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说|雍也篇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想要:“弗畔矣夫”,←出自《论语·雍也6.27》首先,得先达到“仁”←的思想高度,←或者说:首先得达到“仁”,←→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一视同仁”←四字。

↑实际上,↑这么说的话,(所谓)“仁”,←→就为:“一视同”。

↑你达到:“一视同”的境界,←→你就达到所谓“仁”,←的境界了。

↑道理是这样的。

“一视同”,←→就是:都一样......

什么“美”、“臭”、“脏”、“干净”......←这都是“相”。

“一视同”,←就是:无相。

我们说:“手机”、“电冰箱”、“面包”、以及“李宗奇”......

↑这叫:“名”。

“名”和“相”,←(二者)还不太一样。

我们说:“一台优秀的香蕉手机”,←→“一台香蕉手机”,←→“一”,←→是:“”,“一台”,←→“”是:“”。

↑“香蕉手机”,←→“香蕉”是:“”,“手机”,←→其实,←→也是:“”。

↑这,←→:(所谓的)“手机”

↑所谓“手机”,←→也是:“”。

一台优秀的香蕉手机”,←→“优秀的”,←→这叫:“”。

↑所以,我们看:“名”,和“相”,←二者还不太一样

道理是这样的。“无名”、“无相”,←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好”、“坏”,←这都是:“相”。

“脏”、“干净”,←也是:“相”。

“一视同”,←→这种“仁”的境界,←就是:“无相”。

“无相”,←在佛氏那边儿,←叫:“禅”

↑在我们儒家看,↑(既:“无相”)叫:“仁”。

但,“仁”和“禅”,←都是:

所以,真儒家,和真佛家,←是不可能“起冲突”,的。

↑因为真儒家、真佛家←→也(应该)都知道:所谓的“儒”“佛”,←这也是:

真儒、真佛←不会“起冲突”,←是因为:真儒、真佛←→也一定都朝着:“无名”、“无相”←的‘思想境界’,←努力‘修行’的。

↑道理是↑这样的。所以,↑“名”,←也不重要

“一视同”,←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因为既然都不重要,既:“名”、既:“相”,←→“名相”都不重要;←→那为什么还要‘停留妄想’,呢?

既然都不重要(←既:“名”、←既:“相”),←→那为什么,←不和“天地宇宙”同游......呢?

↑“天地宇宙”,←也是:“名”。叫“天地”,叫“宇宙”,叫“手机”,叫“鼠标”......

所以,什么是:“仁”,呢?

一个人,←但,当我说:“一个人”,的时候,“一”是:“”,←→管这种状态,叫做:“”。

↑所以,“一”(既:“一个人”的“”)是:“”。

“个”(←既:“一个人”的“个”),是:“相”。

↑这叫:“个”,←那叫:“只”,←那叫:“头”,←那叫:“台”......

既:“一个人”、“一只猫”、“一头象”,“一台电话”......

↑“个”、“只”、“头”、“台”,←→都是:“相”。

“人”(既:“一个人”的“人”),←也是:“相”。

↑“猫”、“象”、“电话”......(也)都是:“相”,←↑→一样

故此,当我言:“一个人”,←→的时候,←↑→这时,←↑我就已经着了“名相”,了。

↑道理是这样的。

故,“仁”,←这种‘状态’、(“仁”)←这种思想高度所表现出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九月初十 于自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