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理想的工作,小鎮,是嚮往的生活

有人說:“理想的工作,在城市;嚮往的生活,在小鎮。”

小鎮,它剛剛好。它比城市小,小到我們可以在其中安靜地認出彼此。它比鄉村大,大到只要你想,也可隱身其中,不必引起他人注意。

詩人茨維塔耶娃有幾句詩,廣爲流傳。她說:“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個小鎮,共享無盡的黃昏,和綿綿無絕的鐘聲。”

可在我看來,小鎮的清晨,纔是剛剛好。萬物剛剛醒來,人間不緊不慢。

對大多數的都市人來說,晚起晚睡已成常態。

但如果你生活在小鎮,那一定要在清晨起來,去走一走。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裏說:“清晨有多少雙眼睛睜開,有多少人的意識甦醒,便有多少個世界。”清晨的小鎮,便是一個半夢半醒的世界,裹着一層名爲溫柔的濾鏡。

年少的我,時常在清晨起來,呼朋引伴,慢悠悠地走在小鎮上。天微微發亮,透着點霧霧的感覺,街道街道,路邊的商鋪大多關着門,只有一些早餐攤,稀稀疏疏,氤氳着香氣不斷往外冒。偶爾路過幾個人、幾輛車,腳步聲伴隨着自行車的鈴聲,清清朗朗,幾聲迴響。

圖2 | 陌上風語 ©

隨着石路,一步步行到那座小小的山上。鳥兒嚶鳴,風摩擦過樹葉,“沙沙簌簌”,空氣中交織着植物和江水的氣息。走着走着,陽光已劃開山林裏濃濃的綠意,透過枝葉的罅隙斜斜地傾瀉下來,隨着行人們晃動的肩頭,一閃一閃地跳躍着。

涼風吹拂,深吸一口氣,沉睡了一夜的身體,彷彿被叫醒了。就像此刻俯瞰下的小鎮,在山的懷抱裏,在漸漸吵鬧的街市裏,如夢初醒。

多年以後,即使我漂泊在外,失意或茫然時,總會想回去那個小鎮,在清晨走一走,看一看那熙柔的光影,它讓我深信,生活永遠都可以如這清晨的小鎮,初初醒來,重新開啓。

圖1 |門外漢 ©

圖2 | Tour-大鵬 ©

醒來的小鎮,人聲漸漸鼎沸。菜市場裏,瓜青椒紅,挨挨擠擠好不熱鬧。海鮮檔裏,活蹦亂跳的魚蝦蟹等等,帶着海的鮮氣。

但若論小鎮最讓人眷戀的煙火,當在早餐店。

小鎮的早餐店,有着小鎮的脾氣。只做早餐,過了十點未必喫得上,因爲日子總是晨起暮落。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只做那幾樣,有自己的獨門祕訣,生活知足就好。

我最近的那家早餐店,老闆永遠站在竈鍋前,一言不發,下着一碗碗麪條。老闆娘站在門口,打麪條。偶爾來了生面孔,他們會多問一句要多大碗,有無忌口。但大多數時候,一進來,他們未必知道你是誰,卻記得你的喜好,要不要放蔥,要不要加料……

圖1 | 木有粗麪 ©

圖2 | 田七七唷 ©

清晨的店裏,人也不多,坐下不到一會,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上桌了。香氣竄進鼻尖,是從小熟悉的味兒。大骨和蘿蔔熬成的濃湯底,味道鮮甜,一口熱乎乎的湯先下肚,填補了一晚上空洞的胃,早起的睏乏立馬被驅趕了一大半。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一想到要來喫這口面,就會兩眼放光,充滿期待。

直到後來,讀到寫《暴食江湖》的焦桐先生說,生怕早餐喫得簡單,或因爲趕早而喫得粗鄙,那這一天都會覺得面目可憎。

才明白,爲什麼回到小鎮的清晨,只是喫一頓早餐,便覺得日子美好。因爲在小鎮,心就不那麼慌忙,我們願意把時間留給清晨,留給自己好好喫飯。

有人說,中國人最大的“鄉愁”,是詩意的生活。

都市裏的人們,每天早上一邊擠着地鐵,一邊時刻計算着時間,幾時過閘,幾時出站,推推搡搡,皺着眉頭。也有蠻多不好的情緒,焦慮、煩躁、失落等等。

可是,倘若回到清晨的小鎮,沒了喧囂和擁堵,景色柔和,行人緩慢,生活悠閒。當它溫柔地擁抱了我時,我一瞬間得以安心、平靜下來。此刻的小鎮,就像是都市人的棲身之處,是所有異鄉人共同的“鄉愁”。

因爲,小鎮始終以另一種節奏、韻律,不急不慢,安於當下地生活着,成爲我們的嚮往。

圖1 | 陌上風語 ©

對於小鎮,總有一種總有一種“想觸碰又收回手”的情愫。既願它更好,又害怕它改變。尤其是這些年,我們的小鎮也在不知不覺中,建了更大的商場,開了更多的網紅店。

但即便如此,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想回去小鎮,在清晨走一走。

不管以後,生活是不是越來越相同,但是,在清晨,在小鎮剛剛醒來的時候,它的面目清朗,街道溫柔,煙火鮮活。當我穿行在早餐的香氣氤氳間,聽着街道的話語親切,便深知,總有一些東西,不會改變……

文字爲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