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下的力量》| 活在當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要是問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就目前來說,仍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下的力量》。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多大興趣,或許是因爲這名字比較普通,感覺應該又是那些心靈雞湯罷了。後來不斷看到有人推薦,於是一次偶然的心血來潮,決定買來翻翻。沒想到從此發現了一整片新大陸:“活在當下”完全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的!此後不斷翻了幾十遍,乃至現在,還時不時拿出來參考,因爲感覺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裏面找到答案。

當然,看過這一類書的人,往往會出現兩極分化:要麼覺得相見恨晚獲益匪淺,要麼覺得唯心主義胡言亂語。這也很正常,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下面的分享也僅代表個人看法哈。如果看不下書,不妨作爲參考。

背 景

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是某次突然的醒悟。

在他30歲以前,他一直生活在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甚至想自殺。而29歲生日之後的某一個夜晚,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突然“頓悟”。此後,通過與一些心靈導師的相處和閱讀相關書籍,他因此也成爲了心靈導師,在歐美各地開講座和研討會。這本書正是起源於他在這些會談中針對人們提出的問題所做的答覆。

(看到作者的這個經歷,或許你會覺得神奇甚至不可信。對於這個,個人持保留觀點,或許有些東西真的是超出理性的?但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作者們所揭示的信息,有一定參考價值。)

全書的內容十分通俗易懂,沒有任何宗教的偏向,可以作爲心靈類入門書。

閱讀下來,你會很容易發現即使書裏包含了很多方面,但至始至終都只有一個要點:你不等於你的想法,不等於你的思維,不等於你的情緒。超越它們,深深地進入當下,一片全新的世界便會打開。

下面就分享書中極有價值的一些要點。(除了“開悟的愛情關係”這部分,這個將另外單獨分享)主要有:

一. 什麼是開悟?

“開悟”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虛幻很唯心也很遙遠的東西。但其實它並不複雜,也不遙遠。作者用簡單的語言直接說到:

"對本體的覺知的失而復得,並保持這種覺知狀態就是開悟。"

要想體驗這種現實,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的思維,因爲我們總在做着某些強迫性的思考。

例如,我們總是習慣於去評論、推測、比較、抱怨某些情況;不是在回憶過去,就是在幻想未來,不斷播放心理電影,並且根據自己的想象產生某些情緒。

這種強迫性思維的影響其實是很大的。個人層面上,它產生的影響便是波動的情緒和疾病。儘管有時我們也會感到“喜悅”,但這快樂也只是短暫的,是因爲某些外在因素而引起的;社會和國家層面上,它可能會造成數不清的災難、戰爭。

那爲什麼總是會進行強迫性的思考呢?因爲從其中我們可以獲取自我的感覺,我們會覺得,只有思考,我們纔是存在的。這個虛幻的自我形象就是我們的“小我”。它總喜歡活在過去或未來之中,因爲在當下它很難存在。

當然,思維不是沒有用的,那是人類的特殊能力。問題只是我們沒有將其用到正確的地方。並且,它也只是心智進化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罷了。

在思維之外,其實還有一大片廣闊的疆域,那是超越了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這個智性的一個小方面。就像《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說的:

“我們的心智仍如百年前的地球,仍然有黑暗之極的非洲、未在地圖上標註的婆羅洲和亞馬遜盆地。”

更重要的是,美貌、愛情、創造力、歡樂、安寧,其實都是來自於大腦之外的!所以,開悟意味着從大腦中解放出來,意味着超越我們的思維,感受到這個廣大的智性(書中稱之爲“意識”)。在需要時,也會更有效率地運用大腦,而不是“被其運用”。

二. 痛苦的成因和擺脫方法

被無意識的思維控制着我們的生活,痛苦便由此產生。大腦總是喜歡用過去和未來來掩蓋當下,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和負擔。

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之身”這是過去每一個情感上的痛苦所留下來的在身體裏的餘痛合集。

在大部分情況下, 這個痛苦之身處於休眠狀態,但當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刺激時,它便會被激活。要是無意識地被其控制,它就會一遍遍地從你的體內“獲取食物”,各種消極情緒便是它很好的食物。我們也將會一次次地強迫症般地走進痛苦,甚至也爲他人創造更多的痛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那如何擺脫痛苦呢?答案也十分簡單:意識。即成爲觀察者。觀察自己的痛苦,觀察自己的思維。

“將注意力集中在你內心的感受上,瞭解到這就是痛苦之身並接受它的存在;別去想它,別讓你的感受變成了大腦和思維,不要去判斷或分析它,別在其中尋找你自己的身份認同;保持臨在,繼續觀察你的內在;不但覺知到你情緒上的痛苦,更要覺察那個沉默的觀察者。這就是當下的力量,這就是你自己有意識的那種臨在的力量。”

當意識之光灑向內心,一切痛苦都將無所循形,因爲它們本是虛幻的。這個“成爲觀察者”,也是情緒的根本解決之道(之前寫過分享,有興趣可參考:這或許是對付情緒根本方法)。當然,這一開始或許有點困難,尤其是對於一些深層次的痛苦,所以需要堅持,持續投入意識之光。當練習到了一定程度後,我們也能更好地內觀到自己的某些思維慣性模式,如爲什麼愛情的發展總會遵循某些模式、爲什麼在同樣的情景下自己總是會感到焦慮。接着,便會邁向一個新的階段,那個不再產生消極情緒的階段。

三. 時間只是一種幻象——對時間的全新理解

作者指出,時間其實一點都不珍貴,它只是一種幻象。

這個觀點,與現在這個不斷強調時間觀念的現代社會簡直截然相反。

的確,我們所能擁有的其實永遠都只有當下:過去、將來都只存在於我們的記憶和想象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於當下時刻之外。

所以,深深地進入當下,是進入靈性殿堂的關鍵,也是各門各派心靈導師的教義要點。書中把這種深深活在當下的狀態稱作“臨在”。

“禪宗的本質就在於:在當下的刀鋒邊緣上走路。”

只有在臨在的狀態下,我們纔有可能直接地認識事物,否則我們認識事物永遠只能通過大腦中形成的特徵、判斷、觀點,而不是直接的觀察。

看到這裏,相信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既然不要活在過去和未來,要進入當下,那意思是不需要去做計劃、只是消極地活在當下嗎?

當然不是,這裏作者提到了兩個關於時間的概念:鐘錶時間和心理時間。

鐘錶時間,是指在生活實際事務中所需要用到的時間計量,它是不帶主觀色彩的,除了用來計劃旅行等,還包括從過去中吸取教訓、用一些科學模型來預測未來;

心理時間,就是指認同過去,以及強迫症般地投射到未來,消極心態和痛苦,永遠只是根植在心理時間裏的,它們是思維的幻象。對於解決問題來說,前者才真正有用,而後者只是一種不必要的障礙。

所以,活在當下不是指把過去和未來都完全拋棄掉,而只是指把心理時間丟棄。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時間。

“開悟的人通常會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時刻,但是他們對時間的關注仍然同時進行着。換句話說,他們會繼續利用鐘錶時間,但是他們會將自己從心理時間上解放出來。”

當下時刻,永遠是我們所能擁有的一切。進入當下,所有的問題都會被完全釋放。這裏,有一段十分觸動的話:

(提問者)“我無法相信,我有朝一日能從我的問題中完全地釋放出來。”
(作者)“你是對的。你永遠無法“達到”這種狀態,因爲你‘已經’在那個時間點上了,那就是:現在!在時間中沒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被釋放。”

四. 內在身體——對身體的深刻理解

身體,就像思維一樣,很容易被我們無意識地認同。過分關注形體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種對身體形式的認同,其實是一種幻象,是恐懼的化身:內在缺乏安全感,所以便需要依賴於某些外在的事物(身材、肌肉、皮膚、打扮)。其實,身體永遠只是一個外殼,它不是我們的全部。但身體,可以作爲存在狀態的入口。從內在感受身體,感受生命,可以連接到那個深層的能量場。

“你能看得見和摸得着的身體,只是一層幻想中的薄紗。在你的身體下面是無形的內在身體,是你通往存在、進入非顯化生命的大門。通過你的內在身體,你可以與那個未顯化的合一生命緊密相連,無生、無死,永恆存在。通過你的內在身體,你永遠與上帝合一。”

那我們如何與內在身體聯結呢?

方法就是時刻去感受它,把意識放在身體上,感受呼吸,感受內在,慢慢對內在有更多的覺知。而這也是保持臨在、進入當下的很好、很直接的方法。

看到這裏,有點恍然大悟——瑜伽,不就是這樣子嗎?瑜伽就是通過提升對身體的覺知,來幫助我們通往存在。所以,練習瑜伽是方法之一!

五. 未顯化狀態

書中也花了一定的篇幅講“未顯化狀態”。

What

書中說,“未顯化狀態”即萬物的源頭、衆生的內在存在

這讓我想起《與神對話1》。或許結合這本書會更好理解。

《與神對話1》中說到,宇宙的最初只有太極,那是時間的起源。那時,“它”認識到自己便是宇宙的一切。可是這並不夠,因爲這只是概念上的認識,而不是經驗性的認識。於是,爲了獲得對自身的經驗性認識,它進行自我分裂,變成陰和陽。從此,相對性便被創造出來了。慢慢地,也就從虛無中產生了時間和萬物。

所以,“未顯化狀態”對應於“太極”,“顯化狀態”則對應萬物。萬物生於無,也將歸於無。進入未顯化狀態,指的就是與存在融合,迴歸到那個最初的純粹的意識,那是真正的解。

“你感受到了每個生物,每枝花朵,每塊石頭內的神聖本質,同時你會了解: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神聖。”

How

如何進入未顯化狀態呢?身體是其中一條很好的途徑,除此以外書中提到的還有:

1. 進入當下,瓦解心理時間。

2. 停止思維活動。可以嘗試有意識的呼吸、專心地觀賞一朵花等,在思維流中創造出空間。

3. 臣服,放下對當下事實的抗拒。

4. 寂靜。寂靜其實是一切聲音的源泉,每一個聲音都被寂靜包圍着,生於其中,又滅於其中。而寂靜,是未顯化狀態的特徵。所以,將注意力放在寂靜而不是聲音上,便能慢慢打開未顯化世界的大門。

5. 空間。跟寂靜類似,空間也是物體存在的基礎,哪怕是表面很堅固的物體,內在也依然充滿了空間。“無”遠多於“有”。所以,感受那些圍繞着我們的空間吧。

Why

既然我們最終都要回歸到未顯化狀態中,那世界的存在目的是什麼呢?本部分的最後,作者說:

世界的最終目的不在於世界中,而是在於超越世界。就像如果空間內沒有物體,你就不會意識到空間一樣,這個世界是爲了實現未顯化狀態而存在的。你可能聽過佛教徒說:“借假修真”。未顯化狀態是通過這個世界並最終通過你,才能知曉它自己。因爲你,宇宙神聖目的纔會顯示出來。你是多麼的重要!”

世界的存在,就是爲了被超越!就像平時的財富、書本、規則、鍛鍊、旅遊等一切活動,也都只是途徑,而不是目的。但它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它們便是通往無限和永恆的道路。

六. 臣服——真正的力量來源

什麼是臣服?就字面意思看來,這個詞可能會給人一種消極的感覺。

但其實恰恰相反——只有在臣服狀態下,我們纔會擁有真正的力量。因爲我們沒有了思維和情緒造成的迷霧,能更好地看清真實,從思維能量轉換到靈性能量。

“臣服是一種純內心現象。它不是說在你的外在不會採取行動並改變狀況。事實上,當你臣服時,你需要接受的不是所有的情況,而是被稱爲當下時刻的那一小部分。”

“不抗拒並不是說不採取任何行動。它的意思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由反應引起的。”

例如,當我們不小心掉進泥潭中時,臣服並不是指我們完全接受這個事實、不做任何行動,讓自己慢慢陷入泥潭中,也並不是說欺騙自己說陷入其中沒什麼不好。而是指單純接受這個事實,不在心理上爲這種狀況貼各種標籤,產生消極情緒,來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然後,在接受的前提下,採取積極行動,盡力擺脫出來。

臣服,與“努力”並不衝突。

臣服,也不意味着允許被傷害。我們完全可以對某些不友好的人或是情況說不,但這種“不”,與曾經出於情緒反應所說的“不”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一個高質量的“不”,並沒有夾帶任何情緒能量。

“當你對一個人或一個情景說‘不’時,讓它產生於你對是與非的清楚瞭解和你的東健,而不是你的反應。讓它成爲一個非反應的‘不’,高質量的‘不’,有一個從所有消極心態中解放出來的‘不’,這樣它就不會創造更多的痛苦。”'

要麼完全接受、保持內心寧靜,要麼採取積極行動去改變。

“全面的關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通過全面關注,你利用了當下的力量,也就是你存在的力量。”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無爲”。

跟臣服類似,“無爲”雖然看上去跟不行動一樣,但實際上又完全不一樣。前者是超越了普通的行動,內心保持警惕、不抗拒、寧靜;後者則是處於行動之下,體現的是恐懼和惰性,是完全被生物本能所操控的無意識狀態。

通過臣服,我們可以轉化痛苦,超越痛苦,甚至超越死亡。

/

超越思維和大腦,進入當下,或許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但它卻可以在更高的更本質的層面上影響着我們的行動。所以說,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從中得到啓發。有時,無用的東西其實最有用。

除了上面所分享的內容,書中還有十分精彩的一章沒有被提及,那就是“開悟的愛情關係”。這個將另外分享。

總結一下,這本書於我來說,更多地是一本心靈類的入門書。看了作者用淺顯簡單的語言來解釋當下的奧祕,便能更好地閱讀其他稍微深奧點、但其實是換湯不換藥的書,例如《與神對話》,《親密關係》(作者是克里斯多福·孟的那本)《禪與心理分析》《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也似乎看懂了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瑜伽經》。

除此以外,也深刻地影響了對很多事物的看法。真的說是人生轉折點也不爲過。

當然,再好的書,也只是一個引導。它的作用就如同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我們不能僅停留在手指上,而忘記了最終的目的是那個美妙的月亮。

最後,大家如果喜歡的話也十分歡迎找到原書來閱讀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