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

李鎮西老師寫了一篇關於德育的文章,題爲《沒有“專門的德育”,只有完整的教育》,裏面批評了所謂的“專門德育”——鹽是人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我們從來就不會專門去喫鹽,我們喫的是回鍋肉,是宮保雞丁,是水煮肉片,是北京烤鴨,是成都火鍋,是麪條,是餛飩,當然還包括喝各種美味的湯......

德育是存在的,但不應該有專門的德育,應該有運動會、歌詠比賽、讀書活動、社會調查,甚至沒有任何“教育目的”的玩兒,學校的每一門學科,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教育。還有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工,包括門衛、保潔阿姨和食堂師傅,都是德育者。

在學校的分工中,德育被分解得支離破碎,科任老師不管德育的事,科任老師在上課時,學生不聽課,故意搗亂,下課後,科任老師把這位學生拉到班主任那裏,由班主任解決。班主任解決不了的事情,由級長解決,級長解決不了由德育處解決。抓教學副校長不管教育,教務主任也是不管德育的,所以德育問題就由德育處總的管理和教育。這樣的分工專業,責任明確,讓德育工作專門化、學科化、知識化、表演化,德育工作好像突然消失了。

現在由於班主任工作繁雜,各種形式的檢查和表格鋪天蓋地,班主任忙於這些事務,對於真正的德育反而放鬆了。一上課就忙着教學課程內容,每週班會課講的內容都是上級要求的要上報的表格內容。真正的養成教育反而沒有了。這真是教育的悲哀。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每天沉浸於題海中,如做題的機器,神經已經麻木了。在課堂上,他們很少有智力活動,更別提創新能力了。

我們學校每年都抓文明禮貌教育,但我感覺都是停留在淺表層,文明習慣不是搞幾次活動,開展幾場競賽就能養成的。要讓文明習慣入腦入心,一定要提高孩子們的文明素養,要讓他們把文明融入日常行爲。一張紙掉在地上,幾百個孩子從它身邊走過,有些是踩在它身上而過,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彎腰把它拾起來,這說明什麼問題?孩子們還沒有意識到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他們認爲紙太髒了,彎腰去撿紙會被別的同學笑話。

孩子在校門口爬欄杆,保衛看到,直接叫班主任過來把孩子領走了,教育好像成了班主任的全職,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李鎮西老師說,教育如果只能由某些專門化的人員來實施,那麼真正的教育也就消失了。學校一切工作都有育人的功能,教育是所有人的事。在德國,小孩子釣魚要帶一把尺子去量,釣魚不能大於規定的尺寸。每一個大人看到孩子釣魚,都有權利上去監督,這就是全民教育,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不能侷限於說教,要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陶行知在《人之學校觀》一文中寫道:“學校以生活爲中心。一天之內 ,從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從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內,從廚房到廁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學校是生活的中心,孩子們不但學知識,還在校園裏開展各種活動,而教育正是在這些活動中發生。

蘇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學,正是踐行了學校即生活,生活處處是教育的理念。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2-3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參加各種勞動,各種興趣小組,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勞動教育,他說“勞動與智力生活的結合對於人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人在智力發展上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相應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成熟程度的特定階段相適應。”兒童的智慧在指尖上,課堂外的一切活動都蘊含着教育因素。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誰是扣好兒童人生第一粒釦子的人,我想不單單是學校,還包括家庭和社會,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攜起手來,共同來關注下一代的成長,我們的孩子纔會茁壯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煥發出應有的光芒。人人都化身德育工作者,讓德育之花開遍社會各個角落,讓生活中處處充滿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