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資治通鑑》[761]| 這個“州長”真大方,誰提意見就想獎勵五百斛

【資治通鑑白話文】

魏國尚書王沈擔任豫州刺史。上任之初,下命令給所轄各城邑百姓說:“如果有能上言陳述官長是否稱職,以及百姓所憂患的事,賜給糧食五百斛。如有能說出刺史得失、朝政寬嚴的人,賜給糧食一千斛。”

主簿陳廞、褚㗉入府稟告說:“教令的宗旨是想聽一聽百姓的苦衷之言,加以勸勉和賞賜。但是,恐怕那些清正廉潔之士不願意接受獎賞而不說話,而那些貪婪昏昧之人則爲了獎賞而胡言亂語。如果他說的不對或者不符合事實,不給他獎賞,但那些不瞭解內情的人不知正確錯誤之所在,只看見他提的建議沒有被採納,說過要賞賜的沒有賞賜,反而是官府失信了。我們認爲,頒佈這個教令的事,可以稍等一等再說。”

王沈不聽,又發一道教令:“進言有益於上,賞賜給予百姓,這是君子的德操,怎麼會沒人發言?”

褚㗉等又勸阻說:“堯、舜、周公之所以能使人忠心進諫,是因爲人人都知道他們的款誠之心,寒冰和火炭並不說話,但是它是冷是熱,一目瞭然,因爲這是它的實質。如果喜好忠直之言,能象冰炭那樣自然,那麼忠直之言將不用求就會自然而至。如果德操不足以同唐堯、虞舜相配,賢明不足以同周公相比,真實不能象冰炭一樣,那您就算是懸以重賞,也不會有人向您說出忠諫之言。”

王沈這才停止。

【點評】

這個王沈,就是向司馬昭舉報曹髦皇帝那個人,因爲舉報有功,升任豫州刺史。

王沈新官上任,春風得意,想有點作爲。但是,他屬於“空降型”幹部,不瞭解地方情況,於是準備徵求意見。他想了一個高招,希望通過物質獎勵來鼓勵老百姓就官員的操行以及行政得失發聲。

王沈很有“魄力”,他搞的動靜比較大,是面向全州的官吏和百姓發的政令,提一條意見就給五百斛到一千斛糧食(不知他有多少庫存,他支配的權力有多大)。這是“德政”,多好啊!然而,他這純屬於扯淡,根本行不通。

這兩位主薄給他潑了涼水:首先,真正清正廉潔的人,怎麼會爲了獎賞提意見,別說廉潔之人,一般老百姓也不會提,說當官的操行毛病,他不怕打擊報復嗎?其次,有想法的人不會說話,聽到的聲音,應該大部分是胡說八道,因爲這些人都是奔着那些獎勵去的,話可以張口就來,反正又不用負責任。最後,如果對於胡說八道的意見,你若不給獎勵,那就是失信了。

所以,領導要想了解民生,你首先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像堯、舜、周公那樣,自己操守好,心又誠,你不用物質獎勵,人們也願意和你掏心窩子說話。要給老百姓辦實事,不要搞花架子。

其實,不光是工作上,就是日常生活,我們也應該“誠意、正心”地去對待家人和朋友或者同事。比如說,孝敬父母,有的人一到節日了,就發朋友圈,說一大堆感恩父母的話,可就是不回家看看;有的人說給父母買了多少禮物,給了多少錢,可就是不願意陪老人聊聊天。實際上 ,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說,也不用學,只要你心裏裝着父母,你一定知道父母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