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筆記1

    深度對話,教育教學的新追求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  王鶯     

          [email protected]

思考背景

        學習是同客觀世界對話、同他人對話、同自我對話三位一體的活動。其基礎就是基於柔和的聲音與身體的交往,基於“傾聽關係”的對話性溝通。

關鍵詞:傾聽,串聯,反芻

約定:開口說話,說不一樣的內容,沒有說話的交書面作業

教師的實踐智慧它來自於課堂,從一堂堂課中萌生、滋長起來,在一次次師生交往、同事對話、專業引領中得到涵養的。

終點思考:

學習的解讀,手,爻,案,孩子。孩子坐在桌前教師手把手地教。當小鳥羽翼豐滿的時候,飛出窠臼。習纔有得。實踐獲得的過程就是自我對話的過程。

一節好課:

藉助教材(課程)的特色、妙處,使學生得到學科素養及跨學科素養的提高。

這種特色、妙處的感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助合作探究”的方式得以實現。

這種感悟通過嘗試實踐,內化爲能力、素養。

在對話中成長:

1)與教材對話:加工,整合,重組,用教材教。

教:上所施下所效。傳統是教師帶着知識走向知識,現代是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教師是領,陪,推。行進主體是學生。

從教到學的指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要有指向,有梯度,有方法。

2)與學生對話:

3)與同伴對話

4)與自己對話

5)與理論對話

履履點點:

一、走進“學生”:【交流,書信。狀態大於方法。吸引。】

二、照搬“經典”:【學習經典,自己的特色在哪?】

三、親近“名師”

四、直面“自己”

五、打磨“特色”

六、實踐“理想”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或者另一羣)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

追求完美的過程就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從教學的意識向課程意識擴展

教學意識關注的是是否實現了目標。

課程意識是關注這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合理。

教學意識關注的是教學,課程意識關注的是人本身。教育的本質是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性。

學習的要素

行爲主體:學生

學習水平與行爲動詞

知識:瞭解、理解、應用技能,模仿、獨立操作、遷移

過程與方法:感受、參與、嘗試,尋找、討論,合作、分享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領悟

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再完美的模仿也只是模仿,低水平應用,再拙劣的創新也是創新,高水平應用。

1.用足教材 開發教材

閱讀教材視角:讀者、教師、學生

開發課程視角:源於生活 滋育生活

網絡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 影視資源

2.教材的特色、妙處

教材的精華區

認知的衝突區

知識、經驗區【備課時,內容要結構化,條件化,情境化】

3.把握目標:向心性

把握學科學段的課程標準

明晰單元學習目標

依據教材表達特點

扣住課後練習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什麼知織最有力量?指南針比具體的路線圈更能讓人看清方向/

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習者:

視覺型的學習者喜歡圖片、圖標和其他的視覺設備。他們習慣於通過“看到它”來“瞭解它”。他們有藝術感和強烈的色彩感。

利用視覺設備,小道具和流程圖等來促進講演;

佈置一個有色彩的教室:【作業作品化】

用角色扮演來幫助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

聽覺型的學習者偏愛用聽來獲得信息,他們需要“聽到它”來“瞭解它”。他們一般在寫作或跟讀有關的活動上會遇到困難。

利用討論,辯論,座談等方式

讓學員互相重複信息

避免使用肢體語言和麪部表情傳遞重要的信息

觸覺型的學習者喜歡動手的學習方式。他們需要“做”來了解它。他們經常有很好的空間感。當他們親自參與的時候,他們的學習效果最佳。

提供實踐的學習機會

爲他們提供各種觸覺型的學具

增加課間休息次數,在不影響他人的時候可以離開座位

研究學生:瞭解兒量是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最重要的交接點

每個兒量的學習是一個個別化的的歷程。

教育是條失事的船,但是我們能在船上發現珍寶。

不研究學生,教師就會變成留聲機。

學生不是有待鎮充的標準化容器;

學生是有待點燃的多色彩的火把。

研究學生:瞭解兒童是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最重要的交接點。

關注學生的尊嚴

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

關注學生的個性學習方式

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

學習失敗的原因

缺乏自信與自尊

低動機

真的缺乏潛能

缺乏學習機會

研究學生:“因何而起”“何以如此"

讀懂學生的特點

讀懂學生的基礎

讀懂學生的需求

讀懂學生的語言

讀懂學生的困惑

讀懂學生的錯誤

讀懂學生的情感

(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學習軌道;學習情感)

剝洋蔥法

剝洋蔥法是一種診斷性技術,用於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通過問至少問5個“爲什麼”,對問題一層層剖析、最終找到真相的方法。

研究學生

人們不僅有多元智慧方面的是差異,而且有智慧形成節奏,速度和方式的差異。

大腦並不只是認知的場域,而且是情感的寓所,在情感培養中自律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

研究課標,尋求基點

研究教材,尋求原點

研究學生,尋求起點

研究教法,尋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

新型的教學設計--板塊式教學設計

基本特徵

靈活多維的設計-教師即課程

消解中心,強化對話

教師:協助者、協作者、促進者

學生:參與者、合作者、發現者

從“剝奪”到“還給”

時間、空間、工具、提問權、評議權

中心輻射→網絡式溝通

過程引領 互動生成過程

生成:反饋、調整、重組互動

深化:情感流、意識流、知識流

(面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老師要注意傾聽和引導,促成動態生成。)

引導與評價

      引導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引導是幫助學生提煉獨特體驗中的“原始本意”,剔除一些“非學生本意的”誤導信息。

        對話的最高層次就是學生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肯定正確--表揚要有針對性

糾正錯誤--避免直接否定,用“反錯法”引起學生深入思考。

提示矛盾--把學生不同的意見集中起來,揭示矛盾,引發深思。

求異和求佳--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答案,又要善於比較,尋求相對較好的答案。

廷時評價--暫不作評價,而是在深讀後讓學生作結論。

學會與自己行爲對話

【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全景掃描,微格分析】

觀察、分析、研究“對應學生的教學”(每一個學生學習實況和教師態度、行爲迴應之間的聯繫)。

提出改進實作的具體辦法。

學會與“個人理論”的對話

教師成長博客:利用成長博客網站的寫錄、分類、更新、下載、互動、鏈接、搜索等功能,記錄和發佈個人的工作過程、思想歷程,積累最爲的信息資源。理清自己的教學問題及成因梳理教學經驗整理教學案例

學會與同伴對話

學會與理論對話

四大能力

知識加工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

主題溝通能力:

實踐反思能力:

人人都說小孩小

誰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還要小

陶行知

傳統課堂:老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

現代課堂: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

平等和諧的

【學習心得】我想一堂好課,應該是學生的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教師要尋找自己的比較優勢,走出特色之路,才能讓學生愛上你的課堂,愛上你的學科,愛上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