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設計會過時麼?

以任務爲中心的組織設計意味着,組織中的各部門及團隊的工作能夠產生成果,但並不直接體現爲市場結果。例如,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對其他部門的支持,研發團隊所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品牌部所主導的市場活動等,都可以歸於此類。實際上,這一類型是對組織內分工合作體系的一種必然迴應,即組織整體績效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換來的市場回報,至於每個人究竟貢獻了多少,是難以被還原的。

我們在企業小的時候更容易認清這一點。創業團隊的合作模式就是這樣,每個人的工作到底體現爲多少市場價值,賬是算不清楚的,最後老大說了算。老大也必須儘量公允,否則兄弟們不會跟着你幹。就像企業史學家錢德勒所談到的,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管理是一隻看得見的手。對組織內各項任務的價值評估,只能依靠管理權威。

直線職能制是這一組織設計原則下最典型的代表形式。顧名思義,“直線”意味着縱向決策分工,例如指揮與執行,或是高層、中層與基層;“職能”意味着橫向專業分工。直線職能制可以被認爲是一種最基本,但也最普遍的組織結構類型。它就是縱向分工體系與橫向分工體系最直接的體現。甚至很難想象,一個企業如果完全不採用直線職能制,還可以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分工與合作的組織問題。

直線職能制在組織結構圖上呈現出金字塔、正三角的形狀,這實際上是橫向分科、縱向分層的一種必然結果。但無論是金字塔模式,還是“科層制”“官僚制”,近些年在媒體語境下通常都是以貶義詞形象出現的,代表着落後的管理模式,是被批判的對象。

但實際上,組織模式至少應由“結構”與“機制”兩部分組成:結構主要指部門與層級的設置,對機制產生影響;同時,組織內部的運行機制也受到業務流程、組織形態的影響。許多時候,組織模式之間的不同不是由結構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運行機制的不同。例如,被不少人推崇的倒三角模式,其組織內部也要分科室、分層級,員工人數同樣多於管理層,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同,也主要是運行機制方面的不同,在硬性結構上並無太大差別。因此呈現在組織結構圖上,更像是同樣形狀的三角形究竟是正着放,還是倒着放的問題。

另外,機制的運行要想產生效果,必須以相應的能力作爲支撐。這也是本書反覆提倡“組織機能論”的原因:一方面是組織機制的建設,組織即編織;另一方面是組織能力的發育,組織即器官。這樣在邏輯上纔是完整的,在實踐中才是行得通的。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正因爲組織是一個系統,組織問題通常是以系統形式存在的,是糾纏在一起的。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問題究竟發生在哪個層面,然後纔是發生了什麼問題,否則就很容易把機制的問題歸咎於結構,把能力的問題歸咎於模式。許多時候,出問題的恰恰不是模式本身,而只是沒有把對的模式用對。

我們不能因爲某一種組織設計是傳統的,是過去提出的,就認定它是過時的、落後的。組織管理中並沒有那麼多新鮮的道理,畢竟,管理要通過人來發揮作用,而任何對人的管理都不會超越人本身。

沒有哪種複雜的組織結構中能少了直線職能制的身影,其基本性恰恰反映的是其重要性。或許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管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命題,100年前如此,100年後如此,問題始終存在,也始終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