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重要嗎?

        你可能要說:肯定重要!一個人不識字,好比睜眼瞎一樣,走到哪裏什麼都不知道。而如果這個問題的對象是幼兒的話,你還會堅持一樣的答案嗎?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糾結兒子是讀小學還是繼續讀學前班,由此詢問了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和朋友。他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識字量怎麼樣?兒子的小嘴雖然整天叭叭叭說個不停,但是識字量實在不樂觀。一來在幼兒園老師不以識字教學爲主;二來我這個不負責任的媽媽從沒有對他完全散養,更別說進行特殊的識字輔導。結果一致得出結論:孩子不能上一年級。因爲一年級的閱讀量和識字量要求已經不小了,對於識字量幾乎是0的孩子來說着實喫力。

      時間過的真快,去年的這個時候還在信誓旦旦的說一年時間絕對要把孩子的識字量提高上去。一眨眼的又過去了一年,孩子已經到了不得不上一年級的年齡,檢查孩子的識字量,依然令人失望。鬱悶的時候,看書可以緩解焦慮,也往往給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幸福的種子》這本書平時就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便於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隨時翻開。看了松居直的觀點之後,反而覺得兒子是個驕傲。我之所以遭遇前面的質疑。也是近年來父母越來越早的訓練孩子識字,有的孩子四歲左右就識字了,等到五歲,父母便會更熱心的教孩子識字、認字,至於他們是不是瞭解字的含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是一些繪本故事,父母還是要求孩子結結巴巴、專心一意的把圖畫書上的文字一個個大聲的念出來,可是他們忘了,圖畫書原本是讓孩子享受的,這也是孩子不容易養成愛閱讀習慣的原因,孩子沒有覺得閱讀是一種享受,反而是一種負擔和壓力。

      逐字逐句的讀書,真的能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嗎?真的能帶領他們進入書的世界嗎?這很令人懷疑。松居直認爲“讀書不等於識字”,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中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夠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讀完整本書並不代表看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纔算是讀書。識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認爲只要識字就能讀書的話,那些面對那些升上小學四五年級卻無法吸收知識的小朋友又該如何解釋呢?四五年級的小學生識字能力大同小異,但是會不會讀書卻很容易看出來。大人的情況也是一樣,不同的人看同樣一本書,有些人看得津津有味,可以剖析書中觀點,而有些人覺得非常難懂,甚至啃不動。

      俗話說的好“讀《論語》而不知《論語》”,這句話就是在諷刺那些認識字,但卻不瞭解論語爭議的人。反過來說,松居直認爲即使不識字還是可以讀書的。比方說把三四年級小學生在看的《小飛龍》等長篇童話念給還不識字的五六歲的孩子聽,他也會很高興很專注的從頭聽到尾,因爲五六歲的孩子聽得懂這個故事,自己看得懂和用耳朵聽得懂,只是運用的方法不同,只要能夠了解故事的內容都可以算是讀書。

      一個辛辛苦苦的讀完《小飛龍》的二年級小學生和一個快快樂樂的聽爸爸媽媽講《小飛龍》的五六歲孩子,我相信後者對故事的理解更快樂、更輕鬆。讀書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大人要多花些心思讓他們高高興興的讀書。現在每次我讀書時,兒子都會拿起他的書放在我面前:媽媽,你給我講!我不再不耐煩,反而耐心的、聲情並茂的給孩子讀給他聽,遇到孩子不理解的地方,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講給他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因爲不識字而欠缺,反而超越了同齡的孩子。

        瞭解了松居直的觀點之後,不再糾結孩子目前的識字量是多還是少。隨着年齡的增長,當他有了探索書中內容的慾望而身邊沒人爲他講解時,識字的願望和行爲也就悄然發生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