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如果說過去幾年的經濟形勢是激流暗湧,那麼今年可謂是驚雷不斷,波濤洶湧。國家一系列霹靂政策出臺:對侵犯數據隱私的徹查,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互聯網壟斷行爲的治理,對遊戲的限制,對飯圈文化的整治等等。

這些表面上看是孤立的事件,內在卻有着深刻的聯繫。其宗旨和目的不難理解:讓國民重拾奮鬥精神,而不是沉迷於“低級娛樂”,讓教育迴歸根本,以培養創造型人才。

一系列政策,都在傳遞一個信號: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發展格局。

“動盪年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彼得∙德魯克這句經典名言在提醒我們,要贏得變化和競爭,首先要審視和刷新我們的底層理念。技術革命、新舊動能的轉變,企業只有通過劇烈的變革才能存活下來。這種變革不僅侷限於戰略和業務的調整,更需要理念的蛻變和升級。

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主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該如何照見過往秉持的理念,持續提升思維的寬度和深度?我們該如何根據新的發展態勢,刷新自己的理念,並在正確理念的指引下尋找新的動能和新的增長極?

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邊閱讀、邊思考。

研究商業案例,成功的、失敗的,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蘇寧、國美,曾經中國家電零售領域的絕對霸主。在互聯網的衝擊下,他們快速被京東和天貓取代。蘇寧雖然多年前也開始了向互聯網方向的轉型,但直到今天仍鮮有成效,其根本原因呢?也是因爲沒能完成自身文化基因的重塑。

今天的企業都看到了變革的必要性,但重點往往只放在了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轉變上,對識別和刷新組織過往形成的強大的理念慣性重視度不夠,這就導致戰略和商業模式很難實現根本性的突破。

縱觀企業和社會的重大變革,無一不是從思想變革開啓的:歐美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起源於宗教革命,中國的新民民主主義革命從新文化運動開啓,中國今天的繁榮發端於“改革開放”的思想變革。所有的覺悟,歸根結底,都是思想理念的覺悟。

以新理念護航良性增長,需要個體和組織系統的共同努力,今天,咱們先講講自我層面的理念轉變。

1、迴歸本質方向,從“走寬門”到“走窄門”

《聖經》上有這樣一段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爲,引到滅亡的,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人也少。”

中國企業過往的發展理念,基本上都是選寬門。哪錢好賺,就把人才、錢和精力投向哪裏。

教培行業,K12是剛需,因此所有的參與者都湧向K12,而真正迴歸教育本質,對孩子終身發展有裨益的教育卻少有人涉足。

互聯網業,則都湧向電商、團購、遊戲、出行等應用級服務,幾乎沒有一家像谷歌一樣,在擁有資本之後,去做改變世界的事情。

製造業也是跟政策的風,政策補貼什麼,就蜂擁而至,過往的光伏行業如此,前幾年的新能源如何,感覺未來的芯片行業如果不轉變理念可能也會如此。

中國很多行業,如稀土、家電、汽車、光伏等都大而不強,真正卡脖子的,能夠打造核心競爭力和壁壘的技術很少有企業專注突破。如果這種理念不改變,芯片行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機器人等新興行業還會被卡脖子。

“風口論”和“賽道”論,其實就是走寬門的思維。

寬門好走,但越走越窄。當年聯想放棄自主研發,走貿易之路,走的是寬門,但今天聯想的路越走越窄。窄門起初不好走,但路越走會越寬。華爲創業之初堅持自主研發,走的是窄門,今天才能以一己之力抗擊美國舉國之力的制裁。如果華爲當初走的是寬門,美國一制裁,可能就會繳械投降。

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企業開始轉變成“走窄門”思維。中國曾經長期缺屏,李東生帶領華星光電毅然走上了窄門之路,今天的華星光電與京東方一起撐起了顯示屏的大局,在這個細分領域避免了被卡脖子。

中國企業過去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要感謝偉大的國家和時代。未來的企業一定要一起參與解決國家核心矛盾的進程,保持與國家主要戰略的一致。

中國未來的主要矛盾是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突破卡脖子的問題;如何提升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如何構建綠色生態;實現多方共贏。未來企業的發展理念應該錨定這些與國家進行的偉大奮鬥相一致的方向上,發展理念既要符合“市場的看不見的手”的規律,也要符合“國家的有形之手”的倡導。

2、承擔企業責任,從“增長優先”到“創造獨特價值”

過去,各個行業不僅享受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巨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紅利,各個行業的政策環境也非常寬鬆。在這樣的環境中,各個企業都把增長放到了最優先的位置,爲了增長忘記初心,爲了增長把本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甩向社會,爲了增長努力鑽政策的空子。對企業的行爲給整個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視而不見,矇眼狂飆。

1)過去:清醒的“火上澆油”者

這些行爲都踐行了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米爾頓∙弗裏德曼的理念:“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合法地使其利潤最大化。”

比如教培行業,課外培訓機構有22萬家之多,遠遠超過公辦小學的數量,可以說再造了一個“商業化”的教育體系。

這些行業內的企業創始人們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他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弊端和問題,但並沒有致力於消除教育的弊端,以推動教育向良性的方向發展,而是利用了中國教育的問題賺取了鉅額利潤。

他們藉助資本的力量鋪天蓋地地做廣告,販賣知識也販賣焦慮,讓家長、孩子都處於愈演愈烈的焦慮之中。實質上是在中國教育之痛上又撒了一把“鹽”。

都說中國教育的內卷化,教培行業雖不是導致中國教育內卷化的唯一因,但卻是“火上澆油”者,而且都是非常清醒的澆油者。

互聯網與教培行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產品設計多數都源自一個底層邏輯:利用人性弱點。

  • 第一層: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省時省力的弱點;如拼團、外賣。
  • 第二層:踐行“娛樂致死,奶嘴經濟”的策略,讓人們沉迷於偶像劇、熱搜喫瓜、遊戲、短視頻中,自得其樂,還能獲得分泌多巴胺的愉悅感。
  • 第三層:黃賭毒。目前很多短視頻、直播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擦邊球”“性暗示”等內容。

2)商業應該讓世界更美好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格萊珉銀行(一家專注於幫助窮人擺脫貧困的銀行)創始人尤努斯博士,對米爾頓∙弗裏德曼的觀念作出了強力的反擊:“不能將企業家與他們生命中的所有政治、感情、社會、靈魂、環境所隔離。也許這種解釋是資本主義合理的簡略化,但是它也剝奪了人類的本質。”

新商業的崛起,不能只從行業自身的角度思考,需要考慮到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對社會生態的影響等等,比如社區團購,可能導致無數以賣菜爲生的小商小販失業,導致城市失去煙火氣;快遞、外賣雖創造了上千萬人的就業,但也使年輕的勞動力遠離製造業,使得製造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尤努斯博士爲了幫助更多的窮人改變命運,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經過7年的奔波,在全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自己的家鄉孟加拉成立了“專門爲窮人提供小額貸款的鄉村銀行”。尤努斯博士通過獨創的小額貸方式,幫助全球41個國家,大約1700萬人實現了有效的扶貧。

2012年,尤努斯博士被財富雜誌評爲:12名最偉大企業家,與比爾蓋茨、喬布斯、貝佐斯齊名。尤努斯博士的實踐向我們展示了商業應該讓世界更美好的本質。

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了典範。 張謇出生於南通,41歲得中狀元,但也在這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張謇認爲,只有發展民族工業,才能抵制帝國主義的侵略。他毅然放棄功名,開啓“狀元辦廠”。他認爲棉紡織業關係到人民生活,制鐵業關係國家安全,因此他大力倡導並踐行“棉鐵主義”。1895年創辦大生紗廠。

在張謇的努力下,大生紗廠成爲全國最大的紡織企業。他還投資創辦了制鐵廠、造紙廠、印刷廠等,並大力發展運輸、電力、通訊等,將南通建成“中國近代第一城”,也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程。

毛澤東主席在談到民族工業時談到:中國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同時,張謇言商而向儒,提出“父教育母實業”,他獨自或參與創辦的各類師範、紡織、醫學、農業等高等學校和職業、專科學校大400所,形成了較爲完善的近代教育體系。

在“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企業必須秉持和踐行利他之心,擔負起社會責任。每個企業都應該思考,每個企業家該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們的業務對消費者的價值是什麼?他們從中獲得了什麼?
  • 對他的工作和生活有怎樣的影響?是否能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 這個產品是否有利於社會和國家?
  • 如何以令人愉悅的方式,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功能和心理需求?
  • 在未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進行的偉大奮鬥中,我的獨特貢獻是什麼?

3、遵守商業倫理,向行業弊端說NO


基於上述“行業重大變革和組織轉型期”,企業創新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共識對商業環境和未來行業的基本假設,升維組織整體認知水平,刷新組織心智,包括:

1、識別過往組織的基本假設和組織心智;
2、建構新商業環境下,能激發組織使命感和活力的使命和願景;
3、構建驅動組織創新力的價值觀和理念體系;

<<<混沌學園讀書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