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師帶班 | 青春期教育的幾個觀點

康老師,(我)想了想還是想跟您說說。因爲今天班會時,您提及到早戀這件事,沒有過多講,但是我想跟您聊聊。
政治課本上講,青少年情竇初開是正常的心理現象。雖然在小學有過男孩子(向我)示好,但也都(被我)拒絕了,然後是在即將升入初中時,姑姑告訴我說:“你都長成大孩子了,學校裏可能會有談戀愛的,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那些(戀愛的事)只會成爲你的絆腳石。”我笑了笑說,記住了!
上了初中,您也留下女生單獨開過會,當時自己的心裏想,這有什麼?拒絕了就可以了嘛。但是現在沒有小學時的那份單純,遇到這樣的事會想來想去,
前幾星期有男孩子向我示好,然後(我)就委婉地拒絕了。
但我發現,他向我說了之前,我們還是有說有笑,但是,他說過之後,我倆見了面就像陌生人一樣。我心想:他們爲什麼要說這個,現在朋友都沒得做?之前也聽說過班裏傳的謠言,但我沒有太在意。
康老師,我想問問您: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每天擡頭不見低頭見,兩人都很尷尬,希望老師幫我保密,謝謝康老師。

這是前天學生隨筆本上寫下的“師生心語”。

因爲近日有男生爆出有早戀事件,引起了女生的思考。

我在隨筆本上回復——

首先,感謝您對老師的信任,大膽坦白自己的心事。
在老師的心裏,我是理解同學之間(包括男女生之間)的合理交往的。畢竟,正值青春期的你們對異性好奇,也很正常。有男生向你示好,說明你也很優秀!(的確,老師也覺得你很優秀。)這時候“想來想去”也是正常心理,靠壓抑是壓抑不下去的,接受這個想法,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爲,記住自己的學習目標,會讓你知道到底該怎麼選擇!(正常交往,老師支持會相互激勵的。)

本子上篇幅有限,我只簡單談了一兩點。

對於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時,還要注意哪些要點呢?

一、男女交往是正常現象

男女是自然界的性別分配需要,交往也屬正常現象。

我們不但會探索自我的世界,還有探索異性的世界。

青春期的男女生對彼此身體、心理世界好奇也是正常現象。

《孟子·告子上·第四節》: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告子說:“飲食男女,這是本性。與人相互親愛,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行爲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內在的。”

這也告訴我們,男女之間相互親近是內心的需求,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很多老師不能接受學生出現所謂“早戀”現象,覺得只出現要“早戀”現象就是問題生。

其實,“早戀”現象與學生的成績狀況無關,與他/她的成長環境、心理狀態、家庭氛圍、親子關係等有關係。

二、發乎情止乎於禮

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自然產生,但要受禮節的約束。

這話雖然是古人根據當時的道德倫理做出的要求,但是放在現代社會仍舊有現實意義,尤其對於各種行爲能力尚不完備的中學生。

我們不可能壓制下內心的想法,畢竟這些想法是自然規律、正常思維,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爲,讓行爲合乎當下社會倫理的要求。

這對於學生今後走上社會,不斷“社會化”,適應新的生活,培養正確有愛情觀、價值觀,都有益處。

我們能做到的是接納這種想法,明白“發乎情”的天然性,不刻意排斥它,容許它的存在,從而不增加自己無謂的心理負擔,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順利度過青春期,成爲心理健康的現代人。

三、樹立正當的性別意識

有男生向女生示好,或女生欣賞男生,都是正常的。

這說明彼此是有內心需求的,有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的東西。

異性相吸是多數情況,但不排除還有對同性夥伴感興趣的情況。

現在情況開放度更高了,我們也要理解這種情況。

每個人不僅有生物學意義的性別,還有社會性別角度。

即指自己所在的環境對其性別的認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圍羣體、社會機構和法律機關的認定等。

即你覺得自己屬於哪種性別。自己把自己當男生還是當女生。

近幾年出現的“僞娘”“假小子”現象就是對自己社會性別角色的不同認知。

四、男女生都要學會保護自己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意無意地與異性(包括同性)同學有身體接觸。

老師要告訴大家,不管女生還是男生,都要學生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被侵犯、猥褻,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冒犯。

每個人都要學會自重,在公開場合不說不適宜的話,不做不文明的動作,不傳播色情的信息等。

我們還要能夠拒絕誘惑,有自己的判斷力。

除了課本或相關的生理、心理書籍報刊外,不聽信非正規的渠道的信息。

當然,青春期教育不只這些,我們要隨着學生的成長,不斷豐富內容,深化觀點,與時俱進,引領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