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內在療愈12-感同身受

三、在人際關係中綻放自我

12.感同身受:情感同化是最好的溝通術


在療愈的過程中,情感同化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經歷痛苦,仔細體味痛苦所引起的感受,觀察自己痛苦的結果對他人的影響,這一切讓我們可以理解他人遭受的痛苦,無論引起痛苦的原因是什麼。

大量的實例表明,那些擁有良好情感同化能力的人更能夠與別人友好相處,更能夠獲得別人的青睞和信任。

心理醫生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同化能力,學着換位思考,學着理解他人,去愛他們,並愉快地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一章節的作者奧蘿爾·薩布羅-塞甘給我們闡述了情感同化是如何產生的:戰勝痛苦,體會、理解並分享他人所表達的感受。

情感同化是一種理解並與他人分享感覺的能力,是心理醫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這種能力讓心理醫生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交關係和人際間的互動,從而保護自己免受侵害。

我們表達情緒時所使用的肢體語言可以讓他人理解我們的感受,以便對方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爲。

如果對方的存在使我們感到愉悅,我們的面部會呈現出滿意或快樂的表情,即便沒有說話,對方通常也能明白我們的感受,從而也會在當時的情形下感到自在並願意繼續與我們交談下去。

廣義的情感同化還包含以下幾點:

模仿、情緒傳染、同情心以及憐憫。它們的表現各自不同,卻緊密相關,互相影響,並且通常會同時出現。

模仿是個體主動將自己的情感、聲音以及肢體的表達與他人進行同步,它是人類年輕時最主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模仿是情感同化現象中強度可能相對較弱的一種情況。

但是經常去健身的人都會聽到教練在說,不能模仿,而是要把動作做到位。這就意味着模仿是比較低級的,而且有時候只會落到邯鄲學步的下場。

情感同化是你理解他人感受後產生的結果,而同情或憐憫則並非是雙方都要同時產生的一種感覺。同情與情感同化之間的這一區別非常關鍵。情感同化在於分享他人的感覺,而同情或憐憫則是個體針對對方的反應做出的感覺上的調整,它是情感同化的第二個階段。

情緒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孩子必須瞭解自己的情緒,接受它,馴化它,習慣它,不要對它有所恐懼。爲了做到這一點,孩子們需要感受到父母所表現出的平靜、自信和令孩子安心的情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