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

抛接球,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民间杂耍,可以同时保持一个或多个,甚至几十个球在空中飞舞,远看如绽放的花朵,惊艳异常。

入门级的抛接球,只有两三个,看似简单易学,但乍一接触,往往手忙脚乱,来回几下球便回归大地的怀抱去了。

抛接球有个诀窍,不管多少个球在空中停留,只管判断和处理最近一个即将落下的球,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到当前的球上,其他的球等若不存在。

处置当前球的反应必须成为下意识甚至无意识,反应越快,抛接球就会越多。

然而,当表演者流畅地演示复杂的抛接球时,突然扔一个球过去,非常可能的结果是,因为处理这个突发的情况,导致无法接住其他要落下的球,继而致使整个系统的崩溃。

这里涉及到《稀缺》里提出的概念:管窥、余闲、带宽负担。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受。时间太少,而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手头拮据,有永远还不完的账单。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稀缺会让人变得不幸福。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一门心思地管理手头的稀缺,这是一种隧道视野,使人们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情被抑制了。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余闲给了我们不做选择的自由。

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而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之中,减少带宽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形成带宽负担,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杂耍抛球,在同时抛起许多球时,带有管窥心态的表演者只能将目光集中在即将落入手中的那个球中,他只能在最后关头接住球,然后再将之抛入空中,而会忽略抛在空中尚未落下的其他几个球。

当一个或几个球突然降落,对于用管窥心态看问题的杂耍玩家来说,这些球就是新的震惊。而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可能早就知道球快要落下来。

如果长时间地经历这种“最后关头”,我们就会一直处在所谓的“杂耍”状态,也就是持续从一项紧急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重要任务的状态中。杂耍是管窥的必然结果。

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的暂时的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会在当下尽己所能,但很快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今天的账单迫使我们去借钱,但就会在未来创造另一份数额更大的账单,廉价的医疗服务虽然能缓解一时的问题,但之后还是需要更为昂贵的治疗。

机场的空管员,工作内容每天都有所不同,天气条件非常糟糕时,等待起飞的飞机就会排起长队,此时空管员的认知负荷就会变得非常高,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他们会长时间地专注于让所有飞机安全降落这一件事上。

在另外一些日子里,空管员的工作节奏可能会稍微慢下来——空中没有那么多飞机,脑子里也没有装那么多“飞机”。

根据某一天空中飞机的数量,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当晚空管员养育子女的水平。飞机越多,为人父母的水平就会越低,越容易不耐烦,冲孩子大火。

媳妇常说,自己的元气已经被两个娃娃耗尽,白天团团转,夜里睡不好,一日不停歇,所以脾气很容易爆发。谁也不想这样对待可爱的孩子,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面对孩子的那一刻,你没有办法表现得耐心,做不到你深知的正确之事,因为你的大脑此时根本就不够自由。

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穷人有自己“领空”里需要管制的“飞机”,他们周旋于房租、贷款、迟还的账单之间,还要算着日子等待下一笔收人。他们的带宽在管理稀缺的过程中,已经用尽了。

贫穷会为工作记忆增加负担,导致人们的工作成效降低。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

实际上,穷人的无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贫困本身,只要生存于贫困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变得无能。

曾有一位老同学问胡适,“小山,你说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我每天五点钟起来,冬天六点半起来,午饭后靠着桌子偷睡半个钟头,一直忙到夜深半夜后。忙的是什么呢?我要吃饭,老婆要吃饭,还要喂小孩子吃饭,所忙的不过为了这一件事!”

他本来是名教书先生,临靠卖文字补贴家用,无奈没时间阅读、没精力创作,全靠绞脑子、挖心血,没有接济思想的来源,做的东西又都是百忙里偷闲潦草做的,所以,往往卖不起价钱,经常原稿退回。

“无论我们怎样节省,总是不够用”。几年下来,生活愈发紧张,陷入一种负向的恶性循环。稍有风吹草动、意外情况,日子就会更加艰难,以至于他生出关于人生意义的疑问。

穷人们金钱有限,但是家庭和自己的一些最基本的欲望,比如穿衣、远离疾病的威胁以及为逗孩子买一两件廉价的玩具,基本的人情礼节往来,都是很难抛开不顾的。

新生儿的父母们无法节约自己的时间,因为要带孩子去看医生,要喂孩子吃奶,要给孩子换尿布,要抱着孩子,要给孩子洗澡,还要不停地晃着孩子哄其睡觉。

这些都是无法舍弃的底层需求,父母没有自由裁量权,不得不满足孩子,只能用杂耍的心态一样一样地应对。每次开支都是迫不得已的,紧张不安的。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如果不能摆脱这种状态,人们就会感觉生活痛苦、人生灰暗,活着没有幸福,也没有意义。

如何解决稀缺问题呢?无论时间、金钱,还是精力,都面临这个问题。作者给了几个比较靠谱的解决思路:

一是制造背景。什么样的背景,就是把需要时时提醒之事改造成自动运转的状态,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替稀缺者做出更好选择的环境,不需要稀缺者再增加带宽负担。

拥有的少,面临的诱惑就会多。如果稀缺者只能承担很少的一点东西,那就要去抵御更多受的诱惑。对于他们而言,最简单的障碍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比如,目前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每月从工资中自动缴纳,如果每次都让我们自己选择交或不交,很多人都会放弃,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到眼前的损失或需求,而忽略可能的风险。

比如,制造一种“同意很容易,放弃有困难”的选择机制,因为潜意识的选择成本,人们往往会忽略选择而默许长远有利的选项,而这种选项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主动选择。

再比如,若不想被零食诱惑,最好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觉,干脆不买零食,让无零食成为一种背景;每月支付账单经常误事,需要时时提醒,不如设置自动还款,使其成为一种背景。

二是制造余闲。余闲就是不必马上花掉的钱和不紧急的时间段,是你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的资源。余闲提供了可选项。余闲代表自由。余闲允许你做一些不紧急但可能很重要的事儿。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决策,因为你没有可选项!你的日程表早就排满了,你只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作为一级组织,需要让人员尤其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余闲,高水平工作需要浪费时间,创造性劳动需要没用的成分。

做每一件事都要体现效率从来不浪费时间,一天到晚跟打仗一样,这样的组织做的肯定都是小事。

对于我们个人,应该随时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状态,每天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得做的,哪些事是可以自己选择做的。我们要意识到可选项的宝贵,像安排工作时间一样安排余闲。

疲于奔命的状态并不值得自豪。如果一个人忙得没有余闲,你就别指望他能思考大事,说好听点他就是一个工具人,说极端点他是一个奴隶。

制造余闲,需要在资源充裕时构建缓冲机制,如提前完成工作形成空余时间、钱财充足时提前购置必需品,避免事到临头、火烧眉毛;

亦或是简单的禁止,很少的权衡,类似于犹太教的安息日,不工作、不写字、不做饭,甚至不开车,可以为自己指定一个专门的空余时间,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皆可。

三是制造振动。就是类似于为自己配备一个私人助理,时不时的或在需要时提醒完成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把这类事务拉到当前的“管子”视野当中。

无论某样东西多么重要或多么令人渴望,只要没在眼前,让人看不到,人们也就想不起来,因为这些冲动并不那么迫切。

穷人之所以储存不下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管子”视野,储蓄虽然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这类事务基本上总是会被穷人遗留在“管子”视野之外。

但当这些东西出现在眼前时,人们就会对之自我强化,并将其他冲动推出“管子”视野之外。

比如,每月底设置记事簿,提醒自己储蓄目的及金额;聘请私人健身教练,定期电话督促自己等等,通过外力振动,把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不得不做的事,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