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几年前我曾经经历过长期出差、加班、熬夜,在这个过程中一次重感冒,因为工作实在太繁重,所以没有及时治疗,我记得当时只是找了一天请了大概几个小时的假,回酒店休息了一会而已。不过在这之后,我的耳朵开始出现异响,后来是鼻腔异响,再后来只要多说几句话,喉咙就会很疼。

在陆续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过程里,我去过四次医院,每次挂的都是耳鼻喉科,这几次的诊断结果分别是中耳炎、鼓膜变形、咽鼓管功能紊乱、最后一次诊断为神经衰弱。

期间我因为喉咙的问题还在一个社区诊所做过一段时间雾化,当时做完雾化的效果是很明显,但大概做完一两个小时以后,就会持续之前的疼痛感,在不间断地做了一个月雾化之后,我放弃了。

每天来来回回地折腾去治疗、但症状却不见好转,其实是让人很难过、很不舒服的一件事。

第四次就诊时的医生告诉我说“你鼓膜没有任何问题,你别再看耳鼻喉科了,你前面几次都误诊了,你知道吗?你的症状都是神经衰弱导致的,你回去调整睡眠,调整好了以后去看神经科。”

在这之前,我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地遵照医嘱去服药、清洗鼻腔、每天使用鼻腔喷雾的。

然而漫长的就诊、治疗、无效后再去挂号问诊、治疗的过程反反复复,却每一次都不见效果,甚至越来越严重,让我逐渐对于自己的状况失去了耐心,我开始运动、试图推掉一些琐碎且没有意义的工作内容、调整睡眠、喝养生茶等等,但是这样的补救措施,其实并不会真的缓解已有的这些症状,只是不会让其更加严重。

不过由于经历了几次误诊,我逐渐意识到,我的病症可能不是那么常见,即便调整了睡眠之后,我也没有再去看神经科。因为持续看病、持续误诊、持续接受治疗的过程是真的挺耗精力和耐心的,并且每一次你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

两周前(距离上一次去医院大概已经时隔两年了),我又去看了中医,这一次我又跟医生详细复述了之前看病的经历和自己的症状,从医生那得知,我之前自我调整的做法还算正确,只不过误诊导致的那些持续叠加的症状可能会有改善、也可能不会有改善。

她的原话是“只要一直把这些症状当作你身体的一部分,不去想它,可能,只是可能会逐渐消失。”

另外,我还想说说关于误诊的问题。虽然多次被误诊、并且遵照医嘱后病情毫无好转的感受并不好,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医生和其他职业一样,医院就是他们的职场,出诊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构成整个社会的普通人而已,任何人也都有出错的可能。我们需要允许此类事件发生,当然这不包括重大的医疗事故。

我最初出现耳朵内有异响的症状其实是在2017年的夏末,前四次看病的经历集中在2017——2019年之间,自打2019年之后,我就没有再因为这些症状去看病的经历了。接着就是最近这次经历了。

我之所以两年都没有再去医院,不是因为我“放弃治疗”了,而是我开始结合自己的状况看书、查资料,进行自我调节。

我们需要允许医生工作失误。因为人体原本就很复杂,更何况他们再专业,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症状。正如每份工作都有可能会遇到全新的挑战一样,医生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病患,难道不该做些什么,以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吗?

也就是说,我并不会因为误诊而不再信任医生或是医院,而是我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状况不常见,不是大多数医生靠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就能治好的。否则也不会前三次全部误诊。

这是我在第四次看病之后,总结出来的。因为接受误诊的治疗方法和建议,其实并不会对我的治疗有实质上的帮助。所以那一次之后,我不能确定第四位医生说的对不对,但我接受了一部分建议,就是调整了自己各方面的习惯。

我们常听人说“专业的事就得专业的人去做”,这话我只认同一半。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

比如,学校是提供知识、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如今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呢?是因为家庭环境是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上最先接触的、也是唯一长期生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会发展出意识、心智,这个环境决定了他是否能长成身心健康的孩子,而这些其实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都已经发展出来的特质。

所以相应地,学校也需要关注到学生在校园以外所接收到的信息令他们产生了怎样的行为与表现,而不是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否令老师满意。

对于就医这件事也是如此,医生了解专业知识,但他们未必了解每个患者的具体经历,也未必对所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病情都了如指掌。患者不能在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下指望每位医生都能做到“药到病除”。

所以最应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人,还是我们自己。

想明白这一点,就不会用自暴自弃、或是讳疾忌医的态度来看待生病这件事。

就像医生说的,自2019年开始,我一方面接受着“这些症状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一方面我也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包括身体和心理。

所以这次去看医生,我发现我内心和几年前相比,平静了不少,因为我知道治疗本身不是医生一个人就能做到的一件事,这需要患者的主观意愿与行动上的配合。而在这一点上,我在没有就诊之前,就已经在“配合”了,所以这次看病的经历才会变得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过多次误诊的经历,除了要及时就医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健康养生的知识及常识,这样我们才会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包括你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