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過萬聖節?這是一個問題!

10月31日是北美的萬聖節,這一點不存在任何爭議。不但大人知道,就連孩子們也都記得牢牢的。呃,或者應該掉個個兒來說,不但每個孩子都把這個日子搞得一清二楚,就連大人也不得不牢記於心。

不過,哪天“是”萬聖節跟哪天“過”萬聖節卻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哪天“是”萬聖節日曆上寫得清清楚楚,哪天“過”萬聖節卻全憑個人心情,還有就是要看你有多愛玩、多能玩。

1. 節日當天

萬聖節的正日子自然是要過的。奇裝異服,擰着橘色的籃子或者口袋,挨家挨戶討糖,這是每個北美孩子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在這項活動中,我一直搞不清楚小朋友們到底是更看重裝扮還是更看重糖果,抑或只是享受這個過程中無法抑制的興奮。

隨着年齡增長,我家小姑娘的萬聖節裝扮已經從前些年又仙又美的各式公主裝升級成了去年英姿颯爽的美國隊長。

“今年你想穿什麼?”我問她。

“我還沒想好。”

“那你可得快點決定了,太晚了商店裏都賣完了。或者你也可以想一個主題自己做。”

“自己做?太難了。”

“不一定要做很複雜的呀。最簡單就是搞個紙箱子往裏一鑽,......”

“啊,就是機器人。”她搶着說。

“是啊,很多人做這個的。”

小姑娘想了想:“不要,我還是不要自己做。”

“那你就得快,晚了人家就賣完了。”

找了個週末,媽媽帶着小姑娘去商店挑選,帶回家的是一頂綴滿紫色亮片的黑色三角尖頂帽和一件紫色薄紗的披肩。兩件東西往身上穿戴起來就是一個巫婆的造型。

“爸爸,給你看,”小姑娘迫不及待地要向我展示她的行頭:“帽子上的這些亮片是可以撥的,這一面是紫色,撥過去就是黑色,很嚇人。”

看看,還沒到萬聖節,光是設計自己的造型就已經跟過節一樣開心了。

2. 學校裏的慶祝

今年萬聖節落在星期天,不上學,於是星期五就成了學校裏提前過萬聖節的日子。高車駟馬,自然不能錦衣夜行。精心準備的萬聖節裝扮不能穿給老師和同學看,豈不是很不划算?從社交意義上講,在學校裏過的這個萬聖節比真正到了日子口討糖更重要。

由於疫情,2020年的萬聖節學校中斷了傳承多年的奇裝異服大遊行,化好的妝只能在教室裏給本班同學看看,也是聊勝於無。2021年形勢好轉了不少,學校恢復了遊行的傳統,全校師生從教學樓裏到操場之上結結實實走了一個遍,各樣的服飾發揮了最大的效益,讓全校幾百號人都看到了。

其實學校裏的萬聖節活動遠不只是這一天的化妝遊行,早在一兩個星期以前老師就已經把萬聖節的主題融入到一切教學安排當中了。

語文課循音學詞,比如拼寫帶有"ou"這個音節的單詞,這時候的課堂練習就成了寫出10個帶有"ou"音節且與萬聖節相關的單詞。美術課更不遑多讓,連着畫了兩個星期妖魔鬼怪。就連課間健身操所配的視頻都拉來了巫師、蜘蛛和殭屍出場。

數學課沒辦法跟萬聖節掛鉤了吧?要是這麼以爲,那你就太小看老師的“鬼怪力”了。做應用題:“16名巫婆在煮湯。她們往湯裏放了10個眼珠,10個香蕉,5顆糖和3只老鼠。湯裏一共有多少樣東西?”

3. 萬聖節派對

派對總是以各種名義進行着,萬聖節這麼好玩的事情怎麼會沒有人組織派對?

在單位裏,好事者會組織刻南瓜大賽,分組進行,評出最嚇人和最漂亮的南瓜,美其名曰團隊建設。而這時辦公室也總有些大媽們會顯擺自己的烘培手藝,烤些造型十分亮眼的餅乾帶來跟大家分享。最常見的是南瓜或幽靈形狀的曲奇,嚇人一點的則是把餅乾做成手指的形狀,杏仁做指甲,可以非常逼真。

從2020年3月到現在,大多數公司還沒有恢復辦公室生態。能夠在家工作的繼續在家工作,回到辦公室的一般來講也只是每週去一兩天。除了生產性企業和服務行業,寫字樓裏的工作極少有人每天回辦公室的,公司裏的派對自然也就免了。但愛玩的人們總是有辦法,遠程視頻會議也可以加上萬聖節的背景,穿戴上與衆不同的服飾,過上一把癮。

實體的派對我家小姑娘趕上了一個,是她體操課的老師組織的。體操班本來分週二、週四、週六上課,學生的年齡和程度不同又分成幾個班。爲了開開心心過個萬聖節,老師提早做了安排,不管平時上那個班的課,這週四晚上都可以來參加派對。

老師用心地佈置了場地,買來了主題鮮明的點心、零食,提前通知所有孩子穿上她們的萬聖節服裝。正巧趕上一個小夥伴第二天過生日,她的家人又帶來了蛋糕,這個派對簡直太完美了!

4. 社區活動

社區活動分好幾類。

一類是商業性質的遊樂活動。遇上萬聖節,本就是以娛樂爲生意的多倫多Wonderland遊樂場自然不甘人後,從9月下旬就早早地把整個公園裝點成了一座“鬼城”,骷髏、蜘蛛、棺材、墓碑、妖怪,一切符合人們對於萬聖節想象的元素應有盡有。

我們帶着小姑娘去過一次,白天看這些東西並不覺得害怕,何況其中還有不少走可愛路線的造型。這一天遊樂場逛下來並沒怎麼玩遊樂設施,一趟過山車都沒坐,光顧着參觀一處處鬼屋裝置、忙着拍照了。

而遊樂場的晚上是很會嚇人的。聲光電一起上陣,再加上真人扮成鬼怪從暗處竄出來捉弄遊客,這是萬聖節前後不可或缺的“鬼屋”遊戲。

第二類也帶有商業性質,但不是賣票的遊樂場地。一些商業中心會在萬聖節前找一個週末組織商戶提前來一場討糖活動。孩子們穿戴起來,進到每家商店中去討一兩顆糖。商家所費不多,卻吸引了大量的客流。能不能比平時多賣出貨倒不一定,但起碼是聚起了人氣,起到宣傳作用。

還有一類就純粹是民間自發的活動了,不求名利,只圖一樂。居民區中有些愛玩的人家會在萬聖節前花很大功夫裝飾自家房子和院子,供鄰居們參觀,弄得好的不亞於商業性的遊樂場。

聽說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家本城最佳“鬼屋”,今天晚上我們也就去湊了個熱鬧。剛進那條街就看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羣,還有不少人在那“鬼屋”前面排起了長隊。走近一看,他家前院擺放了大大小小上百個裝飾,幽藍色的燈光營造出恐怖的氣氛,還有社區志願者化上煙燻妝拿着女巫的掃帚發出淒厲的叫喊。

我家小姑娘遠遠見了這個樣子就不大敢走上前去,選擇留在車裏等候。我和她媽媽走近“鬼屋”,想看個究竟,不料卻遇到了小姑娘的同學。我忙回到車上把小姑娘拽了出來,跟同學一家人一同參觀起來。

“好嚇人,好惡心。”小姑娘說。

同學是個年紀更小的小姑娘,雖然跟着哥哥也有些害怕:“我也不敢看。”

哥哥自然要充一下男子漢:“真的很嚇人,不過這都是假的!”

同學拉着我家小姑娘說:“沒關係,我們用手把眼睛捂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