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太源畲族鄉

太源畲族鄉,隸屬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境內,是全省七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位於武夷山北麓的贛閩邊界處,南接福建省光澤縣司前鄉,西鄰貴溪市樟坪畲族鄉。下轄四個行政村,24個村小組。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指導下,太源畲族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很快,村村實現了通公路、通電、通電視、通程控電話,電力實現了大聯網。現代化設施齊備,原生態山水清幽,古村落觀光、畲族習俗展示、蟠桃採摘園等特色產業的興起,更是爲這片寧靜的世外桃源增添了不少旅遊元素。上個週末,我有幸跟隨三清媚前往採風,切身感受與領略了太源畲族鄉的傳承與堅守、開創與振興……

(一)不止水美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大巴車停下的第一站是知名度已經很高的水美村。雖然古樸廊橋、寬敞戲臺以及矗立在文化廣場正中的石碑第一時間闖進了我的視線。但真正牽引着我腳步前行的卻是空中瀰漫着的陣陣桂花香。

循着這股香,我很快地跳躍着走完了溪水中的一長遛石墩。再上石階,步入一條小道,橫臥河面的老樹與兀自豔麗的荻花在道邊依次露面。

村中一片幽深,人煙俱靜。卻有門前立着一方魚塘、一架鞦韆、一座木亭的房子映入眼簾。“好有品味的村民!”同行的姐妹中有人感嘆。走進屋去,才發現是一棟民宿。只是外面沒掛標牌。民房做民宿在水美並不是個例,盛夏時節,遊客量相當可觀。

接着走,相繼看到一堵只剩半截的土牆、一塊被柵欄圍起的菜地、一隻爬上茅草屋頂的冬瓜、一棵高大的板栗樹……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於鄉野之中再平凡不過的這一切,在我們眼裏都成了獨特的景緻。興致盎然地或拍照、或撿拾栗子,甚至力圖搖晃下一棵大樹上的無名之果。總之,每一處都有值得我們停留的理由。

終於又到了另一戶人家,地勢很高,是絕佳的觀景臺,站在門前可以鳥瞰村莊。雖然主人不在,門前一株掛着果的柚子樹,兩棵開着花的金桂,以其色、香吸引住了我們。或彎身坐在臺階上,或站立着眺望遠方,大家已然挪不開腳,沉浸其中,悠然忘我。隨身帶有小網袋的姐妹認真地採摘着桂花,說要自制香囊。我在觀看片刻之後也忍不住一併加入。大家盡情享受着此刻的歡愉,盈盈笑意便也隨着風盪漾了出去。山下的芭蕉葉不時揮舞着雙臂,似在與我們對話一場秋日私語。

水美村,就這樣不動聲色地住進了我們的心裏。我不知道每一個慕名前來這裏的其他人是不是都只衝着這裏的水美?水美村何止水美。隱匿在這個村落裏的一花一草、一蔬一果都自有風骨,別具情趣。它們年代久遠,所以根深葉茂、鬱郁蔥蘢給人以無限生機之感。任何一個人住在這裏,依靠種菜、耕田,或是上山採摘油茶籽都可以養活自己。但它們也遠離紅塵、不染世俗,所以獨有一種陶淵明筆下的悠然南山之境。適合都市男女寄居於此,不招蜂引蝶,不擾亂心神,若能如桂般,安然待秋天,守得寧靜,必將香遠益清。

理想中的桃源,莫非如此。

(二)桃李不負馬鞍山

因爲蟠桃盛會曾與水美村有過一場聯姻的馬鞍山村本身就是一個自帶光環的名字。僅“馬鞍”二字就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馬鞍配英雄的各種畫面。詞人辛棄疾筆下的鐵馬金戈、沙場豪傑;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女郎喬裝跨上馬背的英姿颯爽;電影《秋收起義》裏面的敵我搏鬥,人馬共役。再有“山”的加持,“馬鞍山”一定不凡。我這樣想着,車子已經一路往上駛到了村支書許正旺的茶室——平時工作時用的一座民房。

“馬鞍山有什麼?”剛一落座,就有人提出了核心問題。觸目四周,除了幾座高山林,沒有任何亮眼的風景,也難免有人困惑。許書記不急不忙,先是端給我們一人一杯茶,又從口袋裏掏出手機放在桌上,然後纔開始娓娓道來。

高山有清泉,高山有茶園。我們手裏捧着的正是高山泉水沖泡的有機紅茶。“難怪口感這麼好。”有人反饋道。我也趕緊慢呷一口,唯恐茶涼了味道失真。“說好的蟠桃園呢?”在屋前屋後拍完照回來的多年姐姐冷不丁地問道。打破了我們喝茶的沉靜。許書記這纔拿起手機,向我們一一展示他收藏在相冊的圖片:

春天裏粉燦如霞的桃花,夏日裏碩大紅潤的桃果,遊客採摘時一片喜悅的桃園,首屆蟠桃節拍賣會上售價高達6600元的蟠桃王......手指不斷滑過屏幕,許書記的臉上也呈現出愈來愈明顯的自豪。那神情分明是一位母親欣賞自家寶貝逐年成長記錄時纔有的滿足與欣慰。

都說財大氣粗,賬上有了錢,腰桿都能挺得更直些。話說許書記從浙江引進蟠桃樹苗不過三年光景,投資約20萬,種到第四年首次掛果就淨收15萬。解決了村民就業,帶動了地方產業。接下來開發怎樣的旅遊項目也已納入村委、鄉鎮幹部的工作計劃之中。今夏舉辦的蟠桃節更是轟動四野,名噪一方,引來了無數果商。聽說預定明年蟠桃的人們已經開始排隊了,我們想加個微信插個隊,許書記都未置可否,生怕一諾千金,到時候蟠桃供不應求,豈不令人遺憾。照這個光景發展下去,他會驕傲不?“我要是衝着工資,當初就不會來這裏幹了。”有人問起許書記現在的具體月收入。他的一句“要是.......就......”讓我腦子剛剛冒出的疑慮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

一般而言,有情懷支撐的人總會比別人多一些詩意。關於眼前的這片桃園,許書記也想在園子裏豎一塊標語,與“桃花”有關的詩句。我立馬從《詩經》裏的“桃之夭夭”想到人間四月始盛開的“大林寺桃花”,又從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想到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詩三首。結果他一開口,琅琅而出的是唐寅的“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他還說要更換裏面的一個字,正在醞釀中。

聽着許書記的暢想,我們仿若置身灼灼其華之中。來的早,十里春風,可以嗅桃花;來得好,碩果滿園,可以品蟠桃、摘黃桃。而我們,來得晚,是否會等於來得巧呢?“對對對,可以有點桃幹。”經多年姐姐提醒,許書記突然想到了自家的存貨。十分鐘左右,許書記拿來了家中僅剩的半罐蟠桃幹。切片、曬乾、蒸,三步而就,不加鹽糖,七月製成至今,未見上腐發黴。咬一口,甜軟入心,既不粘牙,也不覺着乾硬。平時並不愛喫果脯食品的我嘗過一片之後,忍不住又抓了小把。如果蟠桃產量翻番,馬鞍山的桃農們,除了出售鮮果,加工果乾也未嘗不可啊。

品着馬鞍山的茶,就着馬鞍山的桃幹,我們心曠神怡,比許書記還更自信於馬鞍山的美好未來。種桃種李種春風,雙手致富不是夢。告別馬鞍山,我們都向許書記這一富豪情沖天、詩意滿懷的鄉村幹部豎起了大拇指,敬佩不言而喻。

(三)山高地遠查家嶺

一旦踏上太源畲族鄉西坑村查家嶺,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在人間行走,而是進入了仙境。中國傳統村落自然不是虛名,但它的地勢極高,又遠離鬧市區,着實有一種隸屬天界的感覺。也許這裏原本就是僅供神仙偶爾來歇歇腳,聊聊天的地方。

掛有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標識的一棟清代畲族民房堪稱一座畲族博物館。屋內分類陳列着的十來幅圖文介紹,從畲族人的起源、圖騰、信仰到故事傳說、生活習俗與生產方式,內容詳盡,引人入勝。我們抵達時,正好有一羣自駕遊的旅客約五六人也在參觀。聽說他們晚上要在這裏露營,晚餐就在村民家裏解決,自己付錢買村民家的土鴨、土雞等現成食材,再由村民幫忙烹飪即可。

村裏房屋不多,人口數也少,好像也就十來戶,且都是老人守家。年輕人大都在嶺外安家落戶了。因爲地勢逐漸往高,往往站在這一家的門口時就能俯視到另一家的全貌了。我剛走到一座菜園,回頭一看,整個村子盡收眼底了。

腳底的一切籠罩於落日之中,似乎被鍍上了一圈金邊。隨着夕陽西下,光線緩緩變暗,空氣中開始滲透出一股涼意。天涼好個秋啊!趁着這個時段,勤勞的人田地裏趕緊忙活着。一位70多歲的老農挑着一擔剛從地裏挖上來的紅薯,在蜿蜒的田埂小徑上,竟走得比我還速度。

包圍與守護着整個村莊的是成片成片的毛竹林,以及點綴在其間的楓樹。有的楓樹正泛着紅,有的楓樹正泛着黃。相信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正大光明地取代毛竹成爲這片山林中的唯一主角。

慢慢走着,慢慢看着,我覺得自己也成了查家嶺的一員。無論是家務活,還是農事,我都忍不住地體驗了一把。切豬菜、清掃後院、檢查曬了一天的蘿蔔和辣椒幹、給地裏的菜苗澆水……

久違的農村生活在我的眼前復現了。如果可以,多想在此停留幾日。用自己的勞動支付,借住在任意一戶村民家中。

這幾年,跟隨三清媚,我到過很多鄉鎮、村莊採風。國家級古村落還是第一次來。其實,在不曾知道它的這一身份,從車中走下來的那刻,我就已經感受到了它的獨特。

陶淵明有詩“心遠地自偏,而無車馬喧”恰恰相反,查家嶺有一種讓時間靜止,讓人心安定的力量。只要你來,它就能幫你過濾掉一切世俗與庸常,讓你心無掛礙地沉浸在這裏,獨享寂靜。

留念查家嶺,或許是那淡淡的炊煙,或許是那涼涼的晚風,或許是那雄偉屹立在村民廣場的法遠公雕象,或許是那歡快流淌至村民家水缸的清泉,以及擺在竈臺的飯甑、齊整碼在屋角的柴火堆……正是這些讓人重回初始的東西,也將我們送到了人生出發的地方。

(四)楓林邂逅

若不是那片楓林太過醒目,我是肯定要與一隻拳師犬擦肩而過,從而錯失一次領悟人生真諦的絕好機遇的。

高港新村其實並不屬於我們此行採風之列,但卻是前往馬鞍村的必經之地。車至山坡,又是拐彎,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午飯過後正是犯困的點,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或是爲了解乏,有人提議“下車看看楓林吧!”於是停車在一塊刻有“高港新村”四個大字的碑界旁。

信步踏入一片樹林,厚厚的楓樹葉掩蓋了腳下的草叢,走起路來幾乎能聽到葉片破碎的聲音。光影斑駁下,一方石桌引起了我的注意。純淨水壺、保溫飯鍋,以及幾副碗筷等擺放在上面。“興許是有護林工人的工作餐?”我正納悶,遠處一輛白色轎車裏走出來一位中年男子,模樣不像是工人。我以目光追隨,想知道他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

穿過草叢,繞過石桌,他徑自走進了一座長廊。那裏還有兩位中年女子正在與我們的同伴高聲交談。原來,他們三人是一夥的,和我們一樣,到此觀光。不同的是,他們屬於自駕出遊,隨身帶了帳篷、摺疊餐桌、美酒佳餚還有一隻拳師犬(不確定)。

經過交談,得知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這裏,鍾情這片楓林,所以屢次三番到訪。無論四周的衛生環境,林中的天然氧氣都讓他們滿意且歡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百餘年前種下這38株楓樹的先民是何等智慧、卓有遠見,才成就了今天這株株20米高的壯觀古楓林。

兩位女子顯然都是烹飪高手,一盤檸檬鳳爪,一盤滷牛肉還有自釀的楊梅酒無一不香味撲鼻。加之她倆又特別熱情地不停招呼我們一起享用,甚至還要爲我們倒酒,我於是毫不客氣地挑了一塊牛肉放入口中,並向其中一位討教烹飪方法。

得遇有緣人已是驚喜,還能學習些許其他東西,旅途中碰到同頻的驢友多麼難得。尤其是在這樣的隱蔽之地,若非共同的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想要偶遇,純屬虛妄。聊天時也始終沒看到他們掏出過手機拍照或者瀏覽其他軟件,而是盡興地地家長裏短,把酒言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遇到能讓你放下手機與之聊天的人,那一定是真愛。

逗玩他們家的拳師犬時,男主人問我們要不要拍抖音,他可以讓他的小狗表演節目。這樣的提議固然是出於一片好心,但我覺得對狗貌似不太公平。雖是寵物,它也有自己的意願,爲誰表演,在哪裏表演不該是主人一人說了就算呵。

“如果它願意,那我就用手機拍一段視頻吧。”面對主人的盛情,我不好拒絕,但更想讓狗狗來回答。果然,當他把狗剛從箱子喚出,狗就又急急地跑了回去。“它不願意,它害羞了,那就讓它待著吧!”我在一旁替狗發言。“我拿點好喫的給它。”主人仍不甘心,拿出了幾種狗娘,分別試探,狗狗均不上當。“多麼有個性的狗!”我在心裏暗暗稱讚。主人終於放棄。

而我,也驀地想到了什麼:生活不是表演給別人看。作家白落梅就曾說過:人只有把寂寞坐斷,纔可以重拾起喧鬧;把悲傷嚐盡,纔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嚐遍,就自然回甘。努力做好自己本分即可,其餘的,我相信一切自有循環。

就像我們此行到來的太源畲族鄉,有人說,這裏風景物產俱佳,只可惜宣傳沒到位,否則人氣一定更旺。而我以爲,這裏有這裏不宣傳的底氣,這裏的底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山水與優質生態,是畲族人民世代經年累月的文化傳承與創造,是太源畲族鄉鄉政府、村委會每一位幹部腳踏實地、胸懷百姓的篤行與擔待。

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