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学习《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白话直译:

  佛告诉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有什么稀奇?他还不是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个身体,需要两脚走来、走去,有时候还需要坐下来休息,还需要躺下来睡觉。’有这样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了解我所说“如来”两字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肉体身只是方便度化众生的工具而已,只因众生迷昧于六道轮回,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无形宝相,所以我才应化一个肉体身来度化众生,但我的无形真身遍满虚空,哪有去?哪有来?哪有坐?哪有卧?因此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去,这才可称为“如来”。”


悟:

这一品标题中的“威仪”,是指行、走、坐、卧四种形象。那么“威仪寂静”应该是说这四种形象已经不存在了,只剩安详心净。

对于众生和世尊来说,都具有行、走、坐、卧的形象。但是,对于如来却没有。

“世尊”、“佛”、“如来”虽然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称号。但是,仔细来看,其中的含义有些不同。佛有三身。“世尊”是对释迦牟尼的报身,也就是肉身的称呼。“如来”是指圆满清净的“法身”。而“佛”是为了方便度众生,应景而生的千千万万的化身。

为什么说如来没有四威仪?因为如来就是圆满无碍的自性道体,遍布整个宇宙虚空,与虚空同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如不动,哪里还有来去?

如来如去的是清净心之外的虚妄。“如来”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好像来了,自然也就好像去了。那么来去之外,必定还是那颗无碍的净心。

比如,好心给别人帮了忙,她却对我所做的事不够满意而加以指责。于是,我便产生了委屈、气恼、厌烦的情绪。当朋友安慰、开导之后,我又感到轻松、释然。如果我原本清净的心是一片晴空,那么这所有的情绪就是飘过晴空的浮云,浮云是不会长久停留的,过去之后,依然是明净的万里碧空。

这或许就是如来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