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做好“陪伴”這件事

文/學乃身之寶

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曾說:“父母的角色,永遠是孩子成長的支持者和陪伴者,沒有其他。

深以爲然。

但很多父母對於什麼是“陪伴者”和“支持者”,瞭解得還不夠。

知名職業發展專家,生涯教育專家趙昂老師的新作《培養有夢想的孩子》(實踐版),給了父母們相對詳實的闡釋。

這本書是趙老師《通往未來之路》一書的實踐版,主要從面向未來的視角,幫助父母建立全面而系統的家庭教育觀,讓孩子能夠在未來漫長的生涯教育發展中獲得持續成長。

書中提供了很多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及60+真實、生動、鮮活的案例故事,讓父母能夠快速上手,學以致用,幫助父母成爲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今天的文章,我將結合書中的內容,主要來說說“陪伴”這件事。

其實,支持者和陪伴者是相輔相成的,做好陪伴,也就做好了支持。

1.陪伴孩子,讓孩子成爲獨特的自己

很多父母習慣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經常覺得自己孩子好像沒有別人家的好,其實他們的內心戲是,爲什麼不能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呢?

“求同”,可以讓父母心安,但趙老師在書中指出:“獨特性是孩子難得的珍寶。”

也就是說,作爲父母,要意識到人與人是不同的,孩子和孩子也是不一樣的,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鋼琴,自己的孩子也要模仿,非得學鋼琴纔是“正常”的。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興趣、愛好,陪着孩子找到自我獨特性,進而藉由獨特性來實現夢想。

比如電影《伴你高飛》中的艾米爸爸,雖然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13歲女兒有些不知所措(因艾米之前一直和媽媽生活,媽媽車禍去世,被迫來到這裏和爸爸生活),但他盡力走近女兒,瞭解女兒的喜好,後來他找到了艾米在意的東西——艾米無意間發現的一窩大雁蛋,孵出來的嘰嘰喳喳的小雁。

於是,他開始爲這些小雁着想,幫助艾米制定帶領小雁南飛的計劃,這纔有了後來感人而震顫的場景。

或許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去養小雁,早就氣憤不已,覺得孩子“不務正業”,但艾米爸爸不僅沒有批評和指責,還幫忙照顧它們,這纔是好的陪伴——幫助孩子成爲獨特的自己。

那麼,父母怎麼在現實中安放孩子的獨特性呢?

趙老師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方法——搭橋法

搭橋法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關注三個橋墩,包括自我獨特性、現實的機會、夢想和期待的價值。

也就是說,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梳理他的獨特性,還要和孩子一起寫出他最希望實現的夢想或者期待的價值,再之後是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尋找在現實中可以獲得這些價值的機會。

第二步,在“現實的機會”和“夢想和期待的價值”之間連線。

第三步,在可以使用的獨特性和現實的機會之間連線搭橋。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幫助艾米搭起了堅固的兩座橋,不僅幫助艾米制定和實施小雁南飛的計劃,還讓艾米關注小雁這個行爲具有更深遠的意義——贏得諸多環保和鳥類愛好者,以及普通民衆的大力支持。

2.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不是有了孩子,就自動成爲好父母的。

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而陪伴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說到成長,趙老師在書中強調了,讓孩子參與決策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讓孩子儘可能地參與決策,特別是關係到他們自己的決策。這個決策的過程,既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教育的過程。

只是很多父母喜歡用“我爲你好”來替孩子做決策或選擇,而這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的機會,而父母自己,說到底也是在拒絕成長。

影片中的艾米和爸爸則很好地完成了一起成長的任務。艾米爸爸儘量尊重艾米的決策,比如,艾米對他的女友愛理不理,他沒有責怪他;艾米不願讀書,他也沒有太強迫;艾米想把孵出來的小雁養起來,雖然他覺得很麻煩,但還是答應了;艾米想自己開滑翔機,他也支持了;等等,我們看到,艾米爸爸在儘可能讓女兒自己做選擇,這是對女兒的信任和愛,同時,這也是在幫助自己進入父親的角色,進而漸漸體會到父親的責任,而這對於他來說,也是成長。

那麼,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做決策呢?

趙老師在書中提出了支持孩子決策的四個關注點:

一是關注孩子有沒有參與決策過程;

二是關注孩子有沒有充分發表自己的訴求;

三是關注孩子決策能力的培養;

四是關注孩子在決策過程中的成長。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他從一開始就培養了艾米的決策能力,而艾米也是在決策過程中變得勇敢和堅強的,而這就是成長。

3.陪伴孩子與世界連接

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是指向分離。

而分離,則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逐漸融入社會,最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孩子自己、家長、學校,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

趙老師在書中也指出,幫助孩子與世界連接,不僅需要父母從內在減少孩子的焦慮和恐懼,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在衝突中提升應對關係的能力等等。

其中,尤爲重要的方面是,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適應期,因爲孩子的生活中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唯有學會面對“適應”問題,才能真正與父母“分離”。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他在努力幫助艾米適應新環境,原來的艾米一直和媽媽到處旅行,自從媽媽車禍去世後,她不得不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周圍的環境一下子變得都是陌生的,她剛來的時候,覺得很孤獨,也不高興,於是艾米爸爸想方設法幫助艾米重拾對生活的樂趣,而來自大自然的一羣小雁讓他們父女變得親密起來,這裏有艾米爸爸的主動陪伴,更有他的真誠付出。

另外,影片最後,因傷無法和艾米一起飛往目的地的父親,鼓勵女兒說,“你可以的,因爲你和你媽媽很像,她很勇敢,她獨自去追求夢想,沒人幫忙,你也有那種力量”,這樣的鼓勵,有信任、放手,更有愛。

那麼,父母該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各自“適應期”呢?

趙老師在書中給出了支持孩子度過適應期的四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是鋪路,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預期;

第二把鑰匙是開門,幫助孩子構建友善環境;

第三把鑰匙是破局,幫助孩子獲得新環境下的成就感;

第四把鑰匙是同盟,幫助孩子搭建支持系統。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之所以能夠完成大雁的“遷徙計劃”,同樣離不開上述四把鑰匙——爸爸幫助艾米心理建設,讓“遷徙計劃”從覺得不可能到最後可以實現;身邊朋友們的支持,包括爸爸的女友也在鼓勵和支持艾米;第一次完成起飛任務給艾米帶來的成就感;和艾米一起去完成任務。

雖然趙老師的側重點是生涯教育,但最終都屬於人生教育,而艾米在爸爸的陪伴和支持下,順利度過適應期,不僅僅有助於她以後的生涯,更有利於她今後的人生髮展。

寫在最後: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陪伴,不是簡單地“在一起”,而是需要智慧陪伴。

智慧陪伴,就是在關注孩子的獨特性、推動孩子持續前進、幫助孩子超越失敗、做孩子成長路上的支持者。

更爲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爲孩子最好的榜樣。

正如心理學家曾奇峯說的:“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趙老師在《培養有夢想的孩子》這本書的最後也指出:“做孩子的靠山,父母不僅要在背後支持孩子,給孩子賦能,還要直面自己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直面追尋夢想的恐懼和膽怯,直面身處窘境的難堪和脆弱。這時的父母,就是孩子在未來面對類似事情時最好的榜樣,而父母就會成爲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靠山。”

父母能夠“高飛”,才能陪伴孩子“高飛”!

另外,如果父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對什麼事都缺乏興趣;學習倦怠沒有動力;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不自信,害怕競爭;沒有長遠目標,得過且過;性格內向,不會與人相處……,等等各種問題,那麼不妨讀一讀《培養有夢想的孩子》這本書,相信會有助益的。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