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大家都知道,這兩句詞來自於岳飛的千古名篇《滿江紅·寫懷》。今天聽到了一個故事(喜馬拉雅上的大力史的節目,免費的,大家有興趣可以聽一下),終於知道了這兩句話原來來自一段悲壯的歷史,來自一羣雖形銷骨立但氣壯山河的漢人先祖。

  故事的主人公是東漢時期耿恭及其帶領的一班漢家子弟。趁着東漢國力有所衰弱,匈奴人起兵欲意重新建立自己在西域的霸權。永平十七年,匈奴人不宣而戰,組織2萬多兵力攻打西域都護府。耿恭率領僅百計漢軍將士奮力抵抗,最終退守疏勒城(新疆奇臺縣境內),被匈奴人團團圍困,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疏勒城遺址被認定是現在新疆奇臺縣石城子遺址,遺址南北寬138米,東西長194米。這麼小一座城池要抵抗匈奴萬人圍困,何其難也!但是,將士們同仇敵愾,毫不妥協,誓死抵抗。面對匈奴的招降,殺死來使,啖其肉,飲其血,以表誓死決心。因此,這也成爲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由來。

  後來,歷史又上演了一幕感人肺腑的絕唱。“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爲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司徒鮑昱的一番話,最終說服了廟堂之上的所有人,雖疏勒城內將士生死未卜,但是我漢家子弟,即便只有一個人也不能放棄營救。這裏又是另一位主人公,耿恭曾經的部將範羌,他堅持一個看起來不太理性的信念,堅信曾經的長官耿恭還在帶領戰士們奮力抵抗,翻閱嚴寒的天山,最終到達了疏勒城,營救了城中僅26位漢家子弟,而最終僅其中的13位活着返回家園。。。。。。

  簡要了解這個故事以後,確實驚歎於歷史上我們的祖先的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強大。中華文明能傳代數千年而始終屹立不倒的祕訣之一恐怕也在於此。如今,大概率沒人能真正去“餐胡虜肉,飲匈奴血”,但這種壯志、豪情相信能繼續傳代下去。

歷史故事主要摘自喜馬拉雅大力史的播音以及https://k.sina.cn/article_6512490685_1842cb8bd00100o04a.html上的文章。歷史初級愛好者,有錯誤的還請看到的人指正,多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