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不信“医患关系”这种鬼话 你需要的是接受,而不是“说服” 别让医生来做选择题 向患者提供合理恰当的诊疗 不要低估患者的诉求 戳破不切实际的幻影

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医生在伏案工作时,遭受其身后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


据参与抢救的医生描述,杨医生颈部有多处刀伤,右侧颈部全部肌肉,食管、气管、颈内血管、颈椎骨完全都被砍断了。


经过长达13小时的抢救,杨文医生因伤势过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时间,事件成为热点,朋友圈里迅速扩散着相关文章;有对行凶者的口诛笔伐,有对事件经过的推敲、还有医护人员逃生指南....


可以肯定,行凶者的暴行已经不仅是停留在“医疗纠纷”的层面上,从伤情来看,更像是丧心病狂的“屠杀”。


对于行凶者,自然是法办,不杀,不足以正视听,非人哉!


一时间,事件又将一个词推向风口浪尖——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背后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怎么解决?


尽管社会怨声载道,上层建筑也不会因此而失去理性,做出打破平衡的举动。


但是,任何践踏生命的罪行,都不会被饶恕。


我从两个视角出发,来看待这层关系,不仅因为我是一名医生,有时我也会是病人。

你需要的是接受,而不是“说服”


事件中,杨文医生首次接诊患者时,曾根据患者情况,提出合理必要的检查建议,但患者家属拒绝一切检查,仅仅要求输点液。


医生没有进一步要求,按照家属的意愿进行输液,但病情没有明显改善,家属不干了,坚持认为是杨医生的错,隐患就此埋下。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常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诊疗计划指手画脚,他们自认为合适的说辞,和医生的专业看法,相比起来有天壤之别。


中国人酷爱偏方,同时他们也很相信“自我判断”。


你让他们查血项,他们觉得开点药就行;你让他们挂个瓶,他们觉得喝点凉茶就行...


有很多人热衷于健康养生事业,没病养养生挺好,得病了就老老实实看病。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来挑战医生吃饭的本事。


别让医生来做选择题


这种情况在口腔科多见,也许是牙病还没紧急到致命的程度,所以患者会把自己的诉求表达的很克制。


这时如果你听信一面之词,你就中招了。


一些患者会考虑经济因素,常常会向医生“示弱”“哭穷”,希望能以简单的方式对付一下。


曾经,出于怜悯,我也曾将患者的方案做了调整,费用下来了,麻烦也来了...


到最后你会发现,特么的,之前跟我哭穷,怎么一下子变出这么多要求?


既要功能、又要舒适、更要实惠...


用自己伪装出来的“弱小”换取不可能的回报,你这是“碰瓷”吗?


所以,请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向患者提供合理恰当的诊疗


医疗服务的背后有严谨、缜密的依据,任何时候都不应跨越红线,即便是金钱的诱惑。


这不是高歌情怀,而是给自己留有后路。


曾经在课上有位教授语重心长的说:


你们将来会发现,平平稳稳地走下去,才是最赚钱的


是的,严谨缜密才能决定你走得多远。


不要低估患者的诉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算通过一定的历练也只能勉强应对。


这世界有很多人喜怒不形于色,城府颇深;表面上说的和心里实际上想的截然不同。


既要高品质又要低成本、既想疗效好又不愿冒险,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患者要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效果,就是所谓的“低价高配”。

戳破不切实际的幻影


患者有时会过度地幻想:有哪些超前的技术手段,医学攻克哪些难题..


医学很发达,但还没到能“扭转乾坤”改变局面的程度;及时拉回现实,更不要给患者创造幻想的机会。


还是老师说的好:往最坏的情况去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给患者治疗上的惊喜,总好过承诺之后的无法兑现。


勇于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这可能会让你觉得颜面扫地,但是真正高级的患者不会觉得你很LOW,相反,他们会感激你。


因为,这年头信任越来越贵了。


医生这种职业,周旋在科学和人类的劣根性之间,不容易。


高Sir也只是管中窥豹,抒一己之见,借此嗷两嗓子,医患关系哪有那么单纯,说到底也是人性的博弈。


-END-


2020年,祝愿各位读者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高Si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