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听书笔记:忙不过来,为什么不要急着招人?

我管理的一家店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店长总跟我抱怨说忙不过来。

卖场里到处缺货,因为补货的速度跟不上;给别的店铺调货,要等好几天;线上订单每天只能处理70%,而公司要求的是90%以上。员工一个都没闲着,已经忙得四脚朝天了,还是应付不了日常工作。

店长跟我说,想招人。我去店里考察了一圈,然后回复她:你这种情况,就是招了人,很可能还是忙不过来。

为什么呢?

确实,如果是高峰期,比如节假日、促销期,招几个人或者加班就能解决忙不过来的问题。但像这家店的情况,没有外部客流激增就是忙不过来,大概率就不是人不够用,而是存在人力浪费。

店长有点蒙,大家都没闲着,不就是已经人尽其用了吗,怎么还会有浪费?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门店就像一个大口袋,如果底部有个洞,往里面投入再多人力资源,都会漏出去。于是,你就总是觉得人不够用,越投入,越浪费。

所以,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找到漏洞,堵上它,减少浪费,让店铺人效恢复平衡。

这些洞都在哪儿?要怎么找呢?

制造业有一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总结了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分别是人、机、物、法、环——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把握好这五个要素,就能有效地监控和提升产品质量。

我发现,这套理论同样也适用于零售门店的“运营质量管理”。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机、物、法、环五要素出发,去检查一个门店的运营质量,发现并消除其中隐藏的浪费。

下面我就跟你分享一下具体的方法。这里面影响最突出的,是人、法、环三个要素,我会重点说。


首先来说人。这里说的人,不是指做事的员工,而是下达任务的人。我发现,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上级的任务没有下达清楚。

举个例子,有的员工烫衣服特别慢,别人一小时能烫三排货架,他只能烫完一排。不过,他不是偷懒,而是执着于想把衣服前前后后所有细节都烫平整。

如果你是店长,你会怎么提醒他?

我猜你会像很多店长一样,过去说一句:“加快点速度,不用烫那么细。”如果你这么说了,我敢保证,一小时后不会有什么变化。

因为,员工根本不知道“不用那么细”,是多细。

这就是任务下达不清楚导致的问题。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呢?依我的经验,要包含目标和验收标准。

你可以这样说:“我需要你半个小时,把这个区域所有衣服烫好,标准是衣服前襟平整,背面不需要重点烫。”这样一来,员工就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再配合上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快,员工就能养成保质保量又有重点地完成任务的习惯。

是不是对每个店员的任务下达清楚就够了?

还不行。门店销售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通过排班的方式集体作战,如果排班有漏洞,人力浪费更严重。

比如说,如果简单把员工分为,今天上午你在A区,你在B区,你在收银台,你在试衣间,会出现很明显的两个问题:

有岗位,没目标,只要我在岗了就不算失职,是否达成销售、清洁做得到不到位,都没有要求,员工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的动力;

如果某个区域或者岗位这半天很闲,比如男装区恰好没什么客人,员工的工作量就无法饱和。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店长增强排班时的规划力,用清晰、可量化、可追踪的方式来排班,把排班内容细化到目标和验收标准,同时,在主岗位上附加副业务。

比如,“小张上午负责A区的销售,两小时销量不少于20件,同时兼顾B区的商品整理,所有的展示道具要对齐摆正,吊牌塞好”。这样排班,员工才能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忙得有目标,有成果。


再来说“法”,指的是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复杂流程里藏着很多可能产生浪费的点。

调陈列是店铺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套流程,但不同店铺水平差异很大。

有的店效率极高,两个人半天就能把整个卖场陈列调完;有的店却要花上两天,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业绩,因为它只用开店前的准备时间根本调不完,只能营业时继续调,顾客体验很差。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在很多店铺里,调陈列是每隔几天,至多一两周就要做一次的事,优化这个流程,每周哪怕省2小时,一年就是100小时。

那流程该怎么优化呢?

先同步一下对流程浪费的认识:我认为,如果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同样质量的工作,现有的流程就存在浪费。所以,优化流程,就是要不断缩短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

还拿调陈列来说,一般有经验的店长都会提前规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避免来回返工。

比如,把新到的货箱拆开,了解新品情况,计算需要替换多少货架,这些肯定先做;

把旧品从货架上拿下来,收回仓库,改变原先的货架陈列方式,从叠放的隔板换成挂衣服的支架等等,这些肯定后做。

但是,规划好这些,实际执行起来却发现,总有人先做完自己的部分,却要等着另一个人完成,他才能进行下一步。

想要让流程严丝合缝,你在规划流程前就要再加一步,试着准确把控每一步的时间。实现这个目标,我用的是标准工时的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

观察每个步骤的单人耗时,固定下来成为标准工时,然后在店里推广成为验收标准。

一个人叠一件衣服的标准时间,将一排货架衣服收回仓库的标准时间,拆一箱货的标准时间,只要掌握了刚才我们讲的任务下达方法,这些都是可以衡量的。

有了标准工时,就能计算每个环节用多少人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一个人收一排货架需要10分钟,拆一货架的新品出来要20分钟,那就应该安排两个人去拆货,一个人收货,两道工序并行,大家同时进入陈列新品的阶段,既没有人需要在中间等待,又缩短了整体用时。


再来看环境浪费。货品摆放、动线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员工在完成工作时花费更多时间。

仓库规划不合理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些店铺的仓库规划可以叫“哪里有空摆哪里”,看似省去了整理仓库的时间,实际上,员工每一次使用仓库时都要浪费时间。比如说,最热销的商品始终放在最高的货架上,那店员每次拿货就都要搬梯子,踩凳子,一天拿上五趟,浪费的时间就很可观。

还有,如果你在换季的时候不重新调整仓库,到了夏天,连衣裙、T恤放到最里面,最外面的货架还摆着羽绒服,那么,员工进去拿夏装,每次都要多走30米,花30秒,每天去20次,一天就多花了10分钟,10个店员去拿,一天就浪费100分钟。

其实,只要在换季时统一调整一次,几个月里员工都不用跑那么远。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压榨员工的每一分钟,而是要通过优化环境,让员工干起活来又快又轻松。

有时候,环境浪费甚至可能直接增加成本。

我曾经在几家店铺都注意到,客人只买了一件薄上衣,结账的时候给的却是大号购物袋。

收银员为什么不用小袋子呢?

原来,这些店里的小购物袋放在柜子最下一层,要拿必须弯腰蹲下。

如果强制规定,必须优先用小购物袋,就会让结账的效率变低;想保证效率,员工就会直接顺手用手边的大袋子。

每个大袋子贵4毛钱,一天一家店多用50个大袋子就是20元,整个公司一年下来就要多花200多万。换句话说,如果把小袋子放在上层,一年能省200多万。

所以,不要小看环境浪费,合理的店铺布局不仅方便员工,更能节约成本。在优化环境时,你可以着重考虑员工工作的动线,让员工最快、最省力地触及他所需要的货品、物资。

机、物

最后来说机器和物资浪费。机器指收款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物资指清洁用品、卸货推车等工具。这两类浪费渗透在店里各个角落,我总结了8条经验,你可以到文末查看。

特别推荐一个好东西,对讲机。别小看它,用好它不仅能消除浪费,还能提升业绩。

我们有家两层楼的大店,只有7名员工,但业绩很好,他们的交流就是通过对讲机来完成的。比如门口的店员用对讲机提醒大家:“来了一对情侣,年轻时尚,试衣间的伙伴多推荐些年轻化的商品。”试衣间的同事回答他:“好嘞,男装同事帮忙找找可以搭配成情侣装的商品。”

你看,用好对讲机,不仅减少了奔走沟通的时间浪费,还提高了协作和服务水平。

总结一下,当你发现员工忙不过来,很可能是人、机、物、法、环5个环节的漏洞制约了工作效率。这时候,不要急着招人,先把漏洞填上,通过准确全面的任务下达,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方便员工的工作环境,高效运转的机器和物资,提高店铺人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