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思想

    在屈原的诗篇中,首先使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政治理想,跟当时一切先进的政治家是一致的。他所要走的,是变法革新、富国强兵的道路。

《惜往日》里所说的“国富强而法立”,以及主张“法治”,反对“心治”,就是这一理想的鲜明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提出以“举贤能”取代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他在《离骚》里不仅明确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而且历举傅说、吕望、宁戚等由下层擢居显位的范例,即其用意所在。

其次是“反壅蔽”,以巩固君臣关系,保证法令畅行。《惜往日》云:“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对楚王之被“壅塞”,时有所指责。实质上他所反对的,正是《管子·明法》所谓:法令“出而道留谓之拥(壅),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

  再其次是“禁朋党”。《离骚》云:“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对“党人”不止一次地揭露。这跟“吴起为楚悼王立法”,特别强调“禁朋党以厉百姓”的精神是一致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最后是“明赏罚”。在赏罚问题上,屈原主张“参验以考实”,赏罚必当,反对“或忠信而死节兮,或𫍙谩而不疑”的现象存在(皆见《惜往日》)。当然,屈赋究竟是抒情诗,而不是政论文,对上述的政治主张,不可能做理论上的阐述,他只能结合个人遭遇,在抒发愤懑之情时,略露其端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