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读了一本书》

        回想三年前,当想到读这样一本时,现在很想感谢那一刻的自己,因为这个决定,让我此后的生活,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在告别2020之际,《论语》这本书也陪我走过三年多的时间,我在想:如果不是当时这样一个决定,我无法想象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无论是什么样子,也都不会好过现在的样子。所以,现在利用这闲暇的时间来梳理一下,我与这本书共同走过这段岁月,这个过程,因为这样一本书,它让我看见自己,也看见成长。

        记得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时,回想当时的状态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困惑、空洞、拧巴。所以,当翻书读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这段话时,直指我的内心,好像就是在说给我听的。是的,在生命的那个阶段,有太多的迷惑需要解答,可是,现实生活中,当你问遍身边所有人又找不到理想的答案时,那只能自己去解。外求不得,内求诸己,于是这本书走进了我的生活,书中的很多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君子谋道不谋食……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一段段话走进我的视野,解了我内在的惑,这本书也成了指引我现实生活的人生导师。

        从不知到知,再读,改变的是我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我的行为方式。2018年末,在内心强烈的感召下,利用在家休假的时间,去了一趟夫子故里曲阜,其实,曲阜离我老家并不远,坐上大巴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当时,让我感慨的是:人有时总是向往远方,而忽略近在眼前的风景,如果不读这本书,我好像从没想过要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

        从书本走进现实,带给我的感受是震撼的。当我踏上夫子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看到周围那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大树,还有那古老的城墙,以及夫子的墓地,旁边子贡守孝六年的小屋……看到这一切,我仿佛穿越了,当我沉静下来,凝视夫子的墓地,想想夫子这样一位老师,再看看曾经生活在困惑中的自己,差点失态痛哭一场……说历史遥远,也确实很遥远,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了;说近,这一切,又近在眼前。此时,脑海中也浮现出一幕幕夫子与他的学生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与对话的场景,想想在那个战乱、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有夫子这样一位老师的出现是幸运与幸福的。也想到夫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这样的胸怀,也开始理解了后人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话的含义。假如,我也生在那个年代,如果有机会,我想我也一定会去拜夫子为师。

        今年再重读完这本书时,内心仿佛被读空了,这个空是不再困惑和拧巴的空,是踏实与心安,同时,也收获了无数温暖的瞬间。我在想,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做的有多好,而是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他们在无数个瞬间带给我的感动,激励着我变得更好。从不知到知,从知再到行,把好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去践行,用谨言慎行、用心安不安去检视自己的每一天,也是读完这一遍给我最深的体会。就像书中夫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溪以为?说的就是不会变通、应用的道理。

        这本书一共二十篇,其实,我们都不需要记住太多,随便挑一句或两句去照着做,都会受益匪浅,比如,这一次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近者悦,远者来”。当把这段话拿来用在我们个人生活中时,我觉得第一受益人首先就是你自己,因为,你首先要拥有一颗愉悦的生活心态,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做到与周围与身边人同乐。如果,每天都用这句话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我想,这样的一生一定也不会差,积极、阳光、自信、心中有爱、性情柔软也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底色。

      另外,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做为个体,我觉得选一句每天诵之,去践行,都是受益终身的事;做为个人,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如果一生只会背一本书,如果定义一本自己的生命之书,我无疑,就是这本,我在说,也在做,在按学到的知识去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