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牀製造大國與製造強國的差距

近幾年,國產機牀總量增加很快,但市場佔有率仍然不高(尤其是數控機牀),目前高檔產品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中檔產品市場中進口產品也佔有很大份額。從行業總體來看,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我國雖然是機牀製造大國,但還不是機牀製造強國。主要差距是:

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1)企業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創新能力的提高。

2)自主開發產品的能力差,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和提高工作不力。

3)科技人才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特別是缺乏技術帶頭人。存在科研與生產、設計與製造、新產品開發與用戶個性化需求三脫節現象,直接影響新產品的開發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產業化水平不高

1)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是專業化水平不高;高檔產品開發緩慢,市場佔有率低;中檔產品有一定產量,但競爭力不強;數控機牀功能部件發展滯後,嚴重製約國產數控機牀的發展。

2)經濟規模、生產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生產廠點過多,生產效率低,贏利能力差。

3)工藝裝備陳舊,基礎製造技術落後。行業裝備數控化率平均僅爲2~3%。原來生產普通機牀的設備用來批量生產數控機牀,在精度、效率和可靠件方面都難以滿足使用要求,阻礙了產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綜合服務能力不強

1)服務體系不健全,全方位服務能力不強,在市場開拓、成套服務等方面尚有較大差距。國內企業雖然已經重視了服務問題,但普遍缺乏對用戶加工工藝的研究,往往是在被動應付局面。企業國際市場的售後服務更爲薄弱,絕大部分企業還不具備國際市場的開拓和服務能力。

2)舊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不適應現代服務體系要求,快速反映能力差,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基礎管理能力尚有較大差距。

四.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

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了機牀工具行業的進步,但發展尚不平衡。一些企業在產權多元化、法人治理結構和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直接制約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企業用人機制沒有根本解決的情況下,員工素質也難以迅速提高。

綜上所述,以上四方面的差距反映了行業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企業國際競爭力水平的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