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判斷: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點線面體,是一個非常簡潔的思考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判斷框架。

1、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有句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說的就是怕選錯。

舉個例子,有一對雙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加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

7年之後,去騰訊的那位已經是年薪百萬,而且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投資人也在挖他,只要出來創業就給錢。去報社的那位,因爲報社沉淪了,他曾經寄託理想的整個產業都沒有了,一切都需要重來。

這裏不是說雙胞胎的素質或者能力有多大差異,也不是說他們分別跟隨的領導的能力或者個人操守有問題。核心問題是這兩個單位所附着的經濟體,一個在快速崛起,一個在快速崩潰。

這就是我們要談的點線面體。

其實我們都有體會,努力工作的工資收益,遠遠不如2013年以前買了騰訊的股票,或者2010年以前買了北上廣的房子。

爲什麼?因爲你再努力工作,你還是一個點。一個月或一年的工資,只是一個點的努力成果。

但是騰訊股票與北上廣房子的收益,是因爲這個點附着於一個快速崛起的經濟體,這是一個線性週期的結果。

對於做投資來說,你需要首先選擇某個正在崛起的大型經濟體,接着去找一個領域,投它的成長週期。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投資人,會投資一個賽道上所有的產業。爲什麼呢?因爲他不賭單點,而是整個週期的收益。

比如金磚四國的概念,是高盛公司包裝出來的投資概念。他們要尋覓大型經濟體的崛起,再從這種大型經濟體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普通人和富人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人勤懇努力、斤斤計較,他在意的是每一個當下的點,而任何一個點都不會產生過多的收益。

如果要成爲中產,至少要獲得一次線性週期的收益。 比如持有騰訊股票10年,什麼都不用幹,10萬變1000萬。

那麼成爲富人呢?就要藉助面和體的崛起。

當你選擇要做一個產品的時候,你不但要投入自己的時間和資源,還要“忽悠”更多人,把他們的時間和資源一起投入進來,這也是說你要爲更多的人負責。

你在做選擇的時候,要看到你切入的點是在一條什麼樣的線上,這條線在一個什麼樣的面上,以及這個面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體上。

你面對的是什麼競爭,是來自對手的競爭?還是來自趨勢的競爭?

所以,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非常重要。你再怎麼優化產品、提升效率,一旦點線面體選錯了,都是白搭。

2、安全市場的兩次顛覆

今天我們都知道,360是互聯網安全的企業。但是上世紀90年代,還沒有互聯網安全的概念,當然也沒有360。那個時候,這個市場叫殺毒軟件市場。更早的時候,還不是軟件,而是硬件——防病毒卡。

1991年,瑞星公司成立 ,開始做防病毒卡。

1993年的時候,瑞星成爲這個市場的老大。

1994年,江民公司成立,做出了旗幟性的KV100殺病毒軟件。

1995年,瑞星創始人王莘生病了,瑞星公司羣龍無首、業績下滑,而江民殺毒軟件開始在中關村崛起。

1998年,康復歸來的王莘重返中關村,當時江民已經佔了殺毒軟件市場的80%。

這時候王莘就用了一招,以超低價格,對硬件廠商捆綁銷售瑞星殺毒軟件。當時一套正版殺毒軟件零售價格應該在100元左右,而瑞星以低於10元的超低價,向聯想、方正等電腦廠商供貨,讓出廠的電腦自帶瑞星的殺毒軟件。

王莘歸來一年後,瑞星在媒體宣佈重獲計算機安全市場佔有率第一,並且此後當了很多年老大。瑞星在巔峯的時候,年收入7億,淨利潤3億多。

這個市場太肥了。2001年,雷軍的金山也推出了金山毒霸,進了這個市場。

這三家公司的產品,瑞星、江民和金山,其實都是同維度的點,持續了好幾年,用按件付費的方式打來打去。

接着,2006年7月,周鴻禕進場了。奇虎公司推出了360安全衛士,贈送卡巴斯基殺毒軟件半年使用權。同年12月,騰訊公司也推出QQ醫生。至此,今天重要的網絡安全主角就全部入場了。

2008年,360發起了向瑞星所代表的傳統殺毒企業的進攻,可以說是以互聯網思維進攻、顛覆傳統產業的發端。以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打擊傳統企業都是這麼幹的。

我來說一下當時幾方的實力狀況。2007年,瑞星的年營業額7億人民幣,利潤是3億,公司有充足的現金面對戰爭。

2008年,周鴻禕開始發動進攻。而2005年才成立的360公司,在那個時間剛剛完成了兩輪融資,一共募到兩輪合計4500萬美元,約3億人民幣。

所以在2008年,周鴻禕打這一仗的時候,無論是現金、技術積累,還是人才儲備都不如瑞星。
前面說過,1998年,瑞星通過低價OEM切入PC大廠的用戶網絡,快速超越當時市場覆蓋率80%的江民,奪回安全軟件市場佔有率第一。

10年之後,2008年,周鴻禕發動新一輪進攻的前兩個動作,與當年王莘曾用過的招數如出一轍。

王莘低價,周鴻禕免費。王莘藉助PC大廠的用戶,完成用戶積累。 周鴻禕則選擇了一個更爲廣大的用戶渠道,就是已經擁有3億網民的互聯網,背後是PC互聯網崛起的這個面。

爲什麼這場戰役裏,有7億現金的瑞星會輸? 其實瑞星是輸在產品的戰略結構上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點線面體。

瑞星贏了江民,它是用一個點贏了另外一個點,但之後的十年時間,它依然只是一個點,沒有發生變化。

而360通過免費策略,快速獲得用戶,短時間內超越瑞星成爲用戶量第一的網絡安全服務商,就好像當年瑞星超過江民一樣。

360在第一個點砸實之後,迅速擴張成了一個面。

2008年3月,360啓用360.cn的域名,將360安全產品,升級爲安全平臺。同時,推出360安全瀏覽器,向使用360免費殺毒的用戶推廣。

這時候,瀏覽器就可以通過工具欄廣告、內置廣告、搜索分成等方式獲得商業收入。瀏覽器之後,360又展開了網站導航、軟件下載、手機App分發等衆多服務。

360從一個免費安全的點入手,快速變成了一個安全平臺,接着變成流量分發平臺。這就是360的三級火箭策略。

2010年1月18日,360殺毒用戶規模突破1億。
其實,2010年360的收入爲537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6億。大約爲瑞星巔峯時期年收入的50%。換言之,360拿下了整個殺毒市場的時候,整個市場產生的利潤,不到舊市場中大戶利潤的一半。

這就叫改朝換代。

我在回顧這段往事的時候,突然意識到,2008年,周鴻禕通過打這一仗,一舉拿下了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裏的絕對地位。這距離他1998年開始創業,已經過了11個年頭了。

其實所謂的創業維艱,真的是一身英雄膽,卻無處安放。

所以,我能理解爲什麼2010年,估值4億美元的360,會揮刀衝向估值400億美元的騰訊,打了一場互聯網歷史上最有名的3Q大戰。因爲當時騰訊是互聯網的 “恐怖大魔王”,幾乎是騰訊之下寸草不生。

你想想,老周幹了11年,纔拿下一塊對他來講算是真正戰略根據地的江山。消停了才1年,騰訊就大兵壓境,擱誰也得拼命。

當然,3Q大戰同時成就了360和騰訊。

一仗之後,騰訊推出了開放平臺,並改變了公司的生態策略。到了2010年,騰訊市值400億美元,今天已經是3000億美元了。

360用戶與收入都大增,並且第二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所有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老周是有搜索情結的。所以,2011年360上市成功,有錢了,周鴻禕親自帶隊憋大招——再做搜索。

2010年 3Q 大戰時,馬化騰曾接受採訪稱:“周鴻禕要我們投資他,就像微軟投資Facebook一樣。周鴻禕還說要聯合我們打百度,把搜索流量賣給我們。他會出一個攔截百度的東西,先攻擊百度的醫療廣告。”

馬化騰講話的真假暫且不論,這裏其實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360一直在觀察百度的弱點,以及一直在尋找向百度發起進攻的時機。

要知道,老周那個時候就知道,百度的醫療廣告是百度的命門。那個時間點,比魏則西事件爆出來,至少早了6年。

當面要打架的時候,點就有機會。面一定會給點讓度最大的利益。

老周掛帥做搜索的時候,一個百度員工告訴騰訊科技,當時爲了應對360的挖角,他所在部門的幾位核心員工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漲薪。

更讓他震驚的是,有幾個特別聰明的人,在百度、搜狗和360這三家搜索公司之間來回跳槽,一年的時間,讓工資收入翻了四倍以上。

這也是面在競爭時,資源一定會溢出,讓點有紅利的一個小例子。

就像淘寶早期要發展,一定要讓幾個商家佔便宜,道理是一樣的。

2012年8月16日,在360搜索正式上線的同一天,還有一個產品發佈,就是小米2手機。

360對百度的戰爭,他們遇到的真正敵人,是“趨勢”。

2012年,堪稱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之年。PC互聯網的整體流量開始大幅下滑,用戶集體向移動互聯網遷移。

360推搜索的同一天,雷軍推小米2手機,這是一個很有象徵性的場景。

周鴻禕是著名的產品經理,但是他在做360搜索的產品決策時,漏掉了移動互聯網這個巨大的經濟體。

所以,今天360公司的公司估值,不如今日頭條。要知道,在360發佈搜索產品的那一年,今日頭條公司纔剛剛註冊成立。

我們簡單回顧了360幾場戰役的得失。我想說的是: 當你想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入手只能是一個點。

但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個面上?這個面在和誰競爭,它能如何展開?這個面,是在哪個經濟體上?這個經濟體,是在快速崛起,還是沉淪?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你每天都在想着未來,但其實這個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其實這個面附着的經濟體正在下沉。

如果一個人一生只能收到點狀努力的計時收益,從來沒有享受過一次,線性週期的成果回報,這就叫窮人勤奮的一生。



  1. 描述一下,你現在的職業是什麼樣的一個點?

  2. 你所在的公司或者業務肯定是需要串聯很多點的一條線,那你的這個點是在公司這條線的什麼位置上?

  3. 這個公司附着在什麼樣的一個面上,誰在給你或你的公司賦能?這個面又是附着在哪個經濟體上?

就好像在地球儀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點一樣,請你用點線面體的框架,嘗試標一下自己的位置。

2、怎樣找到有勢能的趨勢?

每個人現在呈現的樣子,其實都是自己過往所有經歷的累加。有句話說:“你的樣子裏,有你愛過的人,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

你平平常常拿出來的樣子,就是你真實的樣子。這纔是你可以穩定提供的樣子,纔是可預期的樣子。從這個穩定的點開始,作爲一段長期關係的發端,有可能纔是靠譜的。

(1)從你做得到的“點”出發

做產品也是如此,世上的機會千千萬,應該從哪個“點”開始呢?

和相親一樣,從你能做到的、能穩定提供的那個“點”開始。

不要憋大招,自古長考出臭棋。

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勁跳起來才能夠得到的一個“點”,其實很難持久。

我見過無數創業者,真的非常痛苦。爲什麼?

因爲當下能做得到的事,他覺得不甘心,甚至自己都無法直視自己的真實能力、真實水平。他更不願意客觀面對,這就是自己實際能夠達到的“點”,這就是自己當下配得上的人。而他自己想要的,夠起來太費勁。

因爲不論是相親還是其它的事,看得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或者我想要的離我太遠;我能做到的我看不上。這是無數人的痛苦。

我認爲,這是同一個問題,就是過於關注“點”。這個人只對“點”有感覺,對“線”、“面”、“體”的力量,完全無視,甚至完全沒概念。

任何一個點都有它的來路,都有使它成爲“今天”這個點的線、面、體。如果你對線、面、體完全無感,只想擁有一個點的當下,那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比如說你想嫁一個有房有車的人,看上去好像很難。但如果你找一個在BAT工作的碼農,或者某個新興獨角獸公司的早期員工,穩定了幾年之後,就會有房有車。

你要看到這條“線”,而不要糾結於當下的“點”。
在一個“點”上反覆糾結,其實得不出本質的結論。 不如花時間,從這個“點”上跳出來,研究一下這個“點”下面的大框架——“線”、“面”、“體”。

(2)易到的選擇

比如,易到用車是2011年開始的,算得上是全球第一家互聯網約車公司,比Uber都早。用創始人周航自己的話說:“幹了一年,完全沒有對手,心裏都發毛了。”

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一個新經濟體誕生了,並且快速膨脹。一瞬間,基於這個新經濟體的各種應用全都湧出來了。這一年,Uber、滴滴、快的及100多家各種各樣的網約車公司同時出現。

風口周邊,必然VC成羣,這是個鐵律。所以,當時江湖上所有的投資公司,以及有投資業務的大佬,全都找過周航,包括騰訊、阿里等等。

最後,周航選擇了攜程。爲什麼呢?周航覺得業務相關。

接着,就是2014年著名的打車補貼大戰。爲什麼會補貼打車應用?其實不是滴滴和快的要打,而是騰訊和阿里在打。這兩個“面”爲了爭奪移動支付市場,需要爭奪打車軟件這個移動支付場景。

所以滴滴和快的的大戰,背後是騰訊與阿里這兩個“面”對它們的賦能。

當“面”打仗的時候,“面”上的“點”是有紅利的。

2016年,易到賣給了樂視。但實際上,它的敗局在2014年拿攜程投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3)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我讀《孫子兵法》,最大的收穫是兩句話, 一句是“勝與不勝在於彼,敗與不敗在於己”。

這句不是《孫子兵法》的原話,是我自己總結的。

《孫子兵法》的全篇核心就是這個概念,意思就是說:我能不能贏了你,其實我做不了主,這是你的問題;但是我會不會輸,會不會打光所有的牌,會不會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問題。

另外一句是《孫子兵法》的原話:“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勢篇》,相關原文如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

雷軍曾經告訴傅盛:“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是在於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爲,於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基於“點”的評估,其實每塊石頭都是一樣的。但是 位置不同,勢能不同。

所以,當你觀察一個人或產品機會時,就像你手裏拿着一塊石頭。你是要拿着這塊石頭站在原地,還是爬上山頂把它推下山去成爲千鈞之勢?

我們再來說一下後半句,“不責於人”。

剛纔我們說了石頭都一樣,人都一樣。它們之間的區別取決於它們搭載在哪個“面”上,“面”在哪個“體”上。

如果你和敵人,在平原地帶拼刺刀,確實只能依賴一個又一個士兵的單兵戰鬥力。

我們談了生物性情緒,面對危險和壓力,恐懼與焦慮是人類的正常反應。

有經驗的將軍其實能夠通過訓練與管理,讓一個集體的集體人格短時間壓倒個體的脆弱。老大一聲喊,大家就衝上去了,但是這是不得已纔會發生的情況。

“制高點”這個詞,就是從戰爭中來的。一個將軍,不能擔心自己的士兵怕死。爲什麼?人怕死、人不夠勇敢,這是人的常態,這是人性。

士兵怕死和銷售怕產品難賣一樣,是必然的。對於必然的事情,你有什麼可擔心、可抱怨的呢?

如果你選擇做一個將軍,那你就要找到戰略制高點,帶大家爬上一座山,從山上推石頭下來砸敵人。

這時你會發現,每個士兵的勇氣與戰鬥力都提升了3倍,因爲地理優勢爲團隊的每個人都賦了能。

但是作爲將軍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員工不夠勇敢,這叫“責於人”。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勢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於員工的“點”。

如果想一切靠員工的“點”的努力來得到,所有的士兵其實都貪生怕死,所有的員工都害怕努力而沒有收穫。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纔是CEO該乾的事。 找到外部勢能,爲你的整個組織賦能。

比如,優酷被愛奇藝超過。優酷的對外解釋是,上市到了一個週期需要給投資人回報,所以減少了版權購買的支出。結果,愛奇藝抓住機會加大版權購買,只用了一年時間就超過了優酷。

其實背後還有一個邏輯是,百度對愛奇藝的賦能。因爲版權購買就是花錢,誰都能做。而百度用高效流量和機房IDC(數據託管服務)的能力,極大地爲愛奇藝賦能了。

所以,後來優酷也抱了大腿,加入了阿里巴巴。但對於視頻網站來說,阿里巴巴所擅長的能力不如百度的能力有效。縱使阿里今天的市值是百度的很多倍,就這一“點”的賦能能力,還是百度強。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纔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作爲一個CEO,你不應該天天對自己的團隊和員工不滿意。你應該去找外部勢能,爲你的組織賦能。

今天能跟着你幹活的,都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員工。

每一個人,就只是一個當下的“點”,資源都很有限。一個“點”,你再抱怨,再壓榨,也就只是一個“點”的資源而已。

反過來你要想,大家把自己最好的“點”都給了你。在一個時間週期之後,你會回報給大傢什麼樣的線性收益呢?

女孩判斷伴侶,產品經理判斷產品機會,創業者判斷創業方向,這三者的痛苦其實是一樣的。

我看得上的看不上我,我能做到的又覺得不夠。

你要知道,心智的情緒、潛意識和集體人格等這些東西其實只是情緒而已。你在做關鍵決策的時候,不要被這些小情緒干擾。

你要強迫自己,離開牽動你情緒的“點”,去看到“線”的方向,去預測這條“線”的週期,並且明確你自己在週期的哪個位置,是哪個“面”在給你賦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勢能纔是重要的,不要過於苛求那個跟隨你的“點”,這纔是決策的關鍵。

但這確實很難。比如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爲了把自己訓練得客觀,用了一生的時間。
人生的選擇遠比努力更重要。

你的選擇應該是一條“線”、一個“面”,甚至是一個“體”的收益。你個人的努力,只是在“點”、“線”、“面”、“體”的既定框架內,作爲一個“點”的掙扎而已。

<<< 得到 產品思維 學習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