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講透《茶疏》3:產茶之長興

原文:

    江南之茶,唐人首稱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兩地獨多。

    陽羨僅有其名,建茶亦二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勝。近日所尚者,爲長興之羅岕(jiè ),疑即古人顧渚紫筍也。介於山中,謂之岕,羅氏隱焉,故名羅。

    然岕故有數處,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雲:明月之峽,厥有佳茗,是名上乘。要之,採之以時,制之盡法,無不佳者。其韻致清遠,滋味甘香,清肺除煩,足稱仙品。此自一種也。


江泳解讀:

    江南的茶葉,唐代的人最推崇陽羨茶,宋代人最看重建州茶,現在的貢茶,也是這兩個地方的比較多。

    陽羨的茶只有名氣,建州的茶也不是最好的,唯有武夷山的雨前茶最出衆。現在所崇尚的,則是長興的羅岕茶,可能就是古人說的顧渚紫筍。位於兩山之中的,叫岕,有羅氏隱居在這裏,所以叫羅。

    然而岕茶的產地有多處,現在以洞山產的最好。姚伯道說:“明月峽產的好茶,稱得上是上品。關鍵是要按時採摘,製作得法,就沒有不好的。其清香悠遠,滋味甘香,清肺除煩,可以稱得上是仙品。這也算是一種了。

    不同朝代的人對茶的喜好不同。唐代人喜歡陽羨茶,在陸羽的《茶經》裏有提及。

    陸羽在《茶經》八之出裏介紹了8個茶區、43個州郡的產茶情況,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其中有說到浙西產區的常州,常州的茶主要產自義興縣。根據唐代李肇所寫的《唐國史補》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衆。……常州有義興之紫筍。”也就是說,常州義興的紫筍茶,在唐代就是名茶。而義興縣就是今天的江蘇宜興。義興這個地方秦朝時叫陽羨,隋朝的時候合併爲義興縣,唐代的義興紫筍,也叫陽羨茶,爲唐代貢茶。唐代的詩人盧仝寫過“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詩句。(常州茶更多內容可見《江泳帶你讀懂<茶經>》)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人對茶的品質要求更高。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裏說:“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意思是說:“宋代開始的時候,就在建州開始製造貢茶,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建州產茶,唐代就很出衆,到了宋代開始建立貢茶院督造龍鳳團茶,建州的貢茶一直延續到明代,朱元璋下詔“罷造龍團,唯採芽茶以進。”此後,各地的餅茶向散茶轉變,建州茶也受此影響,直到清代。(相關內容可見《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

    到了明代,喝茶的方式不一樣了,對茶的喜好也有轉變。許次紓認爲武夷山的雨前茶不錯,而當下更是推崇長興的羅岕茶。

    岕茶,主要產自浙江的長興,也產自江蘇的宜興。長興與宜興,雖屬兩省,其實也就一嶺之隔。岕茶生長於兩者之間,因此與兩者有所淵源。在《茶疏》後部分,許次紓有專門講解岕茶製法,這裏就不多做介紹。

    長興的顧渚紫筍,產自長興的顧渚山。陸羽在《茶經》八之出裏說到浙西產區的湖州茶,湖州的茶生長在長城縣的顧渚山谷。唐代的長城縣就是現在浙江的長興縣,長興產茶,以顧渚山的顧渚紫筍最爲有名,在唐代廣德年間開始進貢,成爲貢茶。

     岕茶,產地比較多。而長興明月峽,在顧渚山側,產的茶非常上乘。採摘製作得當,可稱爲仙品了。可見,許次紓對其十分的推崇!  (注:姚伯道,爲許次紓學茶的老師姚紹憲的哥哥。《茶疏》序文即是姚紹憲所寫。)


下一篇解讀:其他產區的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