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產品方法論

前言


產品經理這個職業最開始可以追溯到美國寶潔公司,雖然正兒八經的互聯網/IT行業產品經理誕生沒有明確的時間,但是總體來說是出現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期,至今也不過三四十年,相對各類開發工程師職位來說更年輕。一般來說從業3到5年,產品經理就會形成自己的產品理念和方法論。如果你跳槽了,面試高級產品經理或產品總監等職位,肯定有人會問你類似的問題。本文就來淺談一下這個話題。

 

產品方法論


我們做什麼事情時間長了總會摸索、學習或掌握其中的道道,這所謂的“道道”就是指導思想或方法論。也許我們很清楚,也許我們只是潛移默化的實踐着。無所謂,總有人發掘整理出來,幫助大家前行。現代科學不過500年,卻超過歷史的任何的一個時代,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科學方法論的進步(或者說範式革命),比如觀察、實驗、邏輯分析等等,簡言之就是實證主義或實證科學。現在新冠肺炎(CONVID 19)全球流行,大家在關心什麼藥有效的時候,可能聽過“循證醫學”“大型隨機雙盲實驗”等醫用術語,本質上就是實證科學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那麼回到產品理念這個話題,也許大家都看過很多相關的理論和文章,本文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可以啓發大家。這裏說一句,天下武功各有千秋,唯有各位自己總結的纔是最好的。

 

1.用戶價值纔是產品的核心

 

我們看互聯網很多牛逼的產品或者偉大公司的創始人,都有那麼一句關於產品定位的名言。比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科技向善、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無處不在的連接等等。都是在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產品的最核心的用戶價值是什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是一個產品存在的根本。回答我們是誰,要到哪裏去的問題。產品後續所有的功能和服務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展開的。

 

以上都說的很玄啊,我們來的點具體的。比如QQ最開始就是滿足用戶的交友需求,大家天南地北的加好友,遇見陌生人沒有聊兩句,就會問一句“美女你的扣扣是多少?”。同時期還有MSN、飛信,爲什麼當時沒有脫穎而出?QQ還有幾個利器:QQ空間——非實時社交延伸、會員身份各種“鑽”——身份象徵,聊天方面也有用戶很喜愛的功能“截屏”“傳文件”——這個可比郵箱好用一萬倍,也可以佐證下文的第二點。當然後面還有“偷菜”“圈子”等等。

 

2.良好的交互設計是吸粉利器

 

傳統工業產品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功能可以就是長得有點醜,可能使用起來還比較複雜。以前人們也不太關心這個問題,選擇也少,重點是解決用戶痛點嗎。但是現在物質豐富、品類繁多,你不好用,就沒有人用。大家看看現在小米的生態鏈的產品,隨便拿出來一件看看,比如“小愛”先不說好用不好用,都是顏值擔當,讓人一見就愛,高大上的感覺一見面就有了。

 

可以這麼說蘋果手機重新定義了“手機”,之前諾基亞爲代表的的功能手機時代,你得學會一堆層級菜單的操作。蘋果手機“三歲小孩”都會玩,這就是交互體驗至上的體現。喬布斯的好友蓋伊·川崎(曾經擔任過蘋果公司的首席宣傳官,是蘋果公司的早期員工和喬布斯的朋友)在《企業家》(Entrepreneu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主題是他在喬布斯身上學到的六件事,其中就談到一點“設計很重要”。所以,產品開發出來(指實現功能)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就是簡潔高效的用戶體驗。良好的交互體驗,一方面要遵守基本的交互設計規範(可能因地域和文化而異),另一方面就要結合產品實際業務和用戶使用習慣和頻率長期的調整優化。良好的交互設計之所以是產品的第二生命,微信10年不變的基本界面框架恰好認證了一點。

 

3.創新不是要翻天覆地而是日積月累

 

回到上文說到的,微信10年不變的基本界面框架,是不是微信就沒有創新了呢?答案顯而易見,微信的創新是每天都在發生,有用戶看得見的也有用戶看不見的(指底層技術)。比如2019年微信做了一次改版,整體設計風格從之前的扁平化走向了“極簡”(我暫且這麼定義),差異在於去掉了以前更多的線條、圖標和顏色,看起來就是很乾淨、很乾淨。這是在設計方面的創新,設計創新也是最快也是受用戶喜愛的創新。另一方面,在功能上也做了很多創新,比如2014年的春晚,微信推出來“紅包”功能,這讓全國人民都玩嗨了。2017年正式推出的小程序,你現在可能天天都在用。最近推出的視頻號等等。

 

爲什麼大家都在說創新這個事情,那麼根源在哪裏?我認爲有2點:一方面是,主觀上產品被用戶接受之後,你總是可以收到很多反饋,直接反饋、數據分析、主動調研也好。總之,你知道產品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改善優化,這樣才能保持產品鮮活。另一方面是,你在做的事情,別人也在做,可能比你還做的更快,那麼如果是大勢所趨,我們就得考慮要不要跟。這點很重要,並不是跟了就對了,很多時候放棄跟進需要更大的勇氣。下文第四點,我們繼續討論。

 

4.趨勢是一個產品的命運註腳

 

人類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或者思考人生的意義,也許是存在2個無法跨越的限制“預測未來”和“生命結束”。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一方面,我們的文化和價值很多都依託於這2個限制,一旦限制沒有了,就會失去意義,比如“朝聞道,夕死可矣”;另一方面,我們的祖先和我們都在尋求解決之道。既然“趨勢”沒法預測,我們還瞎談什麼呢?很有必要,因爲我們可以理解過去,也可以結合現代概率論的方法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科學決策。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年互聯網發生的一些變化,以用戶流量轉移或流量熱點轉移爲視角。首先是QQ(博客),然後轉移到了微信(微博),現在年輕一代更喜歡圖片/視頻社交,比如抖音、快手等,以至於騰訊之前放棄短視視頻業務後,又重新搞起了微視。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微博新版本也把短視頻放在了底部導航(一級流量入口)。對比國外的Facebook發佈Instagram,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用戶在哪裏、市場就在哪裏,用戶時間(參考羅振宇的“國民總時間”)花在哪裏,收益就在哪裏。我們做一下事後諸葛亮不難看出,最近10年用戶的在互聯網應用的移動軌跡,其實本質是互聯網發展特點決定的,QQ和博客是PC互聯網時代的社交方式;微信和微博是智能手機時代的社交方式。那麼未來在哪裏?未來,一定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設備結合5G的性能形成大規模的智能物聯網將指日可待。“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也許會被另外一個劃時代的應用所改寫,就像微信改寫QQ一樣。

 

歷史趨勢幫我們發現和理解過去背後的邏輯,那麼未來趨勢預測可以幫我們判斷產品的生命週期。回到創新的話題,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在做產品內在的創新,這也是一個產品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公司活着的依靠——把產品做好,獲得用戶,實現商業價值。那麼新的趨勢來了,競品友商跟進了,我們要不要做?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問題,首先是新的趨勢或需求和產品的核心用戶價值是否相符,相符程度有多少。其次是如果不相符,那麼要不要推出新品來搶奪市場,甚至是創建新的項目和公司。順便說一句,微信就是這麼來的。

 

最後,希望本文可以給千萬的產品經理一些啓發和思考。也許你是行業的大牛,也許你剛在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Daniel 深圳 2020-03-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