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傳習錄》(18)十九

白話《傳習錄》(18)十九

傳習錄十九

孟源性格自負,好招搖,愛名聲。王陽明經常教育他。有一次王陽明剛說完孟源,正巧旁邊另一個學生談自己最近學習所得,請王陽明指正。

孟源在一旁立馬插嘴嘲笑:“你只是撿了我過去學剩下的東西。”

王陽明轉而責備孟源:“你老毛病又犯了。”

孟源覺得沒面子,要狡辯。

王陽明說:“這就是你的病根。好比方丈的土地上種着大樹,雨露滋養,土壤肥沃,可只滋養了這一棵大樹。周圍種點糧食,卻被樹冠遮擋陽光,被樹根搶奪養料,所以糧食長不成。想種糧食,必須砍掉這樹,一點根不能留。不然你再怎麼努力耕作也只是滋養這樹,無法收穫糧食。”

孟源始終關注的是從外部學到了什麼知識,而王陽明關注的是內部“怎麼”學到知識。向外獲得的是知識、信息,好比王陽明說的糧食。向內解決的是私心,就是孟源好招搖、好名聲的毛病,也就是干擾糧食生長的大樹——私心。對孟源來說,好招搖的私心不解決,知識學得再多,也僅僅是招搖的資本,聊天的談資,人不會有長進。

這一節也說明人的內心世界終歸會體現在言行上(孟源好招搖,他自己卻沒有覺察),現實生活中,人們總能通過言行發現別人的性格弱點,但是又氣憤別人不承認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弱點,也是同理。就是說人的內心和行爲是統一的,即“知行合一”,關鍵問題在於人未必能認清自己的內心,所以王陽明強調運用“精一”的功夫,反觀自省。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屢責之。一日,

警責方已,一友自陳日來功夫請正。源從旁

曰:“此方是尋着源舊時家當。

先生曰:“爾病又發!”源色變,議擬欲有

所辨。

先生曰:“爾病又發!”因喻之曰:“此是

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內,種此一大

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得這個大

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葉遮

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

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不

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得此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