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导论 |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1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基础

1.1 信息经济

  基本含义: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依靠信息和知识发展的经济。

主要特征

  1. 信息空间的支撑性
  2. 经济运行的直接化
  3.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4. 经济发展的高效性
  5. 发展机制的双重性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但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两个概念反映了不同的侧重点,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的高级形式,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基础和表现形式。

信息经济学

  1. 信息的经济研究
  2. 信息经济的研究
  3. 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

1.2 信息资本

  基本含义:信息资本是指社会特定的经济部门和经济单元运行中与信息资源有关的资本的总称,是面向信息资源和相关要素的社会投入,是带来现实和潜在收益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部门的重要的支持要素,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和条件。

信息资本与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是信息资本的子集是信息资本的高级形式,智慧资本是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交集

主要特征

  1. 相对于物质资本的稀缺性
  2. 与物资资本的共存互化性
  3. 发展形态的特殊性

1.3 信息商品

基本含义:
  广义的信息商品泛指可供市场交换的一切信息产品和服务,
  狭义的信息商品仅限于信息服务业中各种可供市场交换的产品与服务,并不包括广义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类的产品和服务,

基本特征:
  价值形态和载体的相对独立性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限分离性

1.4 信息管理中的经济杠杆

主要形式:

  1. 价格
  2. 税收
  3. 信贷
  4. 工资

调控作用:

  1. 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
  2. 引导人财物的合理流动
  3. 调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4. 促进信息产业和企业的经营

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

  1. 注意各种经济杠杆的内在联系
  2. 密切围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 及时跟踪信息经济的发展状况

2 信息市场与信息产业管理

2.1 信息市场

基本含义:
  信息市场是在信息商品生产和信息商品交换中产生和形成的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由信息商品交换连接的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特征

  1. 发展独特性
  2. 形态多样性
  3. 功能变易性

市场结构

  1. 主体
  2. 客体
  3. 中介

主要类型

  1. 广义的信息市场体系是指由信息商品市场和信息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宏观信息市场体系。
  2. 狭义的信息市场体系,则专指各种类型信息商品市场的总和。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市场

运行机制

  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信息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信息市场体系的传导机制。
  近期市场机制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信息商品及其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信息市场供求机制

  1. 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相对性
  2. 信息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复杂性
  3. 信息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局部化

信息市场价格机制

  1. 信息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2. 信息商品价格的结构性
  3. 信息商品定价的多样性

信息市场竞争机制

  1. 信息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2. 信息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平衡性

2.2 信息市场管理

信息市场的经营管理

  1. 形成科学的信息市场经营观念
  2. 高度重视信息市场调研的先导作用
  3. 努力培养企业良好的经营管理品质

中国信息市场的基本对策

  1. 增强全民信息意识
  2. 规范信息市场行为
  3. 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商品进行深度开发
  4. 理顺市场管理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市场行为规则
  5. 逐步完善信息市场运行体系
  6. 加强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
  7. 建立信息行业自律组织
  8. 扶持信息市场主体,加大社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9. 对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信息企业

2.3 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直接有关的产业的结合,是跨行业多领域高度扩充的现代产业群。

特征

  1. 知识密集性
  2. 高度风险性
  3. 非均衡演化性

  信息产业管理是以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对信息产业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计划决策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控制活动,

基本手段

  1. 行政管理
  2. 市场管理
  3. 行业管理
  4. 评估管理
  5. 政策管理
  6. 技术管理
  7. 投资管理

2.4 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

  1. 信息产业与整体经济水平具有正相关性
  2. 信息产业与社会信息需求水平具有互动性
  3. 信息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具有联动性

I (B , S , O) = f (T , D , H, C , P , R)

  1. I (B , S , O)表示衡量信息产业,必须考虑产值或利润,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三个因素。
  2. f 表示信息产业与技术需求,人才资金政策和其他的函数关系,或者说技术需求,人才资金政策及其他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3. 在技术需求,人才资金政策及其他这6个影响信息产业的因素中,对信息产业其主要作用的是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

信息产业结构管理

  • 产业优化理论主要研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 信息产业结构管理建立在信息产业分类和信息产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动态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信息产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 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进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

信息产业组织管理
  信息产业组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产业组织政策。

  1. 从宏观上看,信息产业组织管理的主体是国家,主要内容是第一市场结构控制,第二市场行为控制,第三信息市场资源控制。
  2. 从微观上看,信息产业组织管理的主体是信息市场经济主体,其主要内容就是信息市场和信息企业的经营管理。

信息产业关联管理
  信息产业关联管理的基础是产业关联分析
  信息产业关联管理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间接关联、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关系来协调产业关系

信息产业发展管理
  信息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关联关系,信息产业组织关系等变化,既具有其客观规律,又受主体行为的强烈影响。
  信息产业发展均衡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区域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合理使用并节约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有限投资,从而建立优化的信息产业地区结构。

3 经济信息管理

3.1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是对经济活动及其属性的客观描述,是经济活动中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实反映。

基本特征

  1. 广泛联系性
  2. 发展特殊性

社会功能

  1. 一般功能——>与物质资源相互作用
  2. 现实功能——>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与计划的根据,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

3.2 经济信息管理

  基本含义:科学、高效和快速地进行经济信息管理是发挥经济信息现实经济功能的根本途径,是信息资源的重要任务。
  经济信息化是经济信息管理的最终目标方向,经济信息管理是实现经济信息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经济信息管理
微观:全面的满足各级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经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宏观:对于传统的产业结构等进行全面的改造和重组,使整个社会走向效率与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新阶段。

管理原则

  1. 分层运行原则
  2. 有效配置原则
  3. 效益优先原则

3.3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

社会功能

  1. 深度冲击发展环境
  2. 高度改造经济结构
  3. 整体优化经营管理
  4. 迅速提升竞争能力

主要模式

  1. B2B
  2. B2C
  3. C2C
  4. B2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