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2信息化與信息社會】

信息、物質、能量

信息、物質、能量是當代社會的三大支柱性資源,在人類漫長的發展中,這三個要素始終支配人類最基本活動。只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三要素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物質、能量作爲基本的資源和要素,有着完全相似的生產、流通和分配過程。
信息流和物質能量流,在其運動過程中都要經歷相同的階段和過程。信息流反映物質能量流的運動,社會藉助信息來控制物質能量流的運動,進行科學分配和有效管理。
物質、能量與反映它們存在和運動的信息是一一相對應的,有多少種物質能量在各不相同的方向運動,就有多少種信息與之對應。信息的積累和加工水平都會影響到物質和能源的生產、加工手段和發展水平。

信息化

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且在產業結構中佔優勢地位的社會(信息社會)前進的動態過程,它反映了可觸摸的物質產品起主導作用向難以捉摸的信息產品起主導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信息化概念的內涵幾要素(綜合技術、經濟、社會生活角度)

  • 信息資源 信息本身作爲一種資源,要在量的積累上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比較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 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普及、利用程度不斷提高
  • 信息觀念 人對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其價值認識得到加強,人們教育水平和信息素養提升
  • 信息共享 通過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實現信息資源在全社會範圍內的充分共享,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

信息化在各國的發展

美國
1993NII 1994GII 1996NGI
歐盟
信息化特徵:從工業社會轉向信息社會
日本
韓國

信息化在我國的發展

三金:金橋、金卡、金關
三網融合: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有線電視網

社會信息化

概念:人類社會發展中一種特定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時,人們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對物質和能源的依賴程度相對降低

社會信息化的層次

社會信息化進程是一個由內圓到外圓逐步擴散、發展的演變過程。

  • 通過自動控制、知識密集實現的生產工具信息化
  • 通過對生產行業、部門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動化控制而實現的社會生產力系統信息化
  • 通過通信系統、諮詢產業以及其他設施實現的社會生活信息化

社會信息化的發展

社會信息化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新的資源、新的財富、新的社會生產力,也帶來了國際社會新的競爭方式、競爭手段和競爭內容
1992年,克林頓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日本提出了曼陀羅計劃與其抗衡
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爲了使其經濟儘快進入發達經濟之列,把加速信息化進程作爲超常規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

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階段

  • 建立並普及信息工業階段
  • 建立與發展先進的通信系統階段
  • 企業信息化階段
  • 社會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目前,發達國家正處於社會信息化的第三階段,並正向第四階段過渡

經濟信息化

社會信息化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
主要特徵:信息要素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各種經濟活動中,社會經濟發展不再依賴於物質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開發,而是依賴信息力量的推動。經濟信息化爲社會信息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沒有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無從談起。
我國於1933年,確定三金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工程。
金橋——對建設國家公用信息通信網工程進行了部署
金卡——電子貨幣工程,是金融電子化和商業流通現代化重要組成部分
金關——是我國事先對外貿易無紙化的信息網工程

信息社會

信息社會與以前社會形態比,發生了一系列突出的變化,表現在

  • 信息、知識和智能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 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經濟成爲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
  • 信息勞動者、知識階層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 由於信息技術在資料生產、科研教育、醫療保健、企業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廣泛應用,從而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行爲、行爲方式和價值觀念(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作用,根本上改變人們生活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