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堂課,教給你十五個人生“通關”妙招

點擊右上方,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成長!

文/芳菲(庫小七站長學員)

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爸爸對媽媽的頻繁家暴之中,他們的媽媽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一點,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

即使環境相同,思維方式也會不同。正確的思維方式,帶來正確的人生。

《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的作者,日本作家椎原崇,就是個擁有另類思維的人,他告訴我們,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椎原崇二十出頭就擁有了自己的餐飲公司。他很忙,每天過得像個陀螺,可他很享受忙碌的狀態。有一天,朋友在酒席上的一番玩笑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朋友問他:“如果知道自己將在一年後死去,你還會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嗎?”他想了想,然後堅定地回答:“我會去嘗試一些不一定會成功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選擇放下原有的人生軌跡,從此調轉方向。慢下來的生活,讓他學會了思考,因爲堅持分享感悟,他變成了一個雞湯高手,乾貨大師,成爲日本超高人氣的諮詢師。

《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這本書記錄了下他脫離企業一線經營生活,在開展諮詢工作中的所感所悟。

01

O N E

“無效努力”,是目標“不聚焦”的後果

在書中,椎原崇告訴我們,專注聚焦的做事一定比無效努力更重要。

你看,有時候,你明明比別人更努力,刷的題比別人多,熬得夜比別人長,可成績依然沒有別人好!爲什麼?

很多人會執着地用“天賦不夠,努力來補”鞭策自己,可現實卻會告訴我們:如果是做“無效努力”,花再多的時間,都是徒勞!

有的人看似忙忙碌碌,像個陀螺一樣旋轉不休,可是也許只是“假努力”,只是想用“我很忙”來安慰自己。如果你既想刷抖音、又想聊微信,還想去踏青遊玩,那麼你的讀書寫作任務和目標肯定完不成。所有的行動,包括忙碌和努力的前提,應該是聚焦行動。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是聚焦做事的典範,他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纔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爲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專注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椎原崇說:其實每個人的能力基本沒有差別,只是每個人專注的領域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每一次無效的努力,其實都是“不聚焦”的後果。好比放大鏡在陽光下,只有聚焦成點,才能夠點燃紙片。

人的精力有限,與其拉長戰線,不如集中火力猛烈攻擊。有時候,決定“不做什麼”,比思考“做什麼”來得更重要。

02

T W O

缺點,是另一種優勢

椎原崇說:“缺點即優點,那纔是一個人真正的魅力之處。”

一個人總是忽略缺點,走捷徑,永遠不可取。正視缺點,把短處變成長處,纔是離開困境的通途。

如何正視自己的缺點,從而將其轉化成爲優勢力量呢?那就是要正視缺點,化缺點爲優點。作者還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不妨拿自卑之處進行自嘲,從此你不必再糾結於你的缺點上。

兩隻井底之蛙要求造物主改變它們的命運,造物主說了兩條,一是保持現狀,可以給你們二十年壽命,讓你們通過練習腿力,跳出井底。二是用雙腿換一雙翅膀,即刻飛出,但永遠不能落地,落地即死亡。兩隻井底之蛙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路。十年後,一隻青蛙通過日復一日的聚焦訓練和刻苦堅持,跳出了井底,而另一隻則因爲無法落地休息,早已經奄奄一息。

我們要做一隻刻意鍛鍊自己的青蛙,當自己的短板不短,讓自己的長處更長。這樣的話,按照木桶法則,我們的整體能力就提升了。

按照辯證法原理,壞事裏有好事,好壞事沒有絕對界限,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你看,我們很多人,總是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時並不是真不行,而是真不自信。換句話說,因爲不行,所以才需要堵漏和加強,就是這個道理。

萬物皆有裂痕,那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勇敢正視缺點,會讓我們看見另一片光明。

03

T H R E E

轉機,其實就在你的心裏

人生,是一場不斷從這個陷阱跳入那個陷阱,又從一個個陷阱奮力跳出的過程。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真正的轉機,其實就在我們內心,就在我們的信心裏。

按照椎原崇的觀點,人生必然要反覆地經歷六個“進化”過程。

“開始進化”:這是入門階段,是一個付出就有收穫的階段,你無需顧慮太多,只需埋頭苦幹就好。 “辛化”:此時,收穫不再成爲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相反,原先在你埋頭奮鬥裏產生的隱患問題,卻都會在這個階段頻出。此時此刻,你需要停下行動,學會冷靜思考,多問問自己:真正的問題在哪裏?

“深化”:你看到了問題所在,但你不能迴避,你需要認真面對以及努力消化。看書、聽講座、接受心理輔導、或與有經驗的長者交流等方式,都將幫助你深刻認清狀況,併爲改變做好準備。

“真華”:此時的你,不僅深刻了解了問題所在,並且也知道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是什麼。不要等,趕快讓自己行動起來吧。

“開始進化”——“辛化”——“深化”——“真化”,這四個階段會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循環。但每歷經一次,都會讓我們比原來的自己進步一點。

“新化”:當你歷經無數次的階段循環後,你會感覺自己突然“脫胎換骨“,你也終於找到了自己原本就想做的事。恭喜你,你的人生從此邁上了新臺階。

“神化”:當你朝着超越自我的目標,一次又一次努力拼搏,在這個階段裏,你終於悟透人生,成就了自己。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在信念的相助下,我們會獲得螺旋式成長的過程,看到了每一次由低階到高階的跨越。不管做什麼,不管在哪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

成長就是變化本身。成長並不是蛹變成更大的蛹,而是蛹破繭成蝶。成長也不是昨天和今天的延長線,而是一種帶格局的蛻變,一種量變集聚的質變。

我們需要時時爲自己的進化創造更多的質變機會。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可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但他堅守自己的內心,從來不曾放棄夢想。接下來,林肯着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爲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如果能夠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保有自己的初心和目標,像林肯一樣,迎難而上,反向選擇,你就能迅速成長,讓“自己的人生階段發生戲劇性改變的成長。”

04

F O U R

愛自己,才能愛

你不需要變得完美,而且完美的狀態原本就不存在。只要確保自己身邊都是喜歡自己的人就可以了

椎原崇認爲,我們應該放在第一位去重視的人或最應該取悅的人,既不是重要的夥伴,也不是父母或子女,而是我們自己。

珍愛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完美的感情表達方式。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如何愛別人,如何愛團隊,愛社會。同時,你要儘量讓你的身邊都變成你喜歡的人。

愛自己,讓個性伴隨你,自信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每日拭亮一個太陽,用大自然的琴絃,奏響自己喜愛的心曲,告訴自己:我就是一道風景。

一位音樂家一位因爲一些原因被調到鄉村爲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可等他回來,人們發現他依然精神飽滿,並沒有憔悴衰老。他笑着說:“怎麼會老呢,到哪裏都是音樂,每天鍘草我都是打着拍子來鍘的。”

一定要學會像音樂家一樣愛自己,生活中,我們擁有的關懷和愛撫隨時都有失去的可能。這時候,我們必須學會爲自己修枝、打杈、澆水、施肥,使自己不會沉淪爲一株枯榮隨風的草,而成長爲一顆筆直茂盛的樹。

05

F I V E

清空,才能爆發式成長

我們一直說要有空杯狀態,可是杯子就那麼大,你還是需要倒完了陳水舊茶,才能添進去活水,營養水。可是,那也得清空、倒完後才能添加。佛經說: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每一份“得”,其實都是“舍”之後的結果。

一個登山者夜晚登上遇見了險情,腰間的保險繩子把他吊在在懸崖下,他向上帝呼救,上帝的建議是,如果你相信我,請割斷你腰間的繩子,可是登山者不敢,如果割斷,他就會被摔死。天亮了,人們發現了保險繩上吊着的屍體,以及屍體之下距離地面僅僅3米的距離。

所有的得到都是失去後的結果,俗話說的,人不能啥都佔住,你得了彼,必然會失去此,這是一種必然。如果在得失和選擇面前不能痛快地做到斷舍離,那這個人必然一輩子生活在糾結、前怕老虎後怕狼,以及永恆不斷的徘徊和猶疑當中。

如果長大成人之後的你不想做那些別人眼中“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請試着接觸那些能幫助你改變原有狀態的人。去廣闊的田野中尋找新的自己認爲“理所當然”的事情。

是時候破除自己的習慣陷阱了,不要讓“你以爲……”和 “大家以爲……”的正確害了你。你要明白,自己自己嘗試過的生活纔是真的生活,自己驗證過的真理纔是真正的真理。

破除慣性思維,勇敢叛逆自己,你一定會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