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學習079] 抑鬱的女同性戀

【諮詢理論/技術/方法】

1、理解來訪者的人格特徵和防禦機制:現階段,母嬰期的創傷理論更貼近這個個案。創傷有可能是因爲發生了什麼,還有可能是沒發生什麼(比如忽略、漠視)。母嬰關係中的未滿足、未完成或中斷、停滯的部分會在戀愛關係中呈現。

2、理解同性戀的成因:如果純粹用精神動力學的人格理論來看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分水嶺,大概在2-3歲之間,即分離個體化完成、向俄狄浦斯期邁進時候的點。出現了力比多的投向、性身份認同、性取向等。但是要小心這方面解釋力的侷限性。母嬰階段存在理想化自體投射給所愛的人、依戀的對象,那是自己想成爲的人。無論是同性戀和異性戀,都可能存在母嬰階段的創傷情結和防禦機制,這些因素並非同性戀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其他因素可能也會起作用,比如,生物學的、多基因遺傳的因素,雖然這些因素的解釋也沒有在生物學上得到充分、完全的驗證,但是有可能起更主要的作用。根據對雙生子的觀察,比較同卵雙胞樣本,一個是同性戀、另一個也是的比例,男性57%,女性50%出頭,可見基因遺傳的解釋力遠不是100%。

3、對於性取向的態度:諮詢師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改變來訪者的性取向,現有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技術沒有對改變性取向可爲之處。而且,來訪者並沒有改變性取向的意願。對性少數,以前認爲是性變態,後來的大樣本調研和測評表明,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心理健康程度沒有顯出差別,只有在環境不接受特殊性取向的壓力下,纔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在舊金山,36%的人是同性戀者,他們也活得挺好的。心理諮詢在態度和方法上無需區別對待。

4、共情的層次和節奏把握:可以從超我、自我和本我,從行爲和語言、情感和感受到內心願望,給與儘可能深入到位的共情,諮詢師要比來訪者多幾根弦,而不能“缺心眼”。但是在表達的程度和節奏上,共情也要注意留給來訪者足夠的主體空間,靜待花開,讓來訪者自己言語化、意識化是最好的。“雞蛋從外面打破是創傷,從內部打破是成長”。

5、工作思路:因爲來訪者還在應激事件(失戀)的反應過程中,近期應該以來訪者如何調節生活、調節心情爲重點,不要被精神分析的套路套死了。隨着療程的延長、關係的深化,可以進入母嬰階段創傷的回溯,但這部分也是從當前的人際關係中切入,用“活在當下”的精神分析思路來工作。

6、精神動力學方法幫助這來個案的步驟:

來訪者角度:

第一步,覺察:來訪者壓抑的情緒被感受到——能夠在感性層面,跟潛意識的情感和願望在一起,或者說是帶着來訪者往內心深處走,感受自己的情感。

第二步,意識:在意識層面,理解自己的情緒及背後的需要和願望

諮詢師角度:

將來訪者沒有覺察到的感受和潛意識反饋、共情給來訪者,在主體感受和願望之間與來訪者對接,再進一步上升到意識層面。打通意識與潛意識,打通兩個人的心。

(ZXS2021CZ0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