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冥想

健康



在古代,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水平極低,人們能夠生存下來已非易事,那個時候人們所追求和渴望的首先是保全個體的生命,健康還是過於遙遠而又模糊的概念。

隨着歷史的前進和知識的進步,人們發現威脅生命、影響生存質量最直接的原因是生理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在這種直觀的認識下,形成了“無病即健康”的觀點。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觀點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進入現代社會,人們對生命內涵的認識更加深入了。1948 年 WHO 成立宣言 中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無虛弱與疾病,而且是在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善狀態。對健康本質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並形成了生物-心理-社會的“三要素健康定義”




冥想



在公衆號之前感恩節話題有提到,感恩和冥想能夠通過對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三方面的作用,促進冥想者的健康。


                        機制和研究

藉助神經科學的實驗手段和方法,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冥想與現代心理學結合後廣泛應用於應激相關的生理和心理障礙的治療,是有其客觀的分子機制和 (神經) 生物學基礎。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情緒神經科學研究室的戴維森博士最早通過頭皮安裝活動監測傳感器等,觀察前額葉皮層 PFC 區電流活動與情緒的關係。他通過在頭部安裝活動監測傳感器,觀察不同情緒狀態下,不同腦區的電流活動情況及其相關性。基於這一發現,戴維森博士發明了 “情緒指數”。在此基礎上,戴維森和卡巴金博士進一步拓展研究範圍,觀察正念對情緒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正念冥想訓練能夠降低應激的關鍵激素皮質醇的水平,改善情緒,全面提高幸福感,而且更爲重要的是,伴隨着這些變化,大腦的電流活動也在變化着。這說明,正念冥想對大腦具有直接的深刻正面影響。

隨後該實驗室及來自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報道正念冥想訓練能夠降低血壓,同時改善認知和記憶,增強心血管、神經和免疫功能,增強注意力,甚至可能會影響基因表型。

更爲有意思的是,長期 (幾年) 的冥想訓練不僅可以改變腦電活動,而且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如可以使負責注意力和綜合情緒的大腦皮層變厚,而與恐懼情緒有關的杏仁核變小,活動降低。通過對兩組人員 ( 一組對照,一組爲接受了 8 周正念冥想訓練的) 採用功能磁共振技術進行研究,發現正念冥想可強化腦島的功能,改變大腦的線路,使情緒調節器更趨於向更積極樂觀的方向設定,這一變化在腦島的皮層部位最爲明顯。共情的實驗也得出類似結論。志願者接受兩種痛苦體驗,一種是自己直接接受疼痛刺激,一種是類似於共情的目睹所愛的人遭受痛苦。通過功能磁共振技術評價不同腦區分別被這兩種刺激激活後的活動狀態。這些腦區包括雙側前腦島、喙前扣帶皮層、腦幹和小腦。結果發現,前腦島和喙前扣帶皮層與共情分數密切相關,後腦島、次級體感皮層和感覺運動皮層與直接接受痛刺激成正相關。

除此之外,短期冥想訓練即可改變大腦複雜網絡的可塑性。據報道,每天10 分鐘的正念訓練即可顯著提高 GRE 閱讀詞彙成績、增強工作記憶能力和認知功能等。冥想訓練緩解悲傷激發的相關腦區活動,抑制炎症反應。


瞭解冥想更多內容,歡迎點開我頭像查看詳細資料和我往期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