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何會有情緒?除了自動思維的影響,還有事情定義不夠準確!

前段時間得知申報的市級專家,沒有獲得通過,雖然是意料之中大概率結果,還是有不舒服的感受。

這個不難理解,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雖說此事重在參與,不過由於懷有一絲希望,也就不免有點失落。

既然小有失落,那就有其某個想法在起着作用。這個自動思維的想法是什麼呢?也許就是 “沒通過讓之前的努力白費”“奇蹟沒有出現多少就有打擊”。

一、自動思維解析。

這個想法屬於正常,情緒出現也很自然,也不用緩解,不過還是重溫下思維識別與評估、應對。

努力白費的想法是真實的嗎?正面證據是結果失利。反面證據呢,凡事我們只爲結果纔去努力嗎,原本希望不大,參與屬於體驗,初評也取得了好成績,過程大過結果。

還有其他解釋嗎?重在參與不是一句空話,事情無論輸贏就是增加體驗的過程。也許要修改下對於事情的定義。

事實會如何驗證想法?努力白費最差就是付出沒有直接回報,這時候作爲體驗過程好了,該幹啥幹啥。努力白費最好可能是下次不白費,最可能是很多次白費但增加體驗說不定就有收穫。

不同的想法有何不同感受?努力沒有白費想法導致失落,努力沒有白費只有增加體驗導致積極以及平靜心態。

朋友有此想法會如何建議?安慰方式是放下來,共情方式是問需要幫忙做什麼,看看需要一起做些什麼。

我該怎麼應對?重構積極想法,把此事作爲故事寫下來,作爲自動思維案例解析下,不亦樂乎。

2、重構事情或者問題定義。

上面這些自動思維是針對參評失利而來的,那麼要解決的事情是什麼呢,默認定義就是“參評失利”。

但是,還可以對於事情的問題進行具體化處理,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比如“這次參評沒有達到預期”“本次參評體驗效果不達標”“參評增加了體驗不過結果不理想”“初評很好終評無果”“參評別人如何看待”“參評結果沒有如願但是雖敗猶榮”。

這裏在“參評失利”概述基礎上,至少加入了三個元素:時間、人員、細節。

時間要素包括“本次”“初評和終評”,人員要素包括“其他人”,細節要素包括“預期”“體驗”。

很多時候,我們的自動思維建立在事情描述基礎上的,但要警惕事情描述本身就有偏差,典型例子就是昨天分享的送老人回家的事情,一旦區分爲不是我不是下午,就有了更多選擇性,更多方法可以使用。

小結一下,你爲何會有情緒?除了自動思維的影響,還有事情定義不夠準確!目標不變方法變,這裏的目標設置要準確、明確,具體到問題描述上,也是如此,重點考慮時間和關係這兩個時空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