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批评

“你怎么又没做作业?你上课怎么总是喜欢讲话?你为什么在背后乱给别人起外号?……”诸如此类的批评,我们几乎天天听得到。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名声不太好,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却运用得数量最大,频率最高,于是批评就成了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王小春老师在《如何做一名专业班主任》一书中说,班主任要将批评转化为别的影响方式,以减少批评,提高工作效率。

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动,另一种是改变他的想法。哪个是根本目的?后者。但现在有不少老师只满足于用严厉的态度,锋利的语言暂时制止学生的某种错误行为,而没有考虑自己的批评是否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因为批评的质量不高,只好以数量取胜,于是批评越来越多。

班主任对学生的有些批评其实是自我心理能量的释放。如上课提问,一调皮学生站起来答不出,样子很尴尬,老师火了:“瞧你那熊样!长这么高有什么用?”如此说话已失去了教育者的身份,这不是教育,只是一种对学生的讽刺、挖苦。还有些老师的批评根本就不应该算批评,也就是说,学生没错误,甚至错在老师,结果他却把学生批一顿。如有的老师下课铃响了半天还不下课,有学生在下面私语,怎么还不下课?老师被激怒了,偏不下课,也不讲了,改为训学生:“看看你们,上课不听讲,下课就来劲,什么学习态度?全班罚站五分钟。”

王小春老师说,一些班主任之所以对学生批评过多,一是不明白批评的根本目的,二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影响学生的其它方式不熟悉,也不学习,只会这一招。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就会把一切都变成钉子。”还真有这样的老师,如果你不许他用批评法,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建议他也试着搞个“无批评日”、“无批评周”,强迫自己改变一下习惯思路。

老师的批评可以变为提醒。如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我们可以用眼神、用动作来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有些偶发事件,看着是大事,其实不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有一次我正要进教室,突然一个女同学跑到前排男同学面前,照一个男同学踢了一脚,这一举动令全班同学惊呆了,学生的几十双眼睛盯着我,这时要怎么处理?我知道这个女生从来没有违反过纪律,而那男生是属于那种喜欢捉弄人的类型,就是没脸没皮的那种,我像没事人一样,走进教室上起课来,教室里又恢复到了课堂的样子。下课了,我对那位男同学说,你以后别瞎招惹人了,要付出代价的噢!他调皮地点了点头。我又对女同学说,你可真够猛的,刚才那一脚我都替你担心呢!说完女同学笑了,以后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老师的批评可以变为理解。有一年六一节的前两天,我进班上课,发现班里彩旗飘飘,几位同学拿着彩喷在互相喷射,互相追逐,其它同学在起哄,大家简直是忘了有上课这么一回事了。我站着一声不响,学生逐渐安静下来了,我突然说,今天我们班真热闹啊,跟过节一样,我觉得我们班人才济济啊!六一节那天你们一定要上台展示你们的节目,好不好!学生齐答,好!结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没什么问题。遇到这种事,我发一通脾气也不能算错,我把它转化成了幽默和理解,就避免了批评和训斥。

老师的批评还可以变为表扬。有一年我教六年级的时候,班长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他管班的时候喜欢大喊大叫,有些时候学生不服他管,他很委屈,几次到我面前要辞职。我先是表扬他一番:你做事很细心,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如果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能冷静下来换一种方法会更好,学生会更加拥护你的。听了我的表扬,班长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辞职了,我要好好干下去。就这样,我从思想角度进行引导,把容易弄成一顿批评的问题转化成了相反的东西——表扬。

有些学生提醒不管用,理解不领情,表扬不动心,只认批评。批评轻了还不行,必须要说很难听的话,才能管事。这种现象叫批评中毒。老批评老批评,学生的脸皮越来越厚,老师只好说狠话,结果学生脸皮更厚,恶性循环,到最后变成刀枪不入了。

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不过,把它减到最少是我们的任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