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經銷商的四條基本法則

如果說,消費者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上帝”,那麼,經銷商就是營銷人的“衣食父母”。作爲企業的營銷代表,我們更多的時候不是面對最終消費者,而是經銷商隊伍(包括部分代理商和零售商)。經銷商的位置如此重要,以致於我們無時不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吸引經銷商,爲自己企業贏得更好的銷售業績。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消費品銷售的經驗,總結出吸引經銷商的四條不二法則。

  政策到位 獎勵及時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句古話非常適用於現在的經銷商,“非利不圖”是這些經銷商經商本質的真實寫照。營銷工作者作爲企業的營銷代表,要想真正吸引住經銷商,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經銷商的“利”。而要做到這點,企業的營銷政策必須到位,即營銷政策必須具有比較優勢,比競爭對手的營銷政策更能吸引經銷商。

  企業的營銷政策一般分爲總部的整體營銷策略和分公司(或辦事處,下同)的當地銷售策略。要想吸引住經銷商,總部營銷政策和當地銷售政策必須具有競爭優勢。當初我在某空調企業工作時,總部制定出了整體的營銷政策,包括年終返點(根據經銷商在該空調年度實際銷售金額,返還一定比例的金額。比如,某經銷商年銷售500萬,年終按照5個點(即5%)返還25萬給該經銷商;如果年銷售300萬,年終按照4個點(4%)返還12萬給經銷商)、淡季貼息打款(在空調淡季時,鼓勵經銷商打款進貨,對於在淡季進的這批貨,到了年終時會返還比旺季更高比例的金額)、認庫補差(對於滯銷的產品,承諾同意退回;如公司有大的降價行爲,因此而造成經銷商的損失企業承諾進行補償)、鋪貨政策(對部分信譽好的、有實力的經銷商,總部同意下面分公司可以按照先發貨、後收回貨款的程序來從事營銷)等。分公司則在總部營銷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當地國情的銷售政策,比如,年終返點的點數可以適當的加高或者降低,對當地經銷商增加支持力度,加大廣告宣傳、促銷活動的投入等等。經銷商通過分析、研究各個企業的營銷政策,就可以預計到從事不同企業產品的銷售,本年度將會獲得多大的收益,綜合其他各方面因素考慮,經銷商會選擇一家或幾家企業的產品作爲重點銷售產品,而把其他產品放棄。營銷工作者需要分析經銷商的心理,然後制定出到位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營銷政策,從而達到吸引住經銷商的目的。

  但是,光有到位的營銷政策還是遠遠不夠的,經銷商不僅要看營銷政策的表面文字,更在意營銷政策本身是否具有“可實現性”,即獎勵政策能否及時兌現,這是經銷商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的,尤其是在信用機制不健全的當前社會,這點更需警惕。筆者在從事營銷工作中,發現有許多企業的營銷政策承諾的東西冠冕堂皇,頗有吸引力,但等到“實現”企業預期目標,企業的所有承諾都成了泡沫,經銷商則是欲哭無淚,投訴無門。我在做營銷時,儘量避免發生這些事情,對經銷商承諾的東西及時、儘早的兌現,正因如此,雖然當時我們的營銷政策不是最具競爭力的,但經銷商都樂意經營我們的產品,而且私交頗佳。到位的營銷政策和及時的獎勵措施,抓住了經銷商最關心的“利”字問題,無疑也是最能吸引經銷商的措施。

  尊重經銷商 感情維繫

  “經銷商”不僅是逐利的“商人”,同時也是“人”的一份子。既然是人,肯定也會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感情。卓越的企業有完善的培訓機制,專門講授經銷商的心理以及感情對策;優秀的營銷工作者不但將工作做的有條不紊,而且與經銷商建起了良好的友誼。尊重經銷商,通過感情來維繫、加深雙方之間的合作,這也不失爲一種吸引經銷商的好方法。

  朋友給我講述過他所經歷的一件事。一次,他負責接待各地經銷商,其中有一個經銷商其貌不揚,而且當時大熱天的竟然還得了感冒,咳嗽不停。周圍的同事和其他經銷商很少與之打交道,凡見其人者皆露出厭惡之情。朋友出於自己的職責,主動上前問候,並詢問他有什麼需求。那個經銷商沒有要求別的,只是在活動期間與朋友聊天許久,並留下了朋友的名片。一個月後,企業接到經銷商的電話,要求合作,但申明要求朋友負責此事;朋友此時大喫一驚,因爲該經銷商爲北方某省最大的一名經銷商,企業爲了打入該經銷商的範圍,曾花費巨大功夫,但成效甚微。而這次,卻輕易達到了目標。經銷商後來告訴朋友,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爲看中了朋友對客戶的尊重,而這點在營銷中非常重要。現在朋友和該經銷商不僅合作愉快,而且交情非淺。

  事實上,尊重經銷商是營銷工作者必備的素質。“欲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尊重經銷商,纔可能得到經銷商的尊重;而只有贏得經銷商的尊重,關愛才能自然隨之而生,廠商之間的合作才能得到進一步深入拓展。在營銷工作中,尊重經銷商,加強雙方之間的感情,以私交來吸引經銷商,不失爲一種花費少、效果大的手段。我認識的一個同行,在用感情來籠絡經銷商方面做的非常成功。他曾作爲當地最大一個經銷商的伴郎出席婚禮,伴郎中唯他是“外人”;他更換過幾個企業,當地的主流經銷商跟隨他的轉向而變更自己的主推產品……

  換位思考 服務做到家 

  在做營銷工作時,我瞭解到許多企業營銷工作一團糟,營銷人員紛紛推卸責任,或者是總部支持太少,經銷商沒有積極性,等等。我是不大讚同這種觀點的,因爲企業的市場環境大多如此,在營銷中,我更強調“換位思考”,從經銷商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把服務做到家,通過這些方式來吸引經銷商,最終取得市場上的“戰果”。

  “換位思考”說來簡單,但沒有多少人真正認識到,更枉論執行了,但這確實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將心比心”就是這個道理。“換位思考”,假設我們自己就是經銷商,我們希望從企業、從營銷工作者中得到什麼幫助呢?我們應該有利潤(上面有了陳述),還要風險小,這時我們肯定是希望企業能將旺銷產品讓我們經銷,滯銷產品則退回,不能長期擠佔我們的庫房和資金,另外就是現金流,我的利潤在一定時期可以少些,但是我的資金鍊絕對不能斷裂,所以企業應在這方面爲我着想。還有,新產品的性能、特徵培訓,最起碼企業應該給我們解釋清楚,而且應該對直銷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講解;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應該與時俱進,從而利於我們經銷商掌握市場先機;售後服務更是個大問題,出現故障,企業應能提供迅捷、有效的服務,將危機消弭於未然之際……

  現在回到我們原來的身份,我們作爲企業的營銷人員,如果能在這些方面解決好經銷商的問題,那麼經銷商還有什麼後顧之憂呢?還不能吸引住經銷商嗎?答案很顯然是否!

  與時俱進 廠商共同長遠發展

  當今社會,科技一日千里,市場日新月異,新型營銷模式不斷湧現,舊的經營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變遷的需要,競爭日益加劇。經銷商面對這種現況,必然懷有深深的警戒之情,時刻擔憂自己會被時代所淘汰。企業如能因勢利導,和經銷商一起與時俱進,促進企業和經銷商共同長遠發展,經銷商莫不感恩戴德,這亦將越來越成爲吸引經銷商的重要手段。

  從企業營銷工作者的角度來講,要做到與時俱進,共同長遠發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努力。

  首先是擺明一種態度,希望通過雙方之間的合作來達到共同長遠發展。自己企業不是一個皮包公司,而是想繼續發展壯大的,而且有那種實力;企業營銷也不是單純的看眼前利益,而是將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經銷商的銷售、售後、服務方面都不用擔心,企業會爲經銷商多方考慮,這樣先建立起雙方之間的誠信基礎。

  其次,幫助經銷商分析和研究市場以及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優勢和困難,並提供必要的訓和支持。大多數經銷商都是從中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發展起來的,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目光比較短淺,對於市場發展趨勢無深的認識,對自身發展中的優劣勢不是很瞭解,營銷方式還停留在早期的粗糙營銷上,跟不上新的形勢,對前途比較迷惘。營銷工作者完全可以從這些方面來下手,幫助、指導經銷商重新認識市場、自身,跟上時代潮流,並提供相關的培訓。跨國巨頭一般都有比較健全的廠商共贏體制,對經銷商的培訓、管理做的比較到位,甚至最新的ERP以及其他軟件培訓都提供給了經銷商;國內的家電企業在這方面做的也比較突出,海信、長虹等多家企業指導經銷商認清家電業發展大趨勢,並順勢提出大的經銷商建立連鎖店,將經營中心從大中城市轉移到三四級城市、鄉鎮市場上等等,這些舉措在今年上半年的非典時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經銷商不僅掌握了市場先機,拓展了市場,更由此走出一條新型的、共同長遠發展的道路。部分優秀的企業甚至開始參股經銷商,雙方共同投資開店,對於經銷商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人力、管理、財務等問題,企業也大量參與進去,廠商之間共同長遠發展之路初見端倪。企業營銷工作者如能在這方面堅持下功夫,經銷商不可能不被吸引過來的。

  “做市場就是做人”,只要我們能夠把握經銷商的心理,“以己度人,以人度己”,事情將無往而不利,吸引經銷商也將不是一句空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