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康老師帶班 | 又見學生情書

文 | 康磊老師

語文課上,《背影》學完了,學生開始完成《語文基礎訓練》。

我在教室裏巡視作業情況。

第一排孔同學的桌腳旁有幾點垃圾,我走上前,點點桌面,指指地面,孔低頭去撿。

繞過孔,後排張同學的腳邊落着幾片紙片,我碰碰張的肩膀,指給他看。

我看着張彎腰去撿。

我發現紙片方方正正,不像是隨意丟掉的廢紙。

我也彎下腰,伸手問張要紙片:“這紙好像還有用呀,怎麼能隨手亂丟呢?”

張遞了過來,我接過打開,紙上工工整整的字,清秀整潔。

張也看到了,忙伸手想再要回去,我馬上縮回手,繼續看。

“老師,這是之前的,不是現在的。”

即刻,我明白了,這是上週被同學發現的“情書”——一名七年級女生寫給張的。

我不動聲色地繼續巡視,張還在小聲嘟噥着:“老師,還給我吧……我們都斷了,……這是之前寫的。”

其他同學在專心地寫着作業,絲毫沒有注意我們之間的故事。

下午放學,我看到張的隨筆本擺在辦公桌上。

打開最新的一篇隨筆中,張在極力的爲自己開脫。

他向我保證自己與對方已經斷了聯繫。

我笑笑,只在上面批了個“閱”字,並無他言。

當天,我沒有找張談話,我一直在思考,對於這樣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我想還是讓他要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爲,學會爲自己負責吧。

我再次把張叫到辦公室的時候,已是三天後。

張正疑惑地看着我。

我拿出沒收的“情書”,平靜地說:“能不能當面解釋一下這封信。”

“老師,我們真的斷了。這是之前寫的。”張辯解道。

“怎麼讓老師相信呢?”我問。“從內容上看,女生知道老師知道了這事,這說明,從上次後,你們還有聯繫。”

“我是說過斷了的。”““你想斷,女生就是不分,怎麼辦?”我晃了晃手中的信。

“那,我也沒法。”

“老師想知道,你們是通過什麼途徑認識的?”

張竊笑着:“我也不知道。”

“騷年,你又有什麼魅力讓女生喜歡你?”

張只管竊笑。

我不再玩笑,嚴肅地說:“斷沒斷,分不分,關鍵在你。畢竟你是學長。你要學會爲自己負責,爲他人負責。怎樣讓同學、老師、家長真正看到你的責任心,看到你專注投入學習的決心,主要看你的行動了!”

“嗯。”張點頭答應着。

“最後,老師再提醒一點,這樣的事,堅決不能在班級同學間去炫耀,不能把別人的心搞亂,再有同學舉報你,在教室亂傳紙條,我絕不輕饒!”

“是,老師。”

張表情嚴肅地離開了。

我一向理解學生的交往行爲。

從女生寫給張的信中,可以讀出女生在情感方面是多麼飢渴。

這種情感飢渴,是家庭造成的,是父母(監護人)缺乏陪伴和關懷的原因。

一旦有機緣,男女生之間就會擦出情感的火花。

這不涉及道德問題,只是心理問題。

作爲教育者,老師能做到的,就是尊重這種情感的存在, 控制彼此的行爲,減少這種過早的情感行爲對其他同學的影響。

我把情感的主動權還給了張,讓他去決定二人情感的走向。

老師就要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爲彼此的情感負責。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的矛盾。

身體的發育,對異性的好奇,對自主自立的渴望,都使他們似乎覺得自己長大了。

但,這種長大會出現身心發展不同步的狀態。

他們渴望通過別人的肯定來找到自己的價值,尤其是異性同學的看法。

於是,會出現懵懂的情愫,讓自己產生長大的感覺。

在情感問題上的錯覺,更易產生“成人感”的盲目自信。

這樣的情感雖然是幼稚的,但也是真實的。

我相信,只有爲學生種下責任的種子,情感纔不會長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