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2.11豪赌东亚之二---平百济•下

3.2.11豪赌东亚之二---平百济•下


小武兴奋道:“消灭了百济之后,唐军下一步打算如何呢?”


武则天道:“苏定方回长安时,留下部将刘仁愿镇守百济。我和高宗一时高兴,便鼓舞苏定方一鼓作气,稍作休整之后、任命其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领大军前去北伐高丽。”


“然而没想到的是,即使从南路进攻,高句丽也不能轻易攻下;反倒是百济故地不断作乱,拉扯唐军的后腿;日本势力也开始介入。兵连祸结之下,百济五都督府连续叛乱数年,大唐军险些站不住脚。”


小武讶道:“居然这样啊?我还以为唐军之前的胜利非常彻底呢!”


武则天笑着摇摇头,道:“苏定方的作战当然了得。可是擒捉了对方的国王之后,对方又可以再立一王。之前百济只是被闪电战打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人心并不服顺;再加上刘仁愿也是武将,并不会安抚民众之心。”


“百济有个僧人叫做道琛,会同将领鬼室福信聚众反叛,从日本迎回另一个百济王子---扶余丰---重新为王。这样,熊津、马韩等百济五都督府受到了很大挑战,几乎无法统治。好在上天眷顾、此时大唐又冒出了一个‘儒将’刘仁轨!”


小武惊道:“这个刘仁轨、我好像听说过。”


武则天笑道:“说起此人来,也是一言难尽。他本是一个文官,出身微寒,但是性情刚毅,在太宗年间就因杀过一个武官而被问罪。幸好有魏征及时为他说话,太宗皇帝才赦免了他。”


“而到了本朝时,他去大理寺查案、又查到了李义府的头上(李义府带走女犯、为掩盖罪行而逼令大理寺丞自杀)。李义府便怀恨在心,后来找个理由将他贬出京师,改任青州刺史。”


小武心知李义府乃是武则天麾下、排名第一的打手,眼珠一转,却道:“青州刺史?也就是说,刘仁轨是管山东半岛的?”


武则天点头道:“不错。所以当大唐军渡海去伐百济之时,刘仁轨责无旁贷地要负责全军的后勤运输工作。”


“第一次大规模渡海一切都好。后来让苏定方大军二次渡海去伐高句丽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李义府急催刘仁轨快速运粮,结果出海后遇到风浪,所部损失惨重。”


小武惊道:“那刘仁轨岂不是要第一责任人?这次李义府还不整死他?”


武则天撇嘴笑道:“李义府已经对他落井下石好几次了。好在高宗皇帝了解情况后,只是免了刘仁轨的官,准许白衣军前效命、戴罪立功(白衣指没有官位)。”


小武思索道:“这么说来,刘仁轨并不是你提拔的人?”


武则天昂然道:“不错。刘仁轨后来的功绩,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我并不在意他和李义府之间的私人恩怨如何,只要刘仁轨的确能为国家立功,我也不吝赏赐于他。况且到后来,当我杀了李义府之后,刘仁轨也更愿意为我效命。”


小武点了点道:“原来是这样,你还真是看重能力呀!并不任人唯亲。”


武则天道:“在那时,我和高宗已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去接替掌管百济的刘仁愿。这也是给王文度立功赎罪的机会(王文度原是程咬金的副将、苏定方的上司,因第一次伐西突厥失败而被撤职),但是王文度居然在渡海去百济的路上、遇到风浪翻船淹死了。“


“之后百济的形势迅速恶化。扶余丰复辟建国(后百济)不说,刘仁愿的人马反倒只能窝在几座城里,只能固守待援而无力反击。”


“得到飞报之后,高宗和我商量,急切间无人可用,于是任命正在苏定方军前效命的刘仁轨,让他接替熊津都督之职。毕竟刘仁轨本来也是刺史级别的官员,想必可以安抚百济民众。”


小武笑道:“原来是这样,危机之中刘仁轨才有机会啊!”


武则天大笑道:“常言道:‘使功不如使过’---高祖皇帝李渊任用李靖、去伐萧铣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李靖立了大功!”


“这刘仁轨一肚子文化,当官已经到60岁了,还混了个削职为民、戴罪立功,并且随时可能被李义府整死,心里不知道怎么憋屈呢。当这辈子最后一次天大的机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你觉得他会怎么表现?”


小武大赞道:“你真是懂人的心理啊!”


武则天笑道:“依照旨意,刘仁轨先去接收了原王文度的下属,再就近前往新罗,征发了部分新罗兵,然后前去接应被围困的刘仁愿军队。这是刘仁轨生平第一次用兵,但细节井井有条、治军非常严明。”


“百济僧人道琛的大军在熊津江立栅据守,但是出击时被刘仁轨率领的唐军和新罗军击败,由于栅间便桥狭窄,撤退时反倒被挤入水中无数。这样,道琛不得不解围而走,刘仁轨便与刘仁愿合兵一处。”


小武点头赞道:“刘仁轨甫一出师、便立了功啊!”


武则天摇摇头,道:“此时谈功、言之过早。事实上,刘仁轨兵少,加上刘仁愿的兵也不多,只能勉强据守熊津江而已。我朝连续发旨,要求新罗再出大军;但是新罗援军在路上被百济将领鬼室福信击败,便再不敢出。”


“于是,朝鲜半岛的南方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同时,半岛北方的战事也进展不利。此时已到冬天,苏定方的大军在高丽久攻平壤不克;更不妙的是副将庞孝泰从岭南带来的数千军队完全不适应雪中做战,只得就势退兵,乘船回国。”


“然而当苏定方的主力撤回大唐后,刘仁轨和刘仁愿岂不是更势单力孤?我们也非常无奈,但也只得传旨指示二人---实在不利的话,可以放弃百济、兵撤新罗。如果新罗王接受他们,便一同戍守;如果不能,也便乘船回国。”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大惊道:“这样一来,大唐伐百济的战役岂不就等于无功而返了么?”


武则天苦笑道:“不错,可我们思前想后,也没有其它办法。如果刘仁轨当时真的撤回大唐---我也只能说征朝鲜之役打了个不胜不败,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果。”


小武点头叹息,道:“我明白了。你又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的确,世上真没有什么战争可以轻易获胜的啊。”


武则天微笑道:“好在此时,刘仁轨的意见是正确的。虽然北路苏定方大军已回过,南路军的很多人也有些厌战,但他坚持据守原地待机,连新罗也不肯去。”


“我们夫妻收到了刘仁愿的奏章,里面说---若是连他们都撤军,那前面的仗不都白打了?百济就不要了?高丽何时可平?但我知道刘仁愿只是个武人,他的奏章其实是刘仁轨代写的。”


小武呵呵大笑道:“我明白,刘仁轨大约宁可战死,也不愿放弃这次机会,毕竟他这辈子要想出息,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故必须坚持到底。但他如何说服大家呢?”


武则天笑道:“他说服大家---大唐军不是没有胜利之望,其实后百济也内部不和,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果然,鬼室福信为人残暴,争权之下、杀死了功劳很大的僧人道琛,又让扶余丰只做了一个空头国王。于是便有了可乘之机。”


“而且由于唐军长期只守不攻,后百济开始有了轻敌情绪,扶余丰和鬼室福信都认为唐军撤走只是时间问题---还派了使者前来刘仁轨军中探问,说是要给大唐军送行,可见其嚣张。”


小武恍然道:“当来自唐军的威胁减小时,恐怕百济本土势力跟日本人之间的矛盾也会显现出来!毕竟那个扶余丰不是日本人送来的么?”


武则天点头微笑道:“所以趁对方一时松懈,刘仁轨发精兵突袭、连下几城,并且打通了熊津到新罗之间的粮道。”


“于是刘仁愿再上奏章告捷,并且请朝廷再发援兵。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于是再委派了孙仁师领7000兵渡海支援。同时还按照刘仁轨的想法,让已经降顺大唐的原百济太子扶余隆、渡海去军前安抚百济百姓。”


小武大悟道:“眼看着,扶余丰和扶余隆兄弟之间就要打起来了!妙啊!坚持之下,大唐军终于迎来了转机!”


武则天微笑道:“鬼室福信连丢了几城之后,又被道琛的残余势力抱怨,境况不堪,于是托病不出。并且他与后百济王之间的猜忌与日俱增,想趁扶余丰前来探病时刺杀之,结果阴谋暴露,扶余丰反倒率亲信来杀了他。”


小武惊笑道:“敌方内讧了起来?这样,刘仁轨岂不不战而胜?”


武则天微笑道:“不错。孙仁师援兵尚未到达之前,在大唐与新罗的联军压力下,扶余丰已经一路向南败退,同时连发两路使者,分别去高丽、日本求救。”


小武思索道:“到这个时候为止,百济的战事才算是大局已定了吧?下一阶段的战事,应该是日本来援军了,对吗?”


武则天点头笑道:“不错。但其实呢,刘仁轨之前的地位、也只是说替代王文度而已,并且算是刘仁愿的副手。但是到以其谋略和胆气、平定了后百济之后,他才能真正服众,成为了大唐和新罗联军的真正统帅!”


小武表示同意,但想了一想,又有点犹豫道:“我发现这里头似乎有一个问题---苏定方和刘仁轨的军队虽然分为两部,一部讨伐高句丽、一部平定百济,但完全是可以协同作战的---那样情况又会完全不同吧?”


“按说,苏定方大军虽然一时攻打平壤不下,但是撤往百济、协助稳定半岛的南方也不难吧?不是可以替刘仁轨的南路驻守军解决掉很多问题么?可似乎大唐的两路军队完全没有夹击后百济王扶余丰的意思,这是为什么?”


武则天缓了一缓,哼了一声道:“你说到点子上了,看来你也懂其中微妙的关节---那就是苏定方和刘仁轨两人完全不对付。一者,苏定方既同许敬宗交好,那就跟李义府的关系也不远。而刘仁轨是李义府死敌,又因给苏定方大军送粮草出了差错,被罚军前戴罪立功。故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向苏定方开口求援。”


“二者,苏定方屡立大功,也不缺这一件(灭扶余丰势力)。他的部下又连续作战多年,既然无人请援,也就乐得回国休息。再说了,李义府也很可能放出话来、让苏定方不要去管刘仁轨的死活。”


小武长出了一口气,点头道:“您说的精辟!其中真是有些私人恩怨和争功的矛盾,很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远在长安,就算想要调解,也是鞭长莫及的。”


武则天又哼了一声,道:“很多事情,我还真是调解不了。大臣之间彼此要斗,就让他们去斗好了。只要没有违反国家利益的明显把柄,也就由他去吧。像刘仁轨这种情况,也是他自己打出来的功业;若是他的能力不行,也就死不足惜。”


小武又点了点头,赞道:“明白了!但是我感觉刘仁轨可能还有点不服苏定方,因为他自己是所谓‘儒将’;并且在60岁以前一直以写文章、搞管理见长---这点跟苏定方这个纯粹的武人完全不是一个轨道的。”


武则天侧头一笑,道:“说到这里,我倒是又想起了一事---刘仁轨的确精通文墨,后来还被高宗委命修撰当代史书!以前的大唐史书主要是由许敬宗撰写的,刘仁轨受命以后就将其大幅删改,并且抹去了许敬宗、苏定方的许多事迹。”


小武哑然,半响欲言又止道:“这……就怪不得苏定方的事迹都没有了!”


武则天撇了撇嘴,淡淡一笑道:“刘仁轨后来寿至85岁,升官直至太子太傅。其人在官场多年浮沉、早已人老成精,有时候整起别人来、也并不比许敬宗差多少,我就不一一挑明了。”


“但从平定百济开始,朝中许多事情我们夫妻也仰仗刘仁轨;既然他不反我,也就由他去了。见到我的态度,李义府也不敢再对他做什么了。”


小武只得轻声嘟囔道:“这些个大臣,也就是你能管得了了。”


图表20唐征百济、高丽之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