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資治通鑑》[763]| 孫休讀書有點走火入魔

【資治通鑑白話文】

秋,八月十六日,吳主孫休立皇后朱氏,是朱公主的女兒。十九日,立子孫灣爲太子。

【點評】

“𩅦”“𩃙”“壾”“𠅨”,這四個字,你認識嗎?恐怕沒有人認識,這也難怪,因爲是東吳皇帝孫休自己生造出來的字。

孫休有四個兒子,他造了這四個稀奇古怪的字,作爲兒子的名字:長子孫𩅦(與“灣”同音)、次子孫𩃙(與“躬”同音”)、三子孫壾(與“莽”同音)、四子孫𠅨(與“褒”同音)。《吳錄》載孫休詔書,特別解釋:長子的名“𩅦,音灣。”爲了不影響閱讀效率,我們就權稱之爲“灣”吧。這孫休喜歡讀書,也喜歡賣弄學問。

後來武則天也喜歡造字,看來她的師傅應該是孫休吧?

吳主孫休任命濮陽興爲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爲左右御史大夫。當初,濮陽興任會稽太守,孫休在會稽期間,濮陽興對他非常優厚,左將軍張布曾任會稽王左右督將,因此孫休即位之後,二人都得到貴寵重用,張布主管朝內官署,濮陽興主掌軍國大事,二人在裏裏外外奸詐諂媚,互相支援包庇,吳國人很失望。


孫休喜愛讀書,想要與博士祭酒韋昭、博士盛衝一起講論學術。張布認爲韋昭、盛衝二人性情耿直,擔心他們和孫休在一起時間長了,會說出自己暗地裏做的錯事,所以堅決勸諫,不讓他們入宮。

孫休說:“我涉獵學術,羣書大致都讀完了,現在只想與韋昭等人講論學習以前所學的內容,這有什麼壞處呢?你不過害怕韋昭等人談論臣下的奸詐邪匿之行,所以不想讓他們入宮。象這類事情,我自己已經有所瞭解,不須韋昭等人說了然後才知道。”

張布十分惶恐地謝罪,又說這是恐怕妨礙政事,吳王說:“政事和學術,其源流各不相同,不會相互妨礙,讓他們入宮沒有錯誤,而你們卻認爲不合適,是懷疑我表面上討論學問,其實另有企圖。想不到你們今天當權,用這種手段對付我,實在遺憾。”張布叩頭謝罪。

孫休又說:“我不過是開導開導你,何必叩頭謝罪呢!象你這樣的忠誠,遠近之人都很瞭解,我能有今日南面爲君的尊嚴,全都是你的功勞。《詩經》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善始善終是最難的,希望你能有始有終!”話雖然這麼說,孫休還是擔心張布疑懼,最後還是遵照張布的意見,廢了學業,沒有讓韋昭等人入宮。

【點評】

孫休喜愛讀書,也非常重視教育。這裏摘錄一段《三國志》中孫休的一篇詔書片段:

“古者建國,教學爲先,所以道世治性,爲時養器也。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白話文的意思:古人創建國家,都把教育學習放在首要地位,以此導引民俗風情陶冶人物品性,爲時代培養人才。必須根據古制來設置學官,立五經博士,考覈錄選應選的人才,給予他們優惠和俸祿,招收現有官吏之中以及軍隊將領官吏的子弟中有志向學之人,讓他們各就學業。一年後考試,分出品第高下,賞賜祿位。使其他見到這些情況的人樂於趨向這種榮耀,聽到這些情況的人羨慕取得這種聲名。以便敦促王道教化,發揚純美風俗。”

孫休還帶頭研究學問,整日沉迷於百家經典,“銳意於典籍,欲畢覽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唯此時舍書。”(《三國志》)。對此,孫休還得意洋洋的自誇道:“孤之涉學,羣書略遍,所見不少也;其明君闇王,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覽也。”

孫休愛學習,是好事。然而,問題來了,學習最關鍵是要能“致用”,也就是要知行合一。道理明白了,你能不能做到啊?

這個時期的東吳,內亂不止,幾經折騰,可以說是百業待興;外部魏國日益強大,對吳蜀兩國虎視眈眈。作爲皇帝,不親政,怎麼能有作爲?孫休整日沉迷讀書,將朝中大小事務交給了故臣濮陽興和張布掌管。這兩人裏外勾結,瞞上欺下,幹下不少奸詐邪匿之事。既然,孫休“其明君闇王,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覽也”,而且明知道兩人的所作所爲,爲什麼還放任兩人專權?這不是孫峻和孫琳的老路嗎?

陳壽曾在《三國志》中明確反對孫休的做法,他認爲“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義薄矣。”孫休,你寵信故臣,使人才沒有出頭之日,沒有改革進取的新氣象,雖然志善好學,但能拯救國家亂局嗎?你飽讀儒學經典,可爲什麼還要使被廢的皇帝孫亮死於非命?這可是親兄弟啊。你講“孝悌”了嗎?

可見,讀書雖說是開卷有益,但也不能“走火入魔”。

還好,後來,孫休有所覺醒,終於不再沉迷於讀書,開始一心爲東吳的發展考慮,東吳政權開始有了一絲回暖。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且濮陽興和張布專權的事情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