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信息交流(傳播過程)
信息交流是信息管理領域的核心內容。只要事物存在和運動,就有信息產生,就會伴隨信息交流傳播。

信息交流的分類

自然信息交流:非生物之間、生物之間的交流
人-自然的信息交流:人—非生物間的交流、人—生物間的交流
人-人的信息交流

自然信息交流:純自然的信息交流,本體論層次上的交流。完全遵循自然規律與法則,與人類的主觀意識不相關聯。

人-自然的信息交流:半自然、半社會的信息交流,是半意識化的交流。這種交流方式除了遵循自然的規則外,也隨着人的認識而發生改變。
科學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類主觀信息的流動,是一種認識的過程。
人類勞動是人類主觀信息向自然的流動,是一種改造世界的過程。

人-人的社會信息流: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相互作用。這種交流是最複雜、最高級的信息交流方式,依賴於交流者雙方的意識和行爲,而交流行爲既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又遵循一定的規則,同時與社會其他方面相互聯繫,構成整個社會運行的一個大系統。

信息交流(社會信息過程)

信息交流是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上的認知主體(人或人組成的機構、組織)之間,藉助於相應的符號系統所進行的知識、消息、數據等信息的傳遞交流的過程。

傳統理解上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時間平面上實現的,是一種橫向交流/共時交流,亦此時此地或此時彼地的交流。

信息交流分爲共時信息交流和歷時信息交流。共時信息交流/橫向信息交流:克服交流的空間障礙,達到及時的信息共享。歷時信息交流/縱向信息交流:消除交流的時間障礙,填補過去和現在的鴻溝,將古代現代聯繫起來,爲繼承和發展提供條件。共時交流和歷時交流的劃分只有相對的意義。(口頭語)

當代信息技術不僅迅速消除了信息交流的空間障礙,而且也在有效地克服其時間障礙,使得共時交流與歷時交流難分彼此。

信息交流的特徵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信息交流過程,必須有一個信息傳遞者S,它是信息的初始來源。信息生產者。一個信息接收者R,它是信息的最終利用者。他們可以是同一時代不同空間下的認知主體;也可以是不同時代不同空間點上的認知主體。無論在哪一種條件下,交流的對象都是認知主體擁有的信息。

信息交流的過程可以是直接(同時對面交流)的,也可以是間接(非同時、非對面)的。對於間接交流,至少有一個人參與的環節,這種信息傳遞稱爲信息鏈。信息鏈的節點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生成、傳遞的文獻或其他形式,還可以是幾種形式的混合。

信息交流的實質:單向傳遞。信息的交流永遠是從生產者流向接收者,是一種時間不可逆過程。

信息交流規定交流雙方都是具有認知能力的人。信息的來源(對於信息接收者)必須是他人頭腦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從自然社會觀察中得到的信息。如果將本體論層次的信息稱爲客觀信息,那麼信息交流的信息就是從作爲轉換器的大腦用客觀信息轉換生成出來的,它是信息生產者認識的結果,是屬於認識論層次的信息,我們稱其爲主觀信息/間接信息。

信息交流必須是交流雙方的目的行爲,即S與R是故意傳遞與接收信息的。若僅有一方故意,也不屬於信息交流行爲。R必須有信息需求,S需有目的提供。

信息交流行爲

信息交流不可分割。信息是交流的信息,交流是信息的交流。信息交流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信息交流是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行爲。

信息交流過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觀信息,對於發送者S或接收者R來說,都有一個主觀信息客觀化、客觀信息主觀化的過程。對於S,認知過程是信息獲取和生成的前提,任何人都是通過客觀信息來認識世界的,其主觀信息是客觀信息的映射或反映。其次,任何人都存在信息輸出的過程,即人腦內部的信息通過人的行爲轉化爲外部信息

根據人的行爲目的特點,可以將人的行爲分爲目的行爲和非目的行爲(潛意識)。目的行爲可以根據與信息交流的相關性分爲信息行爲(言語、書寫)和非信息行爲(體力勞動、機器勞動)

信息交流依賴於交流雙方的行爲。S必須是爲傳遞信息傳遞信息的,是一種目的行爲;R也必須是爲獲取信息而產生的信息行爲

R的行爲也分爲目的行爲和非目的行爲,目的行爲可以分爲信息行爲(聽、讀、寫)和非信息行爲(體力勞動、機器)

輸出行爲S:書寫、言語、繪畫
接受行爲R:閱讀、藝術品鑑賞、電話

信息交流的條件和要素

信息交流是一種社會性交流,它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要素。

  • 信息發送者/信息傳遞者/信息生產者 信息的初始來源,也是信息傳遞鏈上的初始環節
  • 信息接收者/受信者 信息最後接受者或利用者
  • 交流通道 信息到達受信者經過的渠道。對於S與R,發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仍然是交流雙方的感官系統,其他通道或技術仍是這些感官通道的擴展、延申或變換
  • 符號體系 信息傳遞交流時依附的載體,包括各種符號體系,也包括這些符號體系內部各符號元素之間聯繫與組織的方式規則。
  • 知識信息庫 人腦知識信息的總稱,包括人所創造的各種知識或信息,是信息交流最根本來源和最終極歸宿
  • 支持條件 信息交流得以實現的保障。(自然條件(傳導信息的作用)、技術條件(通訊、存貯、處理技術)、社會條件(信息交流的保障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