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6

“致良知”说——本体的自我开显与自我表达

一、致良知的现实必要性:阳明对生命现状的忧虑

现实的不美好恰是王阳明提出良知说的现实土壤。当我们没有反思、反醒、观照,我们通常是跟着感觉走。

王阳明说我们在欲望的追逐与满足过程中,良知被遮落蔽了,离自身的状态越来越远。

“致”良知——要把良知找回来,即孟子讲的“求放心”。

安身立命 

吾心安处即吾家

二、致良知的双向开展:良知的“自知”、“自明”与“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1、每一个个人去自我建立起良知,良知的自知。例如:我叫小王,对方回应。良知也一样,你要理会他,他才会回应。呼唤良知,良知回应,即自我呼唤。

反思——内省、反省、觉察、观照

这个过程在王阳明看来,也是知行合一。

这个反思着的自我才是自我主体,这就是诚意,就是正心。

镜子本身就是明的,因为是明的才可以照,如镜不明,则从意念发动之处去磨镜。

2、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明明德于天下)——表达,即良知的自我展开。

个人的认知会被良知的表达方式建立起来,没有这点,我们就会没有本源,成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用《大学》的理论来讲,身心意知物,我们的主观和客观世界融为一体。

三、致良知与个体意义世界的宏观建构

表达了王阳明对生命深沉的忧虑,坚决地反对或拒斥人的本质异化,而回归到人的本质,最后落实到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