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季 222|教學中不妨來點“一葉知秋”

教學,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合而來。長期以來,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的教爲主體,以學生的學爲輔助,我們雖然一再強調課堂要“以學生爲主體”,但是教學事實常常是:教師連續不斷地講授,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波又一波信息的襲擊。事實上,人腦根本不擅長留住蜂擁而來的信息,即使被記憶在腦海裏,也會轉瞬即逝。這就是我們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教師教得累,學生卻學不會。

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只要轉變教學思維就可以了。常規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認爲:我的領域全是實用的知識,學生必須先掌握這些知識才,能在這個領域繼續深造。作爲基礎教育,多數教師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然後在期中期末考試時,取得一個差不多的分數,就算是完成了這一階段的教學任務。但對於學生來說,學習任務尚沒有完成,因爲學生學到的是大量事實性知識的課程,從本質上,他們不能透徹地理解主體知識,他們的學習僅僅停留在通過考試的信息階段,且在考後就拋在九霄雲外了,此後,便再也不想走進這個主體的學習。學習停留在記憶階段,那麼造成的後果就是,學生在過一段時間後,這些知識徹底被遺忘。教師在教學中做的也不過是“用自己的知識填滿課堂空間”,也就是說,我們始終在給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魚”,而不是“漁”的技術。真正教學的發生,是既輸送給學生滿足當下的“魚”,又要傳遞給學生解決未來的“漁”,這便是學習的源動力,二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說,傳遞信息更好的方法是用印刷文本或電子文本,因爲學生所做的恰恰符合大腦保存信息的要求:可多次閱讀文本,可反覆琢磨文本,並能及時或經常地更正或應用文本所傳遞的信息。也就是說,學生用來傳遞的是文本信息,而非教師的講授信息,那麼,教師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傾倒在學生面前,學生會不明就裏,對這些信息的記憶也只能是稍縱即逝。

從學生漫長的學習過程來看,能夠長期存留在記憶中的東西是造成強烈衝擊力的東西,這些東西不管好壞,都能在漫長歲月的積澱中,長久地保存下來。

著名教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他說:什麼叫做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就是,當我們把所有學習的東西全部忘掉之後,所剩下的東西,纔是教育的本質。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發生在強烈衝擊過後的事件中,而在教師漫長的講授中,很少會有衝擊力發生,所以,學生的學逐漸淪爲考試,而考試是學習最低層次的目標。針對這種教育現狀,我們可以嘗試改觀教師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既包含教師的教,也包含學生的學,把教與學融爲一體,且以學爲主,教師要做到的是少而精的教學,這樣既創建了所需的教學空間,亦不缺失有關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擔心的是,考點那麼多,如何在精簡知識呢?這就要發揮教師真正的教學了,在這裏,我定義爲教學中的“一葉知秋”,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式的學習,讓真正的學習發生,讓學生的主動學習發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我們都知道,知識煙波浩渺,無窮無盡,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知識“一網打盡”,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力,這纔是學習中的“漁”,因爲現實是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學校,離開老師,離開後,我們更需要自己“打魚”,這就要用到“漁”的技術了。

一位物理學家說,將一張拍攝一朵玫瑰的全息照片剪成兩篇,然後用激光照射,我們可以從任何一片中看到完整的一朵玫瑰,不管剪的多麼細小,我們都可以看到原樣絲毫不變的玫瑰,也就是說憑着全息照片的任何一部分,你都可以重構反映整體的全部信息。

布萊克在長詩《天真的預兆》中所揭示的“世界從一粒沙中見”的樸實意象,預見了以微知著的全息圖片邏輯。也就是說,每門學科,我們都可以從“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帕克.帕爾默說,既然可以用一粒沙讓學生從容仔細地看看,爲何我們還要把滿滿的一車沙全都倒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頭昏腦漲地應接不暇呢?既然我們可以少而精地傳給學科的必要內容,爲何我們還要勞心費力地去覆蓋整個領域呢?

每門學科都有其深刻的內在邏輯,即其任一關鍵部分都包含着足以重構反映整體的必要信息——如果要用高度組織化的光束即“激光”照射纔可以看見以微知著的信息,那麼教學行爲就是這束激光。在教學中,只要習得該學科的內在邏輯、觀察與解釋的規則以及某些必不可少的事實,學生只要深入鑽研個別,就能透徹地理解整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在提升學習質量的基礎上達到了給學生真正減負的目的。

在教學上,我們不必把所有的教學案例都一一給學生講解清楚,要學會拋磚引玉,旁徵博引,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學習中“一葉知秋”。如在文學名著中,總會有某個段落,一旦透徹理解,也就弄清了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創設懸念、編織情結等,學生可以憑藉此種理解,更有見識地讀完此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真正的學習是衝擊自我內心的學習。

帕克.帕爾默說,我們不是各門知識的連鎖店中零敲碎打地出售有關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實際意義,從而既對學科也對學生負責。要做到切實對學生和學科負責,我們就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而不是讓他們人云亦云附和別人得出的結論。

在教學中,我們不妨來點“一葉知秋”,通過一片葉子即一個知識點,打開整個秋天即整堂課亦或整個學科的大門。這樣的教學,既是對教師的挑戰,也是對學生的挑戰,而這種挑戰則會讓學習真正的發生,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進入自主學習的全新領域。

2020年10月2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