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弄懂溝通區域,怎麼溝通?

沒弄懂溝通區域,怎麼溝通?

——喬哈里視窗——

“溝通漏斗”

我年輕的時候玩過一個遊戲,就是一羣人圍坐在一起,主持人跟第一個人小聲說一句話,然後這個人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悄聲傳達給第二個人,以此類推。按道理說,傳話沒什麼難度,而且主持人說的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阿蘭德龍,我愛你。”結果到最後一個人大聲公佈時,他聽到的是:“樓上的沒有樓下的高。”這和原話已經相去甚遠。這個遊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並不一樣。

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漏斗”理論:你心裏想的是100%,嘴上能說出來的是80%,別人能聽到60%,聽懂40%,而最後付諸行動的只有20%。

“溝通漏斗”

喬哈里視窗的四個區域

怎麼避免進入“溝通漏斗”的陷阱,讓溝通達到最佳效果呢?我們先來理解一個關於溝通區域的概念:喬哈里視窗。

喬哈里視窗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別人知道—別人不知道”這兩個維度,將人際溝通劃分爲四個區:公開區、盲目區、隱蔽區、未知區。

所謂公開區,是指信息對你和他人都是公開的。比如你今天穿了一件黑色T恤,別人看到的也是一件黑色T恤,毫無疑問。這就叫作公開區。

所謂盲目區,是指別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你喫完飯沒擦嘴,臉上掛着飯粒而渾然不知……所謂“被矇在鼓裏”,說的就是這種在盲目區的狀態。

所謂隱蔽區,是指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區域,也就是你心裏的小祕密。比如我每個月拿多少工資,我自己知道,但是你不知道。這條信息就在隱蔽區。

喬哈里視窗

喬哈里視窗是美國學者喬瑟夫和哈里共同提出的一個理論,它也被稱爲“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它把人際溝通比作一扇窗,將其分爲四個區域:公開區、隱蔽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最後一個,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區域,叫作未知區。比如一個人生了重病,因爲症狀不明顯,自己沒有察覺,別人更沒發現。

從喬哈里視窗的四個象限可以看出來,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在公開區裏進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打開天窗說亮話”。也就是說,要想讓溝通更有效,就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公開區,努力縮減隱蔽區、盲目區和未知區。相對應地,我們通常可以有三種方法做到這一點。



第一,請教與反饋。主動尋求對方的解釋和說明,瞭解對方的想法,以此縮小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區。想想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埋頭於手頭的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的口頭禪是“怎麼沒有人說過呢”,“你怎麼不早點兒告訴我呢”……對於這類人來說,公開區域永遠都很小。這裏說的請教與反饋,不一定是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而更多地強調“積極尋求”“主動獲取”。就像我經常問別人“我帥不帥”,這就是在主動尋求反饋,雖然得到的答案一般都不是我想聽的。

第二,自我暴露。縮小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隱蔽區。比如,曾經有人告訴我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你的一個小祕密。如果你看過《極限挑戰》這個綜藝節目,應該還記得,孫紅雷從來都不好好完成導演組佈置的任務,全程就是耍寶、搞怪,被評爲極限三傻的“大傻”,但是他卻能收穫最多人氣。爲什麼?想清楚這個道理,你就知道“自我暴露”這四個字的威力了。

第三,共享發現。嘗試搞定別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的未知區。共享發現其實是結合了上面的兩點,相當於在尋求反饋的同時,主動自我暴露。婚姻當中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隨着兩個人分工的不同,各自的世界越來越不一樣,在認知上的公開區也就越來越少。這時候,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聊,另一個人懶得問,這個“未知區”就會越拉越大,再想溝通就難了。那些懂得經營婚姻的人往往能有意識地製造新的話題,發掘新的興奮點,不斷地開發和擴大公開區,縮小未知區。對於他們來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問題可能會大大減少。

一句話理解喬哈里視窗:

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並不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