2008.03.16 讀書筆記--六西格碼方法論介紹

一、六西格碼方法論介紹

 

六西格碼方法包含了管理思想、統計概念和技術方法,該方法主要是爲了減少過程變異以及防止產品出現缺陷。

過程變異的輸入變量與輸出的關係表示爲Y=F(X1…XN).六西格碼方法需要找出導致生產結果發生變異的過程變量,並找出關鍵變量,它們應有特定的取值範圍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二、六西格碼的五個階段
定義階段:識別潛在的改進項目、選擇和定義項目並組建項目團隊
測量階段:描述當前過程,並測量當前過程能力
分析階段:收集和分析數據以確定關鍵的過程變量
改進階段:提出改進方案,正式的實驗,而且如果可能的話,重點放在最重要的過程變量上,並決定過程的一些設置以得到最佳結果
控制階段:測量新的過程能力,描述改進後的過程並且對已經達到水平建立控制

三、定義階段
本階段主要完成改進項目的確定及項目團隊的組建,通過如下步驟完成:

1)        識別潛在的改進項目
識別應包括項目提案、項目的篩選,選擇標準重點集中在少數的關鍵的機會上來提升客戶滿意度。特別強調使用經濟手段來選擇和衡量項目的成敗(用金錢來衡量)

2)        評估改進項目
項目提案一般由中層管理檢查,然後提交給高層決定。中層管理檢查內容包括項目範圍、收益及對一些因素進行正式檢查以確定項目的優先級。其檢查結果是列出一份建議項目的清單。這個過程注意採用帕累託原則識別關鍵少數項目來進行質量改進。

3)        選擇改進項目
首個項目選擇一定要成功。理想的是:
項目解決的是一個長期慢性問題,項目可行,一般6個月內可以完成(週期太長的項目容易失敗)。項目成果可以衡量,可以爲問題解決的過程提供經驗

4)        確定項目目標、範圍,改進的問題
說明問題,注意這裏不應該涉及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案

5)        組建改進項目團隊

四、測量階段
 
本階段識別關鍵的過程變量並測量當前的過程能力,如下步驟:

1)        測量原始績效,證明改進項目的必要性
目的:證明必要性和幫助克服各種變革阻力

2)        描述當前活動過程
記錄與當前質量問題或潛在的質量問題有關的信息和團隊活動。可採用的一個比較有用的工具是過程流程圖。

3)        制訂數據收集計劃
包括在過程中的哪一步收集數據、誰提供數據、提供數據的時間有多久、收集形式、準確性、數據的分類

4)        驗證測量系統本身的有效性

5)        測量過程能力
過程能力指一個過程內在的滿足需要的能力。瞭解最初的過程能力可以幫助確定分析和改進過程的工作內容

五、分析階段

本階段分析過去和當前績效數據來確定變異的原因和過程的績效。研究問題的症狀並確定原因-分析的開始是收集有關症狀的數據,以達成一致的原因認識

1)        收集和分析數據
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流程圖、過程能力分析、產品和過程分解(中間階段測試、流間分析、時間分析、並行分析、缺陷集中趨勢分析、關聯研究、相關分析、排序法)、

2)        找出和驗證有關的變異來源和因果關係的推測。
驗證與人爲有差錯的推測(疏忽性差錯、技術性差錯、有意差錯、溝通差錯)

六、改進階段

本階段提出具體改進方案,證明方案的有效性並準備執行計劃

1)        評估可選方案
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矩陣決策(即確定標準項,分配權重,分項打分,計算每個可選方案的總得分)

2)        設計正式的試驗來使操作過程最優化

3)        設計改進方案

4)        證明改進方案的有效性

5)        解決變革的阻力
引進變革方法:提供參與機會、建立變革的需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從小規模變革開始、避免使人感到驚訝、選擇合適的時間)、避免建議過於繁瑣、與公認領袖一起工作、尊重他人、換位思考,直接針對阻力提出解決辦法(開展說服活動、提供補償、改進建議來滿足某些特殊目標、放棄)

6)        將治療方法付諸實施

 

七、控制階段

設計和實施一系列活動來保持改進的成果,步驟包括

1)        設計控制和描述改進後的過程
採用控制過程技術來保持改進成果

2)        驗證測量系統
對改進後的過程的策略系統進行評估,包括新測量設備、收集新的數據和提供培訓

3)        確定最終的過程能力

4)        實施和監控過程控制

5)        持續改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