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講故事的方式獲得話語權?

本文是《故事力》的讀後感,其中的第2、3章閱讀筆記。講故事真的是一項能力,是一項擁有話語權的能力。

其實,之所以不能發言,沒有發言,除了自己心理障礙,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其實不是能說得上話的人。

比如進入一家公司,周圍都是領導,或者比自己做的好的同事,那你的發言其實都是被忽視的,在你沒有擁有成績之前,是沒有話語權的。

對比少數人,沒有發言的大多數,是因爲不是說得上話的人,也就是沒有話語權。那怎樣才能獲得話語權呢?

1.誰的話聽起來更有趣,更有道理,就更有話語權。

我想起了,寫《黃金時代》的王小波,其中有三個隱含假設:人都是喜歡異性的;人都是喜歡智慧的;人都是喜歡有趣的。

對於抖音快手這些,你講的有沒有趣,能不能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這個決定了你能不能活下來。

兩個同時進公司的人,大家更喜歡那個看起來有潛力的。這個有潛力,不就是你能吸引到別人,注意能夠獲得關注和支持。

2.你在做工作報告,介紹產品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用戶的手機。

這是一個有些讓人絕望的事實。開會的時候,經常有人邊聽邊玩手機。手機是一個人大腦的延伸。喜歡什麼就有什麼。想要戰勝它真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但還好上帝給我們留下了一道窄門。你可以用故事,短時間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大概是8~15秒。這個數據是某個研究報告提出來的。

3.先講故事再講正事,因爲人對故事沒有免疫力。

故事是你給對方大腦做放鬆按摩的。放鬆過後,會有一段注意精力充沛的時間。那這個時候講正事,就是好機會。

人更容易聽故事,從故事中提取出信息。故事是一個“推”或者“拉”的過程。讓對方進入到你的故事中,然後根據這個作出判斷。

當你遇到一個場景,做一個判斷:這種情下,應該擺事實、講道理,還是講故事?

當遇到一個困境,想咆哮、憤怒大喊時,可能需要先對自己喊停,然後想一下,面前這個困境是應該講事實,還是講故事。思考結果八成就是講故事,然後設計自己的故事情節。

4.當決策出現不確定性時,人們習慣用直覺填補其中的空缺

我們以爲很多人做決策,依據的是事實和理論。可實際上,當你在超市裏對着兩個同類價格差不多的商品,糾結、猶豫不決時,真正讓你下定決心的可能不是道理或事實,而是偏好。

比如買房子,兩個差不多的,列了一系列的優缺點對比,寫了滿滿兩張紙,比完之後,選了那個自己更喜歡的。

想要讓對方快速做出決策和判斷,需要激發對方的情緒,而不僅僅是講事實。關鍵節點是激發對方的想象力。

我們的每一個決策,無論大小,都是過去經驗,成長環境,習慣和偏好的綜合體現。當你試圖說服別人時,就是在用自己的觀點挑戰別人過去的經驗、成長環境、習慣和偏好,那誰會樂意?摘自原文

5.關鍵是讓他自己說服自己,你需要做的事種下一顆種子,引導他進入一個場景,讓他有意識的覺知,進而引發他的改變

真正想說服一個人很難,基本不可能,尤其是兩個三觀不一致的人。想要合三觀基本不可能,所以更需要調整自己。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到了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就是達成一項這樣的工作。工作的方式就是這樣,一句話總結出了工作核心,也是我想成爲的樣子。

6.吸引注意-觸發想象-產生情緒-作出決策。

“沒有什麼是一頓飯不能搞定的,一頓飯不行就兩頓。”這句話有個潛臺詞沒說,飯只是佐料,故事纔是主食。

形象具體、傳神地說出了自己的故事,是做成一個生意的關鍵。就是需要在餐桌上講故事,需要在故事基礎上,增加交流,溝通信息,建立信任,這樣才能做成生意。

拉近感情的是這樣的,就像相親之前,你可能會想,對方特別好怎麼辦?萬一和ta有孩子怎麼辦?孩子叫什麼名字?

實際上,你想的真有點多,就跟生意還沒起步,你就在想,萬一成爲馬雲怎麼辦?初次見面,只要能在餐桌上,講個故事,達成初步信任,感覺一下願不願意再跟ta見面,就可以了。

7.好故事就像人生,只是刪掉了無聊的部分。——希區柯克

大家都願意聽故事,會在睡前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不停追問:後來呢,後來呢?好故事有着無限的吸引力,可以達成很多的成就。

8.講故事的關鍵一:清晰。

在上一個單位,我有一句流傳非常廣的名言: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我發現當一個同事跟我說話時,囉裏囉嗦三分鐘了,我還沒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

於是就在嘗試,用更清晰簡單的方法溝通,就是:你想說什麼能不能在兩分鐘、三句話之內說完?大多數時候好像很難。

那個場景下,我就問出了這句話,等到三天之後,我發現其他人在聊天時,都出現了這句話。這種流行讓我感覺莫名其妙,又感覺高興,因爲滿足了自己的自戀。

9.講故事的關鍵二:激發好奇心。

好奇心來源於‘認知差距’。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認知差距’時,會對信息產生飢餓感。這就是好奇心。——喬治 勒文施泰因

我覺得認知差距在無數的細節中,比如同事們都在熱火朝天的聊着《陳情令》時,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惡補一下這個知識。

比如身邊的人,突然都開始用起了蘋果。而我不知道是爲什麼,就需要找一下喬布斯當年演講的視頻,看一下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衝突與挑戰。人感興趣的,一定是自己關心,且不那麼容易理解的事情。

就是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這種標題。北大學子畢業去養豬。北大學子跟養豬這兩個概念明顯衝突,這樣就有了好奇心,要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或者是你看到一個新聞:母親縱容繼父毆打幼子。這對你的三觀構成了挑戰,怎麼會有這樣的媽媽?這樣的人怎麼配做媽媽?

10.共鳴。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裏,想要對方進入你的故事,需要有交叉點。

我想起了前文中舉到過的一個場景,就是電影結束之後,一男一女走出影院,男人說:“這個女人真可憐。”這叫共鳴。

他旁邊的這個女人,拿着紙巾擦擦眼淚說:“哎呀,我們女人真可憐。”這叫共情,共情就是能感覺到對方的情感,共鳴就是一瞬間,體驗到對方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講故事達到共情挺難的,但是達到共鳴是比較簡單的,就是讓對方感覺:唉,這不是我嗎?我做XX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

放棄自己的完美想象。通過故事去回溯自己曾經的苦難與脆弱。人類的某些情感是共同的,比如脆弱,苦難,無力,無助,痛苦。當你能觸動對方的情緒,就意味着你的故事講的很成功。

只是你先要放下自己的自戀,知道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不完美。放下自己必須光榮偉大正確的想法,去回溯自己經歷過的事,設計衝突挑戰和激發共鳴的部分。

故事也是有模板的,你把自己的情況套進去,從一個枝幹變成了一顆茂盛的大樹。在講故事的這場能力上,我們一起修煉。

謝謝你的欣賞,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樣子。關注我,認識自己,理解別人,這個世界很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