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9 讀書筆記《管理學》-關於計劃

  2008.04.19  讀書筆記《管理學》-關於計劃

 

一.計劃的目的

1.         計劃指明瞭方向
計劃建立了協調,給出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統一努力的方向。

2.         減少了環境變化的衝擊
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來降低不確定性

3.         最小化了浪費和重疊
當工作和活動圍繞已經確立的計劃進行時,時間和資源浪費以及冗餘就會被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如果活動通過計劃規定得很清晰時,無效的活動或者低效率就會被減少到最小的程度。

4.         設立了控制的標準

 

二.計劃和績效

1.         一般正式的計劃通常帶來較高的績效。

2.         計劃工作的質量以及實現計劃的適當措施,通常要比計劃工作本身對績效的貢獻更大。

3.         正式計劃並不必然導致高績效,外部環境的影響通常是更加關鍵的。

4.         計劃與績效的關係還受到計劃的時間結構的影響,一般組織要改進它的績效,至少需要4年期的系統性的正式計劃工作。

三.如何制定計劃

計劃工作包含2個要素:計劃和目標

1.         計劃的類型

最常見的方式是按照計劃的廣度(戰略性的相對於運營性的)、時間架構(短期的相對與長期的)、特殊的(方向性的相對於具體的),以及使用頻率(一次性的相對於持續使用的)

1)        戰略計劃是應用於整體組織的計劃,其任務在於建立組織的全局目標和尋求組織在環境中的地位,而具體規定如何實現全局目標的細節計劃稱爲運營計劃

2)        通常定義長期計劃爲超過3年的計劃,1年或短於1年計劃爲短期計劃

3)        具體計劃清晰定義和沒有任何解釋餘地的計劃。方向性計劃是一種具有靈活性的計劃,設立了一般的指導原則。

4)        一次性計劃是指爲滿足特定情況需要而設計(如項目管理計劃)。持續性計劃包括政策、規則和程序。

2.         設立目標
 
通常2種方式:

1)        TOP-DOWN.從上往下分解法:首先設立最高層目標,然後將分解爲每一個組織層次的子目標。即每一層的目標是上一層組織的實現目標的手段。
缺點:如果最高層目標過於寬泛,每一個層次上的管理者在制定具體目標時是根據他們對組織目標的理解來規定具體目標的,結果可能導致目標失去清晰性和一致性。所以往下分解時候必須被規定得更加具體,並且要對目標的理解要有清晰認識。

2)        目標管理(MBO):員工和管理者共同確定具體的績效目標,然後定期評審實現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包含4個要素:確定目標、參與決策、明確期限和績效反饋。這種方法強調員工和其上司共同制定目標。目標管理一個關鍵成功因素是高層管理的參與和承諾。
缺點:在動態變化的環境條件下,它可能失去作用,MBO要求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使員工能夠實現預先設置的目標。

3)        良好的目標特徵:SMART化。即以結果導向、可度量、可實現、具有挑戰性而又可達到的、有時間限制

4)        目標設置步驟:審視組織的使命à評估可獲得的資源à在制定目標時同時考慮相關的因素(SMART化)à目標溝通(和相關干係人)à評估結果判斷目標是否達成

3.         開發計劃

1)        計劃工作的3種權變因素:組織的層次、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未來投入的持續時間。

a)         較低層次的管理者主要制定運營性計劃,隨着層次升高計劃越帶有戰略導向。

b)        當環境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時,計劃應當是具體但又是靈活的。管理者必須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刷新計劃。對管理者來說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堅持推行正式的計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c)        當前的計劃越是影響到未來的承諾和投入,管理者設立的計劃時間結構就應當越長。

2)        計劃開發的方法

a)         TOP-DOWN。最高層在正式計劃部門輔助下制定。
缺點:計劃可能容易缺乏可操作性,“爲計劃而計劃”。

b)        吸收更多的組織成員參於計劃過程,吸收組織各個層次和各個相關部門的人員共同制定計劃,以滿足特定需要。

3)        動態環境下有效的計劃工作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管理者應當開發的計劃是具體又靈活的。計劃工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即使環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正式計劃工作仍然很重要,只有堅持計劃工作纔可能使組織績效獲得重大改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