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資治通鑑》[764]| 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奇葩”

【資治通鑑白話文】

譙郡人嵇康,文章寫得雄壯清麗,喜好談論《老子》、《莊子》,而性情豪爽俠義。他與陳留人阮籍、阮籍的侄子阮咸、河內人山濤、河南人向秀、琅邪人王戎、沛國人劉伶是至交好友,號稱竹林七賢。他們都崇尚虛無之論,輕蔑禮儀法度,每日以縱情飲酒爲樂,不問世事。

阮籍任步兵校尉,他母親去世時,他正在與別人下棋,對方要求停止,但,阮籍堅持要下完,決出勝負。下完棋喝了兩斗酒,高聲一喊,吐血數升,極度哀痛而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居喪期間,和平日一樣飲酒無度。

司隸校尉何曾很討厭他,和司馬昭一起在座時當面指責阮籍說:“你是個縱情無度、違背禮儀、敗壞風俗的人,如今忠賢之人執掌朝政,要求名實相符;對你們這種人,不應該容忍。”於是就對司馬昭說:“您正在以孝道治理天下,卻聽任阮籍居喪期間在您的座前飲酒喫肉,以後還怎麼教化他人?應該把他流放到蠻荒之地,不讓他污染我們華夏的風氣。”司馬昭愛惜阮籍之才,常常保護他。

阮咸跟姑媽的婢女私通,姑媽帶着婢女回家,阮咸正跟客人在一起,聽到消息,跨上客人的馬,飛奔追趕,把婢女奪回,跟他同騎一馬而返。

劉伶嗜酒如命,常乘坐小車,帶着一壺酒,命家僕拿着鐵鏟,跟在後面,說:“死在哪裏,就埋在哪裏。”當時,士大夫都認爲他賢明,爭相傾慕仿效,說這纔是不受拘束的豪放通達。


鍾會正受司馬昭的寵愛信任,聽到嵇康的名聲,特地前往拜訪。嵇康正蹲在那裏打鐵,對鍾會毫不理會。將要離去,嵇康說:“你聽到了什麼而來,見到了什麼而去?”鍾會說:“聽我所聽到的而來,見我所見到的而去!”從此他對嵇康懷恨在心。

山濤任吏部郎,舉薦嵇康替代自己的位置。嵇康寫信給山濤,自稱不堪流俗,而且表達了對商湯、周武王的輕蔑。司馬昭聽到後十分生氣。

【點評】

嵇康對商湯、周武王表示輕蔑,爲什麼司馬昭會暴怒?因爲,商湯、周武王都是推翻舊朝建立新國家,所謂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改變政權顏色,所以司馬昭聽到這話要憤怒。

嵇康與東平人呂安是好朋友,呂安的哥哥呂巽誣告呂安不孝,嵇康爲他作證說並非不孝。鍾會借這件事,誣告“嵇康曾經打算幫助毌丘儉,況且呂安、嵇康有盛名於世,但他們的言論放蕩不羈,爲害時俗,混亂教化,應該乘此機會把他們除掉。”於是司馬昭就殺了呂安和嵇康。

嵇康曾經探訪隱士、汲郡人孫登,孫登說:“你很有才華,但是卻沒有見識,恐怕難以好好地活在今世。”

【點評】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奇葩”。如果那時有網絡,現在的網紅都弱爆了。

首先,從行爲上看,竹林七賢放蕩不羈,絕對吸引眼球。除了上面《資治通鑑》說的故事,這裏再補充幾件事。

阮籍的眼睛一會能變白,一會能變黑,號稱“青白眼”,每每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俗人,就翻白眼。阮籍的母親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來弔唁,因爲嵇喜是在朝爲官的,於是他也不管禮節,當場給人家一個大白眼。直到嵇康帶着酒、夾着琴來,他才大喜,正眼視人。

劉伶,常常縱情飲酒,任性放誕,有時喝醉了,就“脫衣裸形在屋中”。有人看到後譏笑他,劉伶說:“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褌衣,諸君何爲入爲褌中?”反而罵別人進了他的褲子。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他和叔叔一樣,藐視禮法。那時民俗,七月七日這天,人們在院內晾曬衣服。富貴人家,將綾羅綢緞被子拿出來掛成一片。阮咸見狀,用竹竿把自己的粗布大褲衩高高地挑起來,迎風招展。

王戎有才,但有個毛病,就是喜歡錢財,不過他貪財的方式也是別出心裁。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準備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

其次,從才華上看,不僅飽讀詩書有文采,而且他們藝術天分極高,酷愛喝酒,唱歌,彈琴。這些“酒鬼”的事蹟不用多說,就說音樂吧,七賢中的嵇康是音樂天才,一曲《廣陵散》是天下皆知的千古絕唱;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阮”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阮籍,擅長“長嘯”,所謂“嘯”乃中國古代的一種聲樂藝術,以人聲做樂器,即興而嘯,而今已失傳。

再其次,他們喜歡坐而論道,其觀點驚世駭俗。他們是玄學興起的著名代表人物,玄學的“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他們主張“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能夠探討老莊哲學的人,絕不是等閒之輩。

竹林七賢,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但對他們的評價,從古至今卻是兩極。

按照“正統”的儒學道德觀,竹林七賢,一羣酒鬼,放蕩不羈,不忠不孝,傷風敗俗,簡直是社會“毒瘤”,何“賢”之有?

崇尚竹林七賢的人說,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動盪年代,與陰謀家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一羣文人,借酒明志,聽從本心,這纔是“魏晉風骨”。

關於竹林七賢的評價文章林林總總,筆者在此不再贅述。只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我覺得還是孔子那句話可作爲文人志士的座右銘:“用行舍藏”,能爲社會做貢獻,就行其道;不合時宜就退隱,沒有必要張狂。孫登說嵇康“子纔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作爲有影響力的人物,不要亂講話,做事要低調。所謂纔多識寡,沒有見識,就是沒有這樣的見識,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這是最基本的生存常識,沒有生存常識,就“難乎免於當今之世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