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業務的運營關注的對象

企業服務產品的使用,並不是個人決定的,而是由用戶企業的決策鏈決定的。

簡單的決策鏈條包括決策者(老闆)、使用者(員工)、需求方(部門主管)來組成,而複雜一些的決策鏈條,還要考慮到採購、財務等因素。

重點考量的其實還在於決策者、使用者和需求方這3個層級,例如釘釘是一個企業辦公管理軟件,用戶決策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老闆讓HR部門看看有哪些可以用的辦公管理軟件,HR部門的負責人經過一番調研後,跟老闆彙報了幾種主流的辦公管理軟件,經過一個個產品的溝通洽談,最終選擇了釘釘。

這是購買決策環節,但是我們說了,幾種to B業務類型的運營重心都在於服務,或者說客戶成功環節,那麼到了購買後,釘釘的客戶成功就開始與企業用戶的HR部門進行對接,溝通最頻繁的還是HR部門的員工。

如果產品體驗好,員工的工作效率會提高,如果產品體驗不好,員工就會開始抱怨,並且沒有體現什麼產品價值,反而會浪費一些資源。

那麼員工的使用會逐層反饋到老闆那裏,如果是負面的反饋,還能復購麼?從正常的運營邏輯來說是不能了。

所以,to B運營需要關注3類人羣:決策者、使用者、需求方

那麼這3類人羣的側重點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歸納:

  • 決策者:看重產品能夠爲企業帶來的實際價值,決策者關注的重點無非兩個,一是多賺錢,二是少花錢。從這兩個方面去做調研,瞭解決策者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需要解決的關鍵環節在哪裏。

    另外,除了產品價值外,決策者還關注同類產品之間的對比,如果產品功能高度重合,決策者並不會關注哪個產品的體驗更好、UI更好看,而是會關注哪個產品的功能更多,價格更低,服務更好。

  • 使用者:使用者的需求其實與C端用戶的需求很類似,就是看產品能不能解決某個場景下的問題,使用是不是流暢,關注功能的同時,也會關注使用體驗和UI設計等方面。

    而在調研時,從產品價值角度來說,使用者調研是對決策者調研的一個補充,比如老闆提出我現在的獲客成本太高,這是一個模糊的需求,那麼使用者調研就要找出成本高的具體原因。

  • 需求方:需求方一般是使用者的上級,在大型企業中,會有專門的採購部門來扮演這個角色,更多的還是由需求部門的主管或經理來充當這個角色。

需求部門的主管或經理在接到任務後會進行同類產品調研,可以說需求方是to B產品在推廣時的主要目標用戶人羣

對需求方的調研要關注產品的使用場景、希望帶來的價值、現在存在的問題等方面,與決策者的調研重點基本相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