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小詩《歸雁》,看詩人杜甫流離失所,體悟他孤苦無依的心情

人生無定,命運無常,是物質世界裏的尋覓,也是精神世界中的探訪,當兩者無法得到統一的時候,就是人生與命運回歸之前景。可惜,這兩者都不是脆弱的人能夠把握或抗爭的。歸根到底,人生虛無,命運虛妄;或許,唯有現實。

《歸雁》

【唐】杜甫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這首《歸雁》,是杜甫寫於蜀地之作,具體的時間卻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安史之亂”已經得到平息,詩人卻仍舊因爲其它的原因而無法返回故里。對於始終充滿了“詩情人生”的杜甫而言,小詩更加顯得得心應手而毫無“苦吟”之意。

首句“東來萬里客”,這裏的“萬里客”當是詩人對自身的稱呼。此時此刻的詩人,身在蜀地,離家千萬裏之處,自然是屬於“獨在異鄉爲異客”的境地。此處之“獨”是詩人心境之孤獨,漂泊的淒涼。爲了什麼原因而背井離鄉的呢?詩人雖然沒有明說,但卻爲下句的延續留着伏筆。

詩人藉助友人嚴武的幫助,在成都郊外安置下來,蓋就了一棟後世聞名的“成都草堂”,所謂一方“聖地”其實也不爲過,畢竟號稱“詩聖”。故里舊都洛陽,位於成都東面方向,所以詩人此處自稱“東來”。一個拖家帶口,遠離故土,求生存,改命運的悲苦形象,在簡潔而充滿了愴然之意的“萬里客”三字之中表露無遺。

次句“亂定幾年歸”,其實與首句是非常對稱的完整句式,詳細說明清楚詩人爲何離鄉,爲何到底沒有能夠馬上回歸故土。所謂“亂定”把前後情況都解釋得清清楚楚,前一個是躲避戰亂所以離開故鄉,後一個是戰後仍然無法回去。此處使用“幾年歸”,雖說含有一個“歸”字,卻包含着極度的否定意味。

即使“安史之亂”早已得到平息,可是其它地方零星發生的戰爭,其實一直都在繼續着,所以詩人仍舊無法立即返回故里洛陽。經過戰亂的無情蹂躪,整個大唐帝國已經滿身瘡痍,再也不能恢復當年的盛世華彩。在這個充滿了疑問的否決句子裏,詩人難以排遣的寂寥與傷痛,充斥在字裏行間,使人心酸不已。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末尾兩句借用雁與人的兩相對比,把一個得到自由和一個身不由己的狀況表述得十分清晰,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之中,令人感覺到人不如野物的尷尬景象。此處“腸斷”二字格外醒目,而其真實的原由,恰恰便是在於:雁可以往北飛去,而詩人卻只能囿於現實,難以返回故里。

這裏所寫的雁之“高高正北飛”,並非孤立而寫,“江城雁”興高采烈地迴歸之舉,恰好是映照着前面所謂的“亂定幾年歸”,一興一嘆,前面盼歸之急切,後者高飛之灑脫,兩下相互對照之後,愈發讓旁觀者體會到詩人的無可奈何之情,其濃郁的悲憤以及沉重的哀怨,早就深深地銘刻在骨髓內裏。

作爲臣民的杜甫,自然是懷抱着家國情懷,所以他可以時時關注着“亂方定”的消息;作爲詩人的杜甫,當然是醞釀着詩情詩意,所以他纔會觀察到“正北飛”的江城雁。他的確是如人所說的那樣“常常把絕句作爲遣興手段,即興漫成,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形式上有意識進行多種嘗試。”(周嘯天《唐絕句史》)他從來都沒有無端地浪費自己的才華,總是用飽滿的詩情講述着與人生有關的一切,包括命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