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都在學的三個思維模型,到底厲害在哪?

1、普通人追求確定性答案,而高手不停在追問

亞里士多德說:“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這是一個根基性的命題或假設,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違反。”這是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的理論來源。

如何理解第一性原理?高瓴集團創始人張磊曾說過:“更多的研究是爲了更少的決策,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變量分析上持續做到最好,纔是提高投資確定性與大概率的最簡單、最樸素的方法。”

他特別強調要“從‘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即從本質上去研究行業,去獲得行業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

幾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第一性原理,即本質。

但是,不要將第一性原理認爲是絕對的真理。一個人把知識當作句號,是一個完成式,那表明你的成長就結束了,其實從學術上來講你已經“死”掉了。真正的學習不是獲得知識,而是擊穿知識,知識的流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換句話說,問號比句號重要得多。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提出了著名的原子論,說原子是一種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近代科學家發現了分子,以爲分子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質微粒。但是後來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隨即原子被當成最小微粒,原子之名由此得來。後來的事大家都瞭解,原子也被證明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由夸克……

迄今,人類也不敢保證,夸克是不可分的粒子。“一思維”指的是思維這個動詞,是一個問號,是一個層層下探思維方式。

汪滔在帶領團隊做大疆無人機時,每一次迭代都要把上一次的產品逼上絕路,如果沒有這樣反覆否定自己的堅持,何來震驚全球的中國產品。

拋開企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如果你不給自己問問題,你的一生就會忙碌地去尋找答案,人最可悲的是你一生都在尋找答案,而到臨死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這個答案的問題是什麼。

科學研究如此,企業生存如此,人生亦如此,高手皆在針對本質,不停地追問。

2、普通人用眼睛看世界,而高手用思想看

查理·芒格說,人一生可能要掌握100多個思維模型,才能讓你應付這個世界更遊刃有餘。

爲什麼要學習思維模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想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好方式。

爲什麼思維模型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想象一下,我們日常多憑經驗、直覺來做決策?但這很難應付複雜性的不確定性,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

善友教授和查理·芒格推薦的思維模型,其實是一個全新的思維武器。它和經驗法不一樣,它不是基於歸納法,而是基於演繹法,具有強大的可遷移性。

破界創新

覺得被困在了一個系統裏,每天就是週而復始,狀態一成不變。

那你有感覺到嗎?對事物的“認知”,通常建立在一個或者幾個隱含假設之上。你默認一項業務流程、一個商業模式就該如此,從未去思考,它真的合理嗎?它是重要的那個嗎?破界創新這個模型,適合用來思考本質。

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認知建構在某些隱含假設之上。

如果你能夠跳出你的系統,看到認知下面的隱含假設,發現它的不合理處,然後提出新的基石假設出來,便能刷新你對事物的本質認知,離“一”更近一步。

單點擊穿

95%的人生沒有過破局點,95%的企業沒有過破局點,原地踏步,庸庸碌碌,耗在低水平的重複裏。所以,單點擊穿這個模型,適合每個人、每個企業做決策。

破局點之前瞎折騰、亂折騰,過了破局點之後,創新的載體才能正循環、自增長。那麼,如何找到破局點,彷彿被預言擊中一樣,開啓人生或者企業的新篇章?

單點擊穿模型告訴我們,找到10倍速變化的單一要素,舍九取一,作爲第二曲線的破局點,然後投入10倍資源,擊穿這個點的閾值。它還告訴我們風口一直在變,所以要向內求,深挖洞,廣積糧,建立你的核心能力、核心優勢。

只有睿智、冷靜和深謀遠慮的人才能生存。

“一”戰略

“一”戰略,是一種第一性原理思維式的戰略,也是一種本體論哲學式的戰略。

這個模型略適合梳理業務,建立起關鍵認知系統。在本質認知和單點擊穿之上,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構建系統的認知,才能贏得毫不費力。

“一”戰略有靈魂三問:第一,什麼是“一”?第二,如何擊穿?第三,怎麼進化?

找到事情的本質,你的認知越深,你事業的邊界就越寬。這裏的擊穿是指擊穿事情的本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是單點破局。進化的關鍵在於擊穿“一”的閾值,讓事情變成活的,它才能自增長。

3、每個人都有藍海:深度思考,突破盲點

鏈家站在行業看企業,構建了平臺的網絡模型,實現了企業發展正循環,之後貝殼在ACN操作系統的助力下所向披靡。

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是一個思考長遠的人。2015年大部分餐飲品牌在經營上都遇到了瓶頸,客流減小,營業額普遍下滑。一番深度思考之後,他構建了自己的模型,找了一個大單品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名爲“太二酸菜魚”的網紅餐飲店。

即使普通人,在做普通的事,提升思維後,也能開闢出另一片天地。

王宇是一家中型企業資深hr,公司把新戰略團隊配置的重任交給他。他想不通的是,同樣的招聘方式,更好的薪酬和激勵,爲什麼新業務線就是招不到合適的人選?

在混沌共學的那段時間,王宇說,有段時間連喫飯的時候他都在想,hr這個崗位的本質是什麼,是做好人力資源調配嗎?是招到合適的人嗎?

最後他得出一條結論,他們處在一個全新的、變數太多的分支,每個人都爲追尋更快的成長而來,所以沒有什麼最合適的人選,只有更快的成長。hr在這裏的本質是什麼?是激發每一個人的潛能。王宇當即轉移工作重心,經過短期調整,新團隊展現了強大的爆發力。

李煒延開了家小型傳媒工作室。幾個合夥人在圈內小有名氣,都沒想過接下來的日子會是晦暗的。疫情放緩了行業節奏,一次小型產品宣傳,都能引來十幾家競標對手,方案一次次被淹沒。

在混沌參加共學後,他們做了一次倒逼:追問自己:團隊最強的能力到底是什麼?最能打動自己也打動別人的是什麼……

答案指向一處“深度視頻內容”。那爲什麼不把這一點做到極致?在接下來的提案裏,內容和渠道,他們指向了內容;與其在短視頻陣地廝殺,他們選擇了微電影……

最後他們用一部直指用戶困境的紀錄片破圈成功。李煒延說,“現在都是客戶來找我們。幫品牌思考,幫用戶發聲。我們的內容越來越有生命力,做好這一件事,就足夠了。”

林子祺在一家大公司當銷售,他說之前他能把產品明細倒背如流,但被業績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上次共學大賽,他和一位“內向型銷售冠軍”分在一組。對方告訴他,其實你還沒有理解,銷售到底是什麼。

林子祺說他想了好久,到底什麼是銷售的“一”,其實不是客戶,是把客戶當成自己。這件事並不是換位思考那麼簡單,而是真正轉變自身觀念,“把別人當成一個戰隊的戰友那種感覺。”那怎麼擊穿?

就是自己早就喫透的信息,提供給別人。至於反饋,他覺得事情一下子就“轉”起來了。他說:“你見過銷售被掛在朋友圈感謝,銷售被人當成朋友麼?我做到了,因爲真的在用心幫他辦事。”現在他的辦公室裏,還掛着“一”戰略的圖樣,全組討論學習。

其實,重複且長時間地做事情其實並不難,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其實是思考,並“思變”。

4、打破孤立的系統,尋求認知同頻

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在爲認知買單,這不是誇張,而是事實。

人的思維往往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稱之爲思維的遮蔽效應。突破思維遮蔽的辦法是認識升級並且不斷刻意訓練。

思維模型+刻意練習,學練並行,一直是混沌所推崇的教學方式。我們通過刻意練習幫你磨鍊思維上的功夫。

混沌還主張共學模式,因爲在商業、思想領域,和擁有高認知的人進行碰撞,不僅能夠打開我們認知新世界的通道,而且在不斷“碾壓”與反饋中,打破孤立的系統,利用周圍人的能量,我們逐漸實現認知升級。

<<< 混沌學園 學習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