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书展的8月,阅读不会停顿

友人在朋友圈里发言:有一种书展没有停摆的感觉……我猛然意识到,假如不是疫情,从8月11日到17日,我会在于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2021年上海书展忙乎,或寻找好书,或聆听名家说书,或为好友发布的新书鼓掌。而我之所以没有像发言的友人那样强烈意识到2021年上海书展延期了,是因为近两年来上海的每个周末都被书香充溢着,这些与书相关的活动,几乎每一个我都喜欢,因此,我时常陷于选择综合征里。上星期,我再度处于幸福的困窘中,全然忘了那是一个上海书展周。

最终,我替自己在没有了书展的周末选择了这样两场活动,一是周五晚上在思南书局举行的“生与死之环,梦与歌之链:本雅明《十四行诗》阅读分享会”;一是周六下午在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的加拿大文学女王、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疯癫亚当三部曲》中文简体字版的首发式。

随着网络直播风起云涌,读书活动也在网络直播中占了一席之地。诵读本雅明的《十四行诗》以及阿特伍德新书发布会,也在活动举行的同时网络直播。可是,像我这样一个从“刀耕火种”的铅字时代走过来的爱书人,喜欢到现场与同好面对面,特别是周五晚上的诵读会,隔着屏幕听热爱诗歌的书迷诵读本雅明的《十四行诗》,我怎么感受得到他们滚烫的挚爱?又怎么体会得到他们随本雅明的诗行而产生的情感细微跌宕?

思南书局周五晚上的作品诵读会,我有幸主持过一场,当时诵读的是荷兰科普作家扬·保罗·舒腾的《生命的秘密:从草履虫到达尔文》。一本以漫画配以文字的科普读物,都能让前来参加诵读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读得声情并茂、读得声泪俱下,这一次,思南书局的诵读会选择了本雅明的《十四行诗》,爱诗的人原本就更多愁善感,我们在现场会受到什么样的感情冲击呢?

诵读会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特·本雅明《十四行诗》里选了6首诗供参与活动的读者诵读。谁能在诵读会上以朗诵的方式分享心中所爱?他们必须在活动一发出招募诵读者之令就开始竞争,所以,每一个成为诵读者的读者都会认真准备,瞧,诵读《悼亡十四行诗·二十九》的那位幸运者,因为熟记了原诗故而呈现出来的现场效果,是他诵读完整首诗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后我听到了一声叹息几声啜泣。

“你沉睡,却是清醒的光/你悲伤,却是忧郁之人的安慰者/你沉默,却是呼告之人的救赎者/你哭泣,却是欢笑之人的疗愈神……” 这就是瓦尔特·本雅明《悼亡十四行诗·二十九》的起始段落。更多的人知道,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德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更多的人不了解瓦尔特·本雅明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生前根本没有打算过要出版自己在青年时期创作的诗体古雅、思考深邃的诗歌。1940年,本雅明自杀前将自己的手稿交给了好友,这其中就有年轻时写下的诗行。本雅明去世40年后,他的诗集正式出版,旋即,便在读书界引起巨大反响,”本雅明拥有着深邃而多元的思想,也深受浪漫主义与神秘主义薰陶,能将自我情感与生死流动刻画得生动入骨且留有余痛“,前来助阵诵读会的瓦尔特·本雅明《十四行诗》的译者王凡柯和诗人、评论家张定浩的现场解读,帮助随后登台的诵读者,一个比一个朗诵得情真意切。

都以为小说要比诗歌容易读懂,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周参加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发布会的。

《疯癫亚当三部曲》具体所指的三部小说分别是《羚羊与秧鸡》、《洪水之年》和《疯癫亚当》,阿特伍德完成这三部曲用了10年,从2003年到2013年。用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话来概述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作家以鸿篇巨制构建起了一个更加恢弘的”后天启‘世界。

2003年完成的三部曲第一部《羚羊与秧鸡》,通过一场起因不明、席卷全球的超级传染病,阿特伍德用无与伦比的洞见刺破了大灾之下整个世界光怪陆离的表象,犀利的笔端直指人性的复杂与荒芜。数年以后,阿特伍德完成了《羚羊与秧鸡》的续篇《洪水之年》,这一次,文本从男性视角变回了作家最擅长的女性视角,请读者跟随两位女性的遭际,窥视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之后两性之间、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一个秩序崩坏的世界中人类的生存危机。一定是觉得还没有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担忧写尽,《洪水之年》之后,阿特伍德又推出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疯癫亚当》。在《疯癫亚当三部曲》的“结语’里,作家用文学的手段反思了在混沌的末日碎片中世界的错乱与偏激,为地球不确定的未来添上了明澈的结尾——三言两语清晰地告诉读者,《疯癫亚当三部曲》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在题为”科技与自然的未来变奏曲“的新书发布会上,评论家来颖燕却将阿特伍德的这一三部曲定义为悬测后果的小说,亦即作者运用已有的科技成果来构想一个未来世界,并在这一情境下用文学来与读者共同寻找人类困境的突破口。

从《使女的故事》开始接触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之后陆续购买了她的《洪水之年》(在《疯癫亚当三部曲》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单独出版过《洪水之年》)和《证言》等小说,想找到自己不喜欢被文学界一致叫好的《使女的故事》的原因。我想,还是因为自己不那么喜欢科幻小说吧?所以,假如不是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的一席话,我大概要放弃阅读这部三部曲了。

罗岗教授认为,从《羚羊与秧鸡》的“正”说威胁全人类的灾难缘何而来,到《洪水之年》的“反”说灾难之下人类的生存危机,阿特伍德创作《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匠心,体现在了能概括《疯癫亚当》核心内容的一个“合”字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想要通过这部作品提请读者们一起来思考,当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写世界未来已成无法更改的事实后,人类应该如何和平共处。

《疯癫亚当三部曲》已经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许,阅读《羚羊与秧鸡》后不久我发现自己还是没法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可我还是愿意将其放在书柜的显眼处。很多年以后,只要一看见这套书,我就会想起在一个没有上海书展的8月,两场邀请参与者脑力激荡的读书活动引领我见识了好书的同时,也提升了我的认知。而这,才是我们必须阅读的理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